标题 | 文化产业背景下传统草木染工艺的活化开发研究 |
范文 | 郑晓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等问题日益严峻,草木染等绿色环保传统工艺在当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被重新认知和研发,但当下文化产业背景下,草木染工艺仍然面临着“文化断层”、“工艺失传”、“工匠队伍断层”等现实问题,本文从影响草木染工艺活化开发的成因、文化产业背景下草木染研发优势及研发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及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cological imbalances and tension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important values of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raditional processes such as grass dyeing in contemporary economic society have been re-cognized and developed. However, under the current cultural industry background, the plant dyeing process is still facing the "cultural fault", "process lost", "artisan team fault" and other real problems. This article combs and studie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auses that affect the ac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ant dyeing proces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dvantages of plant dyeing and the R&D strategy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lated research. 關键词:文化产业;传统草木染工艺;活化开发 Key words: cultural industry;traditional plant dyeing process;ac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S941.2?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1-0293-02 0? 引言 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的方法,称为“草木染”。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草木染”据说是由日本学者山崎斌氏在1929年提出来的概念[1],而作为我国一种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木染在中国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至今,少数工业极其落后的地区依然还保留着这种传统的染织工艺[2],如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白族扎染等,但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各种染着力强且色牢度高的化学染料的相继问世,草木染的优势逐渐减弱,且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草木染工艺和成品因其绿色环保的价值,又被重新认知并研发,但即使如此,“草木染”仍然面临着“文化断层”、“工艺失传”、“工匠队伍断层”等现实问题,本文试从影响影响草木染工艺活化开发的成因、文化产业背景下草木染研发优势及研发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及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 1? 影响传统草木染工艺活化开发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草木染在文化传承上面临“断层”危机 目前,传统草木染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多数中国人对传统的草木染认知不够,特别是年轻人的“缺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当不利,当前社会还是存在着“轻民俗文化重实用技能知识”的现象,青年学生主动了解非遗文化、参与民俗活动的自觉性不强,草木染也同其它非遗一样,在文化传承上面临“断层”危机,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草木染工艺的传承创新、活化及开发。 1.2 传统草木染料提取和染色技艺问题 植物染料中色素含量低,成品制作时间长,很难进行大规模的产品生产。而且植物染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所生长的土壤、气候或采集时间等因素,即使是同一种染料植物,也会因植物的色素含量不同,从而造成色素构成差异及染色重现性差,因此染色缺乏一个标准化的生产工艺和行业标准。又由于草木染成品染色牢度差,禁不起长时间的日晒和皂洗,如改用普通的媒染剂,效果也差强人意;如用金属媒染剂固色,又会因为金属离子污染环境等原因,难以达到生态环保的目标。 1.3 草木染的工艺创新及创意设计包装等问题 纺织品的工艺创新及创意设计一直是我国纺织产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草木染也存在这个问题,由于缺乏工艺创新及创意设计包装,国产草木染纺织面料无论在织物的外观风格、结构特色还是花型、花色等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草木染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也不够理想。 2? 文化产业背景下草木染工艺的研发优势 在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之下,草木染的绿色环保无疑迎合了人们回归自然的理念,也符合社会资源再生的倡议,因此,在当下文化产业背景下,草木染工艺的研发优势十分明显,前景也相当广阔。 2.1 绿色环保 现代纺织物加工中所用的染料和颜料几乎都是化学合成,消耗快且难再生,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而草木染的染料源自植物,染料又是直接取自生物体,不仅与自然环境相容性好,也可以随生物降解,原料还可以再生利用,非常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2.2 藥用功效 草木染的织物,不仅会吸收草木染的色素,也会吸收其药物成分,由于植物对于人体皮肤基本上无过敏性和致癌性,且其中保留的药用成分还有着特殊的药物保健功能,对人体有益无害。如染蓝色用的马兰叶子就可制作中药[3],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对多种痢疾及脑膜炎疗效显著;紫草不仅对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等有药理作用,对治疗皮炎、湿疹病等也有着十分明显的疗效,因此,草木染比较适合生产与人体皮肤接触多的产品,其生态环保的特性,也契合当下纺织品消费和生产的新潮流。 2.3 工艺现状及活化开发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近年来,消费者对集生态、环保、保健于一体的纺织产品越来越重视和关注,草木染因其绿色环保,产品图案纹理各具特色,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因此开发优势明显,在印尼、日本、韩国、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草木染工艺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市场应用前景远大[4]。但在国内,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草木染研发及生产成本较高,草木染色的市场还未真正打开。 其实,许多国家对传统印染业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发等成果和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意大利、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纯手工印染产品、日本韩国的手工文化创意产品、美国手工印染休闲产品等,一些传统工艺经活化开发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丰厚的利润驱动下,一些国家也进一步加强了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的紧密结合,如意大利手工作坊的很多产品因设计感强而备受高端消费者的青睐,跻身奢侈品行列[5];日本“现代和服”作为时尚手工印染产品,市场反响也良好[6]。 因此,如何活化开发集生态、环保、保健于一体的草木染工艺,使其既能避免传统文化断层的尴尬,又能满足消费者对纺织品求新、求异、求变的个性化及生活品质的需求,为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寻医问诊”,已成为我们当下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 3? 文化产业背景下的草木染活化开发的策略研究 3.1 学校社区联手推广草木染文化,营造草木染文化传承创新的良好氛围 草木染作为我国一种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表现民族的审美个性以及审美习惯,所以,要想对草木染技艺做到真正的保护和传承,需要深入了解草木染文化并拓宽传承推广的渠道,而当下,人们对“草木染”了解较少,且传统草木染技艺工人也缺乏继承人,因此,除了进一步加大草木染工艺的宣传和研发,在实际教学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社区传统文化体验班等方式,加强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手工草木染文化的印象,进一步培养普通民众对传统非遗文化的兴趣,激发工艺传承创新潜能;也可以通过创建草木染微信公众号等联动方式方法,动态展示和传播草木染文化、目前现状及发展趋势,促进草木染文化的普及度和影响面。 3.2 实施文化商贸旅游联创工程,打造草木染传承发展好环境 “高校、企业、政府”三方联手,政府搭桥,企业出资,高校设点,在区域商贸中心、商业步行街的销售现场开设手工草木染DIY体验馆,盘活“草木染”资源,推动草木染消费体验、文化旅游;设计研发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草木染创意产品,尝试在草木染资源中发掘智慧和情感元素,并将其符号化,打造高品质旅游文化用品,力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商贸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尝试把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代商贸资源,把文化力转化为生产力。 3.3 形成“高校+企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大草木染活化开发力度,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以高校实验室的草木染研发为基础,尝试有意向企业的加盟研发及试点生产,建立完整的生产和销售机制,并进一步加强产品宣传和销售策划,让客商更多了解草木染技艺和成品的文化内涵,加快草木染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 长三角是中国三大纺织集群带,不仅有吴越千年的染织文化[7],也有着日趋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相关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目前,笔者所在的高校成立了一个草木染工作室(“九九草木”工作室),与浙江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发纯天然创意植物手染产品,迄今为止,已成功开发茜草手染创意麻面料(红色系)、石榴皮手染创意棉麻面料(黄色系、黑色系)、茜草手染欧根纱创意面料、核桃皮手染欧根纱面料,靛蓝手染创意棉、麻面料(蓝色系),共计50多款创意植物手染面料,开发成功的创意植物手染面料制作成各种高档时装、家居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客户欢迎。 综上,在当下文化产业背景下,草木染文化价值以及商业价值将会被不断研发和创新,当然草木染工艺也需要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融入流行元素,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8],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赵丰.草木染的起源[J].丝绸,1984(3):54. [2]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J].今日民族,2009(08):19-30. [3]桔梗.野菜虽土 处处生金[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3(04):4-23. [4]龚建培.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蜕变与再生——兼论传统手工印染现状与发展的几个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04):52. [5]曹斯滢.告别博物馆时代—南通蓝印花布传统手工艺生存环境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J].中国民族博览,2015(11):226. [6]张毅.传统手工印染在现代纺织品产业中的价值[J].纺织科技进展,2009(02):34. [7]陆泉,徐燕.长三角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01):93-97. [8]殷俊.传统印染工艺中草木染的应用和发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3):77-7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