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GSM-R在高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方式 |
范文 | 刘茹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GEM-R在高速铁路控制系统中的具体的技术应用方案。由GSM-R与高速铁路系统的接口类型为切入点,着手讨论GSM-R对于CTCS3的系统应用的相关接口关系,并且建立能够可靠地切换,整个铁路无线网络覆盖,以及实现安全通信的相关问题的具体处理方案。本文论证了,现阶段的GSM-R的系统在高速铁路中的运行方案已处理了很多技术性难点,并且进入了实际的应用阶段, 【关键词】 GSM-R 高速铁路 无线网络 一、引言 GSM为一种基于数字移动的通信方式,该方法基于窄宽带的综合数字网络业务。GSM-R能够保障高速铁路以及控制中心之间的不断联系,即长期在线的功能,用以确保高速列车的数据传输功能的正常。 GEM-R应用在铁路列车的控制系统中已经有长达十几年的历史,并且经过不断地理论验证,技术方向的审核以及网络的实施以及验收方面的处理,能够充分体现该技术的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并且能够完全与铁路的控制系统的相应的信息传输功能相契合。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国外发展现状 自1993年国际的铁路联盟以及欧洲的电信标准的组织共同给出了欧洲的下一代的无限通信以及GSM Phase 2+的标准GSM-R技术之后,在1995年UIC进行了评估和确认。2006年底,德国的全国铁路长度为46142Km,其中GSM-R覆盖面达到了36000Km;意大利的全国内部的铁路长度为两万多公里,其GSM-R的覆盖范围为75000km;法国内部的铁路的总长为31724km,其中GSM-R的覆盖面为14000km。 2.2 国内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GSM-R的建设以及发展主要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首先对于技术的可行性论证和实验的阶段,对于大秦线,青藏线以及胶济线的实验和建设;其次是对于客运专线的相关建设,主要构建我国铁路的GSM-R的核心网络的节点,构建网络的骨架结构,并且以客运线路为主投入无线网络运行,第三为全网的实现和完善。 三、GSM-R在高铁系统的中的应用方案 3.1 GSM-R采用在高铁系统中的优势 对于各种列车的运行区间,基于轨道的电路信息方面的局限性,因而无法实现列车的电路轨道信息传递,能够根据两辆列车之间的封闭区间获取列车的长度。由于GSM-R的信息量巨大,能够传递给前方的列车距离信息,因此能够实现列车的速度、线路方面的参数变化,达到优化列车的间隔的目的。GSM-R的采用能够进一步实现固定信号的取消,并且节约大部分的安装和维护的相关费用。 3.2 GSM-R和高铁系统的接口关系 对于GSM-R的应用和高铁系统的结合,主要由RBC经过ISDN的PRI的接口和ISDN的GSM-R的室内的装备的移动数据交换中心进行数据的交换,并且实现信息的双向传输。由于移动的交换中心采用码型的转换以及速度的适配单元进行传输,能够利用基站的控制器以及光纤的传输网络实现连接功能,并且实现全面的无限覆盖,和GSM-R的车载信息实现双向的控制和传输的功能。 3.3 GSM-R的通信过程和无线的比赛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 3.3.1 列车以及GSM-R和RBC之间实现的连接 在通常情况下,GSM-R的网络为单一的网络时,车载设备中选用的无线电台测算到GSM-R的网络之后,将自动和GSM-R的网络相联系。并且GSM-R的网络与其他的GSM的网络相互关联时,为了避免车载设备出现错误的注册和连接,应当对于GSM-R的网络实现注册,并且设定相应的注册组,用于发送相关的注册信息。 3.3.2 RBC的切换 RBC的切换主要采用RBC进行通信的方式实现交换RBC信息的目的。 对于RBC的切换,为了保证可靠的切换功能,应当预先设置应答组件、切换应答的组件,并且设置形成的终点许可。进行RBC的切换时,RBC1具有向RBC2发送切换预设信息的目的,发送进路的请求,以及切换通告的信息,切换确认的信息,切换取消的信息。 为了消除RBC的切换带来的列车的正常运行的影响,车载的设备应当安装两个相互独立的GSM-R的通信类型电台,并且当列车以及RBC之间的切换边界具有一定距离之时,对RBC1控制另一侧的电台实现RBC2的呼叫和相关的注册链接。 四、总结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GSM-R在高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GSM-R采用在高铁系统中的优势,GSM-R和高铁系统的接口关系,GSM-R的通信过程和无线的比赛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介绍了列车在GSM-R和RBC之间实现的连接和交换。 参 考 文 献 [1] Poor H V. Single user detectors for multi-user channels[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13,36(1): 50-60. [2] 王姗姗,罗兴国,吉江,等.一种改进的 CDMA 自适应呼叫接纳控制算法[J]. 通信技术,2007,40(11):131-1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