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spoc模式下的多阶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
范文 | 周婷 【摘要】? ? 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引入了SPOC 教学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的多阶段成绩评价方法。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SPOC 教学模式的优势,然后总结了传统课程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并提出课堂表现、在线评价、试卷测试及实践评分四种多元化评价方式的成要素。最后,构建了包括课前评价、课上、课后、阶段及期末总评的多阶段评价方式的详细评价过程。 【关键词】? ? SPOC? ? 课程评价? ? 多元评价? ? 多阶段? ? 学生互评 一、 SPOC教学模式简介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SPOC英文简称,和MOOC相比,SPOC的规模比较小,是在MOOC的基础上优化出来的一种新型开放课程模式。传统课堂的特征是“课上学生听课,课后教师答疑”,SPOC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它巧妙地将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混合教学模式。 二、 SPOC教学模式优点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全面吸收MOOC 的优质资源,把传统课堂延展到课外,不仅在空间上拓展了课堂的广度,而且在时间上延展了长度。正式教学前,学生能够运用在线SPOC平台预习和测试,提升自学能力,从而使自己在课堂上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前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上,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 正式教学时,教师能够将重点放在学生提出的问题,全面“答疑和解惑”,将比较简单和容易掌握的课程内容留给学生自己,运用在线资源解决,进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SPOC教学模式下,学习规模一般比较小,所以教师就能够更好地认识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传统课堂评价方式的有限性 高职院校一般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例如理论课程的考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部分构成,再将两大块成绩分别乘以不同的比重加权得到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虽然学校一直沿用这种课程评价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片面性。 3.1评价方式单一 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应试教育主要运用的是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课程的评价重点主要集中在平时出勤状况和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上,缺乏理实结合评价环节,关于学生如何运用所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评价和评估。 3.2 评价过程简单 因为传统评价过程相对单一,因而不能够很好地对学生全面的学习情况和效率做出公正评价。传统的课程评价是以期末考试形式为主的,但是期末试卷是没有办法展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或者消极学习态度的。同时,过分依赖期末考试使得评价结果的随机性比较大,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因而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反映。 3.3 评价目标模糊 传统的评价缺乏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模式和开发创造能力,容易让学生形成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前进行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另外,学生的学习目标常常设定在应对期末考試和完成课程学分的低层次上,而忽视了自身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4 评价方式不利于改善教学环境 由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过分依赖期末考试,所以学生在课程考试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作弊的现象。为了营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平等的评价气氛,学校得在期末考试监考过程中安排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可是效果经常不尽人意。因为传统评价方式的性质,不能够从根本上根除这个弊端。 四、SPOC教学模式下课程评价要素多元化 运用SPOC 教学模式,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要点需要考虑克服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和过程的重复性,从而明确课程评价的目的,改进课程评价的效果。 在方法上,课程评价要具有多方面多方位的特点,要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要素多元化在课程评价的体现见表1。 4.1 课堂情况评价 学生课堂出勤状况和课堂参与情况会在这部分得到衡量。课堂融入程度涵盖学生表现的学习态度、问题回答的准确程度和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情况等。在课堂情况评价部分,教师能够经过与学生的亲密接触来直接地、充分地了解和记录每个学生课程学习和掌握情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所以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15%。 4.2在线课程评价 这部分重点评价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在课程中运用 SPOC 模式后,非课堂上的学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前对于课程内容的预先学习,另一部分是课后对于课程内容的巩固。这两部分的评价关键通过在线评价的途径实现。任课老师在学习之前和学习之后进行线上推送与知识点相关的学习内容。课外,学生可以自主在线完成,SPOC平台自动形成评价结果。在线课程的学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伸到了课外,任课教师也比较难约束学生这部分的完成情况,因此,这部分的评价也是评价方式革新的重点和难点。该环节的评价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35%。 4.3 课程试卷测试评价 这个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涵盖平时学习的过程性测试和最终的结果性考试两方面,主要评价学生最终掌握效果。该环节的评价方式和在线评价方法不同,评价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监督,才能够完成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普通高校的教学评价中,传统的考试是不可或缺的。这部分评价成绩与总成绩的占比为35%。 4.4课程实践环节评价 这个部分关键评价学生两个方面的表现情况:第一,实际问题中所需要的实践、创新和随机应变能力;第二,实践环节中的团队合作能力,目标是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一方面的评价可以应用分组实践活动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各类竞赛参与程度来体现,第二方面的评价则根据学生相互测评来实现。这部分评价成绩与总成绩的比重为15%。 五、SPOC课程评价的多阶段构成 传统的评价方式中有一些随机的因素会影响学生的课程评价结果。多阶段的课程评价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并联系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这种连续的评价形式,能够全方位地评价学生课堂中所展现出的积极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阶段性的学习效率等情况。 5.1 教学前评价 通过在线 SPOC 平台线上考核,能够获得学生课前预习知识点的效果。教学前,教师推送给学生相关的学习要求,学生根据任课教师推送的学习任务,在线登录并预习课程资源,简单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概念和要点有一个初步认识,最后掌握教师推送的在线学习任务。根据教学前评价,任课教师可以精确地认识到学生在教学前阶段所形成的困惑和问题,因此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解答学生在教学前形成的各种问题。 5.2 教学中评价 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线下评价形式。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出勤情况,记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观察学生融入课堂的程度和讨论问题的状态,最终形成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运用教学中评价的方式来推进课堂教和学的环境不断优化,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5.3教学后评价 这个环节的关键是线上进行评价,在SPOC评价形式中体现在课后复习的部分。任课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讨论的问题,线上推送课后任务并规定任务完成时间。根据教学后评价的结果,任课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课后对课程内容的复习情况,进而针对学生在教学后评价结果中体现的问题,计划和安排下次教学的预习、讲解等教学任务。 5.4 阶段评价 阶段评价运用的是线下评价形式,能够考核學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过程性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任课教师在讲授课程一段时间后,应用试卷笔试或者分享项目报告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与评价。阶段测试的评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形成巩固教学内容的目的,另一方面能够反应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认知度,增加评价的公允性和可持续性。 5.5期末评价+总评 期末评价运用传统的期末试卷闭卷考试的线下评价方法,这个部分能够考核学生对于整个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线上教师评价、线下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成绩共同构成了总评成绩。 六、总结 普通高职院校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引入 SPOC 模式,从而使传统课堂的教学范围从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巨大的延伸。多元化课程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改变传统课程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和简单化现状,而且可以对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持续全面的监督,同时也可以对学生教学外的学习效果进行观测。 参? 考? 文? 献 [1]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 MOOC 时代”———SPOC 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⑴:85-93 [2]陈然,杨成.SPOC 支持下的高校混合学习新模式[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5,26⑵:44-48 [3]严磊,邹山花.基于 MOOC、SPOC 的翻转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6(17):86-8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