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解析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
范文 | 郑明伟 【摘要】 计算机课程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对促进学生学科的知识积累,拓展视野,增强学生计算机运用技能以及提高其综合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尤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较为明显,其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教学现状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有多项教学研究报告指出,于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有效性。本文主要从任务驱动法及其重要性出发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 高职 计算机 任务驱动法 教学 运用 一、前言 任务驱动法,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于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或目标,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通过主动利用学习资源,进行互动协作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引导其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目前该教学方法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应用比较广泛,因为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学习动力得到调动,而且还可以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对增强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笔者主要以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为基础,详细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任务驱动法在该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与有效教学对策,现简要论述如下。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一般来讲,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學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与计算机上机实践教学,其中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且各项计算机知识点琐碎,如C语言、VB、数据库原理等,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心理负担重,长此以往易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心理,课程教学活动开展困难,教学效果不乐观;而对于上机实践教学来讲,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程序的编写太过枯燥且难以理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会对上机操作产生畏惧心理,计算机实践教学效率低,从整体上来讲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结合上述中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笔者建议教师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可依据课堂教学内容,选用任务驱动法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其课堂教学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 3.1明确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对于一节课来讲,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初出发点与最终归宿,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堂知识的主要标准依据。故现阶段,教师要想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需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当前环境下,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课程中的运用主要通过新型、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促使课堂教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建立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提前理清思路,并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例如,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办公学习软件 WORD高级排版”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需全面掌握和总结本节课中的各部分内容(包括概念与应用),并将其设计为试卷,采用此种直接、具体、可行的教学过程与模式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其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掌握程度。 首先,教师可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试卷并向班级学生展示,使其对该试卷建立初步印象; 其次,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该试卷结构进行分析,以加强其对试卷文档中的页眉、页脚、分栏以及公式插入等计算机知识点的了解; 再次,教师可向学生详细讲解“ WORD”文档中的各项操作,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通过此种任务驱动法辅助教学,可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与掌握教学重难点,形成条理清楚、教学有重点且层次分明的课堂教学体系。 3.2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 我国新课程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当前环境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遵循现代化教育理念,借助任务驱动法鼓励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阶段,教师要想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与课堂学习任务后,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依据教学内容,组织班级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其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鼓励各小组学生之间积极交流和实践,以完成学习任务,获取课堂学习成效。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高职计算机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在“学生主体”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准确划分教学重点内容,并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其进行科学分组,要求各小组学生围绕既定的学习任务自行学习和探讨,促进师生课堂互动交流,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个人全面发展。 3.3设计上机任务,增强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 对于高职计算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来讲,其教学核心与重点主要在于“任务”,其不仅是课堂中教师教学的新型组织形式,同时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故现阶段,教师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需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科学、可行的上机任务,以增强其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 当前环境下,教师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需在设计课堂学习或上机任务后,有目的性地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将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于课堂氛围中,为了学生在主动学习和达到学习目标的同时,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以及各项实践操作技能,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上机任务时,需考虑以下几项因素: ①班级中不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层次、知识接受能力、自主学习特点、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设计上机任务时需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和建立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②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是持续发展和不断积累的,教师在该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需注重分散教学重难点,每个上机任务所涉及的计算机知识点不能过多,避免出现≥2个重难点,否则学生学习难度大,易打击或消减其学习积极性。 ③从根本上来讲,高职计算机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动手实践,故教师在该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上机任务时需注重其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上机操作技能,提高其实践操作水平,增强教学有效性与实用性。 参 考 文 献 [1]丁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5,(04):190-191. [2]唐旭.基于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10X):122-123. [3]龙毓.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数码世界.2016,(11):101. [4]王晓飞.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8):167-1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