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掀起“读与说”的盖头来
范文 李健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把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改为“解决问题”,这样使新教材充满生命活力。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的我们,要想做好新课程下的“解决问题”教学,就应该大胆在教学中实践,借此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技艺。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技艺;读;说
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发展水平体现着思维的水平,语言的发展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存在着知识经验少、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辨析能力差的特点,如果通过读和说的训练,就可以弥补各方面经验的不足,提高他们理解题意的能力,这样通过以读说训练促进思维的发展,降低了小学生抽象思维的难度,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笔者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运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近几年来,说话教学在教学中备受重视。加强解决问题中读题的训练和说话的训练,培养学生完整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解题能力,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结果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读中领悟题意
有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语文的学习需要读,数学的学习不需要读。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在教学中,语文要读,数学也要读,特别是解决问题,如果题目都没有读懂,又如何能正确解答呢?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从一年级开始,笔者就着重从下面几个环节来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
1. 教师先读,再带着学生读
从第一学期开始,由于学生不认识字,对于图文结合和一般的文字型的解决问题,笔者先读,再带着学生读,然后要求学生能初步学会复述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领悟题意,为后面的分析数量关系做好准备。
2. 让学生学着试读
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对于解决问题笔者要求学生能自己读题,假如一道解决问题里面有不认识的字,学生可以请教其他人,但笔者绝不一次性读给学生听,以此来减少他们的依赖性,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读题能力。
3. 让学生反复读题
有的解决问题,读一两遍题,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而且低年级的学生依赖性太强,每次自己做题都不能完整地读完一道问题,甚至根本就不读,看到一共就用加,比多少就用减,这种习惯在学生中是常见的。针对这种状况,从一年级第二学期中期开始,笔者对每道应用题,总是按照差—中—好的顺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反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找出其中读错的地方,利用读和听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以达到能复述题意,直接口述条件和问题的程度,从而培养起良好的读题习惯,为下面的说题意打好基础。
二、说中感悟内涵
我们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多“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要会正确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将题意、思路、方法充分“说”出,培养其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说”就是说题意、说思路、说方法。如:花园里有红花36朵,蓝花比红花少17朵,红花和蓝花一共有多少朵?
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说清题意:题中告诉的一个条件是花园里有红花36朵,另一个条件是蓝花比红花少17朵,问题是红花和蓝花一共有多少朵?这样通过让学生叙述题意,既利于促进学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又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十分有利。
其次,引导学生说思维过程:要求红花和蓝花一共有多少朵,必须知道红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红花的朵数是已知的,应先求出蓝花的朵数。这样思路明确了,解题策略就出现了。也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严密、清晰。
第三,笔者让学生说列式:蓝花的朵数为:36-17=19(朵),红花和蓝花一共有的朵数:36+19=55(朵)。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说题意、说思路、说策略,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
三、读、说有机结合,掌握解题的结构
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由于学生有了读和说的基础,笔者就通过变化题型,引导说理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来掌握解答规律,说明问题实质,逐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对应用题的结构进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1. 充分借助教材,说出解决的结构
低年级应用题学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
(1)图文结合型。针对这种类型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主要指导学生围绕情境图说内容,初步说出条件和问题、条件与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揭示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
(2)文字叙述型。针对这种类型,笔者借助多媒体课件主要指导学生围绕题中文字读一读,说一说解决问题的结构及已知条件和问题,并指导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从而悟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
笔者首先让学生反复读题,相互说一说,题中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在解决每个问题时,要用到哪几个数?为什么?当学生相互交流后,再指名进行口头解答,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提示学生:你还可以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再次深入进行探讨,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选择适合的条件,然后悟出解答的方法,并初步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间的相互关系。
2. 提问题,补条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解决问题的结构后,安排学生练习提问题,通过提问题,并口述想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条件和问题的关系,预防学生根据关键词来决定计算方法,学会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来选择算法。
如教学加、减法的解决问题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安排了一道提问题的题目:
结果有的同学提出好几种问题,并都列式计算出结果。于是,笔者顺势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小组之间开始讨论,通过交流,学生很容易发现:解答问题,必须紧扣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认真分析,才能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
教学中有的学生虽然能正确解题,但对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还不能深刻理解,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掌握两步解决问题的结构,笔者在教学中又通过训练学生提条件和补问题,帮助学生清楚地掌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初步培养学生从条件出发考虑问题和从问题出发来考虑条件,用综合法思考和用分析法思考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锤炼,思维的个性得到发展,把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从而淡化了难点,突出了重点。
四、强化读与说,培养解题习惯
俗话说,良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笔者在教学低年级时,特意强化读说训练来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解题习惯:1. 审题的时候多读一读;2. 分析数量关系时多想一想;3. 解决问题时多说一说,先把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再把数学语言转化为算式;4. 说数量关系式时多交流合作。在每次解完题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不仅可使学生养成仔细检查的习惯,还可让学生通过比一比,说一说,深入对解决问题的理解,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题目里面的数量关系,探讨出不同解法,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并把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读、说的训练,借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艺,把它们看作一项教学任务,认真有效地去完成。笔者相信,只要教师用心,持之以恒,定会培养一批有思想、善思考的人才。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1: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