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城市住区居民低碳行为研究现状与发展 |
范文 | 张微巍 沈良峰 张婧 朱安娜 摘要:基于城市住区居民行为对低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的认识,论文从概念、理论取向、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四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城市住区居民低碳行为研究的现状,通过分析得出:①有效用理论、离散选择理论和前景理论等是理解居民低碳行为内部机制的代表性理论,不同理论之间的整合趋势日益明显;②居民低碳行为可以被抽象为一个离散的过程,可用离散选择模型揭示住区内居民低碳行为的作用机理,其中影响因素和选择项确定是模型构建的核心;③基于离散选择的住区居民低碳行为研究能够为住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在行为准则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Abstract: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low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low-carbon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four aspects: concept,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mechanism. Through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①effective use of theory, discrete choice theory and prospect theory are representative theorie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residents' low-carbon behavior, and the integration trend between different theories is increasingly obvious; ②residents' low-carbon behavior can be abstracted as a discrete process, and discrete choice model can be used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residents' low-carbon behavior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The core of the model is to determine the response factors and options; ③the study of low-carbon behavior of residents based on discrete choice can provide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or the managers of residential areas, which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de of conduct. 关键词: 住区居民;低碳行为;离散选择模型 Key words: settlements residents;low carbon behavior;discrete choice model 中图分类号:TU984.12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7-0097-04 0 ?引言 全球CO2排放量在1960-2000年间保持着较低的数值,2014-2016年,CO2年均排放量约为320亿吨,温室效应贡献量高达65%,且2018年CO2排放量在2017年的水平上继续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碳排放成为城市住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在2015年中国居民家庭生活直接能源占到社会能耗总量的11.6%。因此培养居民低碳减排行为方式,是实现低碳住区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虽然许多学者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对低碳行为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主要针对住区居民低碳行为开展实证研究,综述类文献方面相对较少。此外,对住区居民的低碳行为产生的内在機理、相关影响因素与低碳行为间的内在影响关系缺乏深入研究。随着离散选择理论提出,住区居民的低碳行为能达到满足程度最大化。文章将基于离散选择理论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多维度挖掘住区居民低碳行为。 1 ?居民低碳行为概念 低碳行为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提出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以自我低碳意识为导向,通过节能减排来降低全球变暖速率,满足个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意识诉求。 目前学术界尚未有对居民低碳行为这一概念的统一界定,其研究范围和边界仍然是模糊的。从其外延进行界定,居民低碳行为代表一种简单、环保的生活方式,既包含生活习惯中的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细节,也包括植树造林等积极的外部活动[1]。低碳行为也被认为是一般亲环境行为,是居民为兼顾保护环境和日常生活,基于低碳认知而采取的保护生存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行为方式[2]。从研究本身来看,低碳行为不仅包括选择和获取、消费和使用、处置与废弃环节,也包括自己参与与督促他人参与环节,以达到住区节能减排的目的。 2 ?居民低碳行为的理论取向 国内外学者为低碳行为前因变量的研究构建了庞大的理论体系,如价值-信念-规范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环境行为理论等。其中,价值-信念-规范理论从个人规范、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价值观等变量对利他行为进行预测。计划行为理论探讨了态度、行为意图、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变量对行为的预测能力和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入责任感、技能、知识等变量构建了环境行为模型。以上理论聚焦在个体的内在心理属性对行为的影响,缺乏外在情境因素的研究,更没有将两者进行综合考量。 为了弥补上述理论研究的不足,学者对效用理论、离散选择理论和前景理论等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效用理论认为,个体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时会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最优选择以达到满足程度最大化。前景理论认为居民面对不确定的行为决策时根据自己对低碳行为的理解,做出合适的选择。还有研究中也采纳了其他理论,如ABC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与碳足迹理论等。此外,不同理论之间的整合成为研究的趋势,如芈凌云以“价值-信念-规范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心理因素方面探索城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低碳化的作用机理[3],如表1所示。 3 ?居民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 研究城市住区居民的生活碳排放,促进住区居民低碳行为的实施,是指导城市住区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而确定其影响因素是促进城市居民低碳行为的核心问题。系统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将影响住区居民低碳行为的要素归纳为以下三类:住区空间规划、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和低碳消费心理,其中低碳行为方式又分为节能行为、低碳消费行为、环境行为和出行行为,如图1所示。 3.1 住区空间规划 整体来看,建筑密度、土地利用形态、住区功能构成和易达的配套设施等住区空间规划方面的因素已得到广泛讨论。首先,密度影响住区空间的有机规划,是研究中常见的变量。其次土地利用形态是其重要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住区居民的工作、生活需求的易达性的影响。行为活动、设施配套和建筑建造等规划要素直接影响住区的低碳效应[14]。此外,住区景观与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分析的热点。在既定的住区空间内,整合住区的空间规划,通过功能的有序组合,实现减少居民直接碳排放的目标。 3.2 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 ①节能行为。 学者从经济因素、生活方式、家庭特征因素等方面对居民的能源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居民居住面积和收入水平不同,居民购置电器的能耗水平就不同,从而形成居住能耗差异;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价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此外,家庭用电调查显示居民环境态度与节能密切相关[15]。 ②低碳消费行为。 Balde jahn按照EKB消费者行为模式从人口统计变量、社会经济发展变量、消费习惯和环保意识等因素探讨绿色消费行为[16]。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居民对低碳产品的购买意愿,购置后的使用管理过程和废弃物的有效处置又受到选择实施便利程度、生态责任心与生态价值观的影响。由于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会存在思考的路径依赖,因此可以有效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障碍,形成新的低碳消费行为[17]。 ③环境行为。 学者们从个体意愿因素(如个性变量、环境问题知识、行动技能等)[18]和认知情感类因素(如感知收益与成本、环境关心、环境满意度、感知行为控制、场所依恋等)[19]探讨了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个体心理特征对环境行为的驱动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的,因此学术界从经济情况、政府环境治理投资等外界变量分析对环境行为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④出行行为。 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决定了居民对交通方式选择,同时出行受密度、公交邻近度和目的可达性的约束。在实证研究中,居民出行态度与偏好是不可遗漏的变量[20],如安全性、环境关注、享受驾驶、Pro-AV态度和乐趣等变量对出行意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3 低碳消费心理 很多研究将低碳心理因素分为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在内部心理因素方面,学者们对低碳态度、低碳责任、低碳认知、低碳补偿意愿、低碳关注度等因素的影响达成的共识较多。此外,有学者分析居民低碳生活认同和公共物品保护意识等因素也显著增加居民的减排行为[21]。在社会心理因素中,低碳行为知识、社会参照规范、行政性政策、社会影响和传播沟通等可调控的心理因素,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促成效应有显著作用。 尽管国内外学术界在低碳行为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首先,大多数研究的重点仍是从心理层面或外部情境层面中某个单一角度展开的,鲜少综合考虑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也缺乏对外部情境变量影响低碳行为的心理机制的挖掘。其次,在研究深度上来看,居民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的探讨未与居民低碳行为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其自变量未能完全反应作用机理和调节效果。因此,亟需一个统一的理论模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研究居民低碳选择行为的特征,来揭示住区居民低碳行为的内、外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4 ?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居民低碳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 4.1 离散选择模型用于居民低碳行为研究 国内外对居民低碳行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類是基于非集计理论来分析行为特征,但数据来源会受到一些主观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另一类是基于理论基础如计划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等理论构建结构方程、回归模型等模型,探讨个体行为与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但该方法难以全面地认识居民低碳行为意愿的形成机理。还有学者应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居民低碳出行意愿强度进行归类[22],但此方法是基于定量数据的分析,不适用序列数据。 在计量经济学中,离散选择模型的变量取值属于离散的回归模型,其解释了个体在不同的可供选择的选项如行为过程等之间所做出的选择[23]。至今为止,关于低碳行为诸如购物行为、通勤行为、活动行为和交通选择行为等研究使用构建离散选择模型这一思路。对于低碳行为,其诸多属性是离散的,如居民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消费行为、出行方式等是可以轻易改变的,它们一方面受到城市的硬件和政策等宏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根据微观的个人社会经济因素而变化。同时,住区居民的能耗会存在差异,通过选择低碳行为方式可以使CO2排放大幅度降低实现低碳效应。将居民低碳行为选择划分为离散的变量种类,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去细化低碳行为的研究。因此,其模型可以用于居民低碳行为选择研究。 4.2 居民低碳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 考虑到居民低碳选择的行为模式与决策有较大的差异,故有必要进一步揭示城市住区居民低碳行为的作用机理。论文基于霍金斯消费者行为模型,构建离散选择下住区居民低碳行为影响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居民低碳行为可看作一系列决策的集合,而不断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是决策的本质。因此,在前期要搜集多方信息,当居民搜集到足够多行为方案相关的信息后,会比较多个低碳行为方案的优劣。通过对多个方案的比选,居民根据自身需求及偏好选择效用最大的低碳行为方案;当居民完成本次低碳行为后,根据切身体验将会形成反馈,为其他居民的低碳行为提供参考,对制定低碳行为准则具有借鉴意义。 随着理论基础体系的不断完善,低碳行为建模纳入的要素日趋多元化。除了对低碳行为造成实际影响的因素外,可调控的变量有待加强,主观因素与客观认知因素对居民低碳行为的作用差异性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内部因素而言,具体应当包括居民的态度、认知、责任、社会关注度、参照规范、政策和社会认同等;对于外部因素而言,應当包括住区空间规划、节能行为、消费行为、环境行为和出行行为等。因此在建模时应将上述因素纳入考量,提高模型对低碳行为的解释性。 4.3 居民低碳行为的关联性研究 学者们运用了logit、probit模型对居民低碳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但主要考察居民某一项或某几项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未能重视低碳行为间的关联效应,使得影响因素分析可能存在结果偏误。鉴于此,从关联模型和关联因素切入分析居民低碳行为十分必要。 不同的模型具有各自的适用性,将不同模型的优势结合起来能更全面系统地分析低碳行为。如肖光年应用MNL模型和持续时间风险模型对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进行联合建模,考虑两者的相关性和依赖性[24]。与其相似的还有混合多项 Probit 模型、潜在类别混合Logit模型。不少学者也开始关注居民低碳行为影响因素间存在的关联效应,普遍认为单个指标的影响力较小,但同时改变多个指标产生的综合效应会比较大。李立朋建立 biprobit 回归模型,从居民自参与低碳与督促他人参与低碳切入分析居民低碳行为的关联效应及其影响因素[25];此外,探索在不同变量相互影响作用下的路径及原因越来越受到重视,即中介变量所起到的效果。如杨贤传居民低碳消费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得出低碳消费态度在物有所值、条件价值和社会认同与消费意愿关系中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26]。 5 ?结论与研究展望 通过对住区居民低碳行为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可以发现:学者通常使用多种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构建实证模型,最常见的有效用理论、离散选择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等;关于其影响因素中,住区空间规划、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低碳消费心理、交通能耗等要素被关注最多。随着居民行为的多样化,环境影响因素、生态人格、社会关系的情感动机也不断拓展,并成为影响居民低碳行为的重要要素。在行为解释方面,离散选择模型越来越受到关注,将住区居民低碳行为抽象为一个离散的过程,这为深入分析居民低碳行为的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其中影响因素和选择项的确定是模型构建的核心。可以看到,行为分析模型是纳入低碳规划和管理中的重要变量,通过建立模型来评估低碳行为,综合提升住区的公共资源配置和科学管理。 围绕住区居民低碳行为,后续研究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探讨: ①研究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影响导向和意图导向来选择可低碳行为。研究应该考虑对住区造成实际影响的行为,而不是依据个体的主观判断来界定行为种类。 ②深入分析外界变量对可低碳行为中间作用过程的研究。如政府干预多元化的趋势,使得低碳行为的作用路径成为政策工具重要研究领域。 ③细化不同人群的低碳行为研究。已有研究主要探讨年轻居民在就业、出行可达性的低碳行为,而对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缺乏重视,通过挖掘不同群体的低碳行为产生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推进研究的发展。 ④新科技对住区居民低碳行为的影响。网购、GPS 导航、公交查询与共享交通等新科技带来生活方式的明显转变,这些变化将使此方面的研究带来新诠释。 参考文献: [1]黄雪丽,路正南,王健.居民低碳生活行为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18):231-235. [2]张红霞,苏勤,陶玉国.住宿业节能减碳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6):774-783. [3]芈凌云,顾曼,杨洁,俞学燕,刘玥.城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低碳化的心理动因——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6,38(04):609-621. [4]Shen J,Saijo T. Does an energy efficiency label alter consumers' purchasing decisions? A latent class approach based on a stated choice experiment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 (90): 3561-3573. [5]胡严艺,蒲政,王沛.基于Logit模型的碳排放收费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8,16(04):57-62. [6]罗清玉,吴文静,贾洪飞,胡鹏飞.基于前景理论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30(2):37-40. [7]高键,魏胜.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生活方式绿色化形成的双重交互效应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02):51-61. [8]申嫦娥,田悦,魏荣桓,王永丽.财税政策对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北京市居民抽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税务研究,2016(02):98-104. [9]Stern P.C, Dietz T, Abel T, Guagnano G.A., Kalof L. A value-belief-norm theory of support for social movements: The case of environmentalism[J]. Research in Human Ecology, 1999, 6 (2):81-97. [10]谭晓丽.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居民低碳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究,2019(11):51-53. [11]聂伟.环境认知、环境责任感与城乡居民的低碳减排行为[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5):252-256. [12]Salazar, J, Meil, J, 2009, Prospects for carbon-neutral housing: the influence of greater wood use on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a single-family residenc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ume 17, Issue 17, November 2009: 1563-1571. [13]楊冉冉,龙如银.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19. [14]颜文涛,俞诗言,邹锦.基于碳排放构成因子的城市住区低碳规划要素体系构建——以重庆主城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7(06):113-120. [15]Sapci O,Considine T. The link between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r[J].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2014, 52:29-34. [16]Bladejahn.L,Personality Variables and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s Predictors of Ecologically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Patter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 17, 51-56. [17]张浩,朱佩枫.基于社区的低碳消费模式:国外的理论与实践[J].消费经济,2012,28(02):83-87. [18]Hines J M,Hungerford H R,Tomera A 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86,18(2):1-8. [19]NICHOLAS L, ROBERT G, TACIANO L M, et al. Learned helplessness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Concern and Behavior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18, 55:18-22. [20]李琬,但波,孙斌栋,朱盼.轨道交通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上海市80后微观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J].地理研究,2017,36(05):945-956. [21]吴文静,景鹏,贾洪飞,张铭航.基于K均值聚类与随机森林算法的居民低碳出行意向数据挖掘[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07):105-111. [22]崔维军,杜宁,李宗锴,等.气候变化认知、社会责任感与公众的减排行为[J].软科学,2015(10):39-43. [23]McFadden,D,Conditional Logit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Choice Behavior in Frontiers in Economics[M]. New York:Ed. P. Zaremka Academic Press, 1973: 105-142. [24]肖光年,隽志才,张春勤.通勤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选择的离散-连续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7,26(06):1131-1135,1142. [25]李立朋,丁秀玲,李桦.居民低碳行为的关联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02):52-57. [26]杨贤传,张磊.消费价值与社会情境对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意愿的影响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8):21-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