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秦系书法艺术风格比较
范文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以青川木牍、云梦睡虎地、里耶秦简牍为例探讨秦系书法的艺术风格并在用笔、结字、笔势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秦系书法;艺术风格;比较分析

    一、青川木牍

    与战国末期至秦代的简牍相比较而言,青川木牍的结字方式、用笔的圆转和点线的曲势,体现出了浓浓的篆意。篆式曲线在许多字中仍可见到,从笔法方面考察,三棱形状的起笔较多,如同成熟的汉隶起笔一般,像是连接上一个字。例如:“百”、“可”、“不”字。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似乎并没有连接上一笔。这样的笔画与商周时期大篆的“钉头鼠尾”的用笔有异曲同工之妙。三个“之”字的姿态各异,并不是书者故意为了追求丰富的变化而写的,而是与当时书法所处的不稳定阶段有关。从用笔、结字、章法方面来看,青川木牍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变圆转为方折,破连为断,线条由曲线变为了直线,笔画整体由繁琐变为简单。

    二、云梦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秦简以内敛、含蓄、平整的风格为主,为多人书写而成。它篇幅较多、跨越时间较长,每篇都各具特色,但总体上是较为典型的“内撅”风格。

    从笔法方面分析,睡虎地秦简的入笔大多数为藏锋。除此之外有少部分起笔为露锋,落笔平稳,行笔速度缓慢。这种起笔方式,延续了手写体钉形笔法和大篆“钉头”的起笔方式。睡虎地秦简中的收笔迅速,相对于起笔来说并不谨慎,只是略微做动作。然而露锋收笔不是随意锋芒,笔画较多,线条仍然遒劲有力,即“逆入平出”笔法。例如:“不”、“二”、“石”、等字。

    云梦睡虎地真正的展现了秦隶的面貌,结体宽窄变化不一、笔画粗细,并且方圆兼有。笔画的横向上有明显的轻重缓急变化,但是与后来成熟的隶书相比较而言显得不是那么完满。早期的秦简牍书法中,总是可以发现遗留的篆书痕迹,可能是由于受到了旧体的影响。

    三、里耶秦简

    “逆入平出”的起笔在里耶秦简中占很大一部分,藏锋逆入起笔,如同睡虎地秦简一般。例如:“或”“何”“土”“酉”横画的起笔方式,变化丰富的笔势增添了几分色彩,戛然而止的收笔更是别具一格。横钩、竖钩等的笔画向左包裹而成的字形,在出锋时收笔大多为尖锋,但是这种尖锋在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次数较少。相对比而言,睡虎地秦简中的包裹式字形也是极其内敛,并且出锋也较为谨慎小心。而里耶秦简中向左包裹式的笔画出锋却特别醒目,收笔出锋也很锐利,充分显示了率意的特征。

    四、秦系书法艺术风格比较分析

    從上面的分析来说,与通常所见到的秦简牍相比较,里耶秦简的正面简牍书有了章法布局的设计。从整体看,上下连贯,粗细相间,虚实相伴,体现出章法美。与睡虎地简相对比,里耶简牍书法更多了些狂放的因素。“疾”、“涩”的笔法显露而出,由于书写速度的加快更加丰富了用笔的提按顿挫。粗细变化明显的线条,遒劲有力的用笔,呈现出书写时弹拨跳跃的运指;由于字的尾部长笔画的斜向拉长,打破了点线之间的均匀排列,斜势增多,字形多为长方,字势开张,空间布局分割明显;变化的章法,连贯的笔势,显得牍文更加富有情趣;墨色浓淡相宜,又略带飞白,增加了线条的质感,使得通篇富有活力。

    秦简牍书法用笔由滞涩逐渐变得流畅,结体呈纵势,重心整体上移,字形由横势变为向纵势发展。点画的分布更加均衡,装饰化程度加强;俗书手写体不断向着规整的方向发展,不仅受到了官文正体美饰化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实用性的制约。出现了明显的提按顿挫,线条粗细变化明显,显得流畅自然。从上述对笔法字法等变化的分析来看,工整化装饰化程度不断加强,由古拙逐渐转变为典雅,由保守演变为开阔。至里耶秦简牍书,用笔老练,格调秀美,气韵流畅,结体严谨,布白分布均匀,与端庄平稳的官文正体小篆很相近。

    青川木牍整体古雅质朴,用笔谨慎,结字重心不平稳,大小错落有致,字势倾斜,富有散逸之趣。简牍多显露直率感,谨慎小心的笔法似乎表现出书者的技法略有不足,如同初学者书写。通篇质朴,富有篆意。睡虎地秦简的起笔为逆锋,笔笔谨慎小心,中锋行笔速度平稳,回锋含蓄内敛。这样的用笔方式,使得文字线条遒劲有力、凝实厚重、沉着稳健、流畅自然。睡虎地秦简书风古拙与它的用笔方法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纵观整个作品,缓急得宜,沉着有力,锋芒稍露,端庄典雅又略有潇洒活泼。这一切似乎是对于笔墨进行了有意识的布局,像是书家按照书法艺术的审美理念来美化的。

    随着简书日益的成熟发展,笔画与笔画之间的安排显得更加疏朗,结体中突出了波折的笔画,使得整体更加丰富。虚实对比、开合变化、点画呼应,体现出了一种熟练的艺术规范。用笔娴熟,中侧锋融合,这不仅仅显示出技法的精熟,而且又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富有了强烈的艺术美。

    秦简是由篆书逐渐演化而来的,其用笔十分简单,结体独特,运笔丰富,只有落笔藏锋,收笔回锋,中锋行笔中的一种,所以线条平稳流畅,粗细均匀,虚实相间,但是节奏感却不明显。线条的粗细变化很明显,行笔气势连贯,但在平稳中却略显得乏味。整体看来是一种厚重而飞动的美感。

    参考文献:

    [1]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王国维.《观堂集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4]季勋.《湖北睡虎地秦简概述》[J].文物,1976(5)

    [5]李学勤.《青川郝家坪木牍研究》[J].文物,1982(10)

    [6]湖北省孝感地区第二期亦工亦农文物考古训练班.《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发掘简报》 [J].《文物》,1976(6)

    [7]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处、龙山县文物管理所.《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J].文物,2003(1)

    作者简介:

    王婉楠(1996-),女,汉族,籍贯:山西晋中,单位: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书法。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2: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