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思维下提升高职“双创”人才信息素养的意义与对策
范文

    汤慧

    摘要:深化双创教育将成为促进人才培养适应社会之需的突破口。该文首先分析国内外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文献,率先提出高职“双创”人才提升网络信息素养的研究意义,一指导性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指明培养“双创”人才方向;二提升信息素养可弱化高职生源差异,有利于增加高职“双创”人才数量;三提升信息素养掌握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有利于提高高职生自主创业能力;四提升信息素养传承工匠精神,有利于培养高职生自主创新水平。提出了以高职“双创”人才信息素养的特征作为切入口,形成了双维度(“虚实结合”维度和“有机整合”雏度)构建高职“双创”人才信息素养培养体系蓝图的理论。

    关键词:高职;双创;信息素养;互联网+思维;创业;创新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越发达,越需要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撑。双创,泛指我国各地城市及企事业单位等的两项创建工作,每个地方双创的具体含义因地方的政策而不同。但当下,大家所指的双创多是指,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自此而红。随后,国务院又将其写人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予以推动。适应社会之需,创意、创新、创业三步走。

    1文献综述与回顾

    1.1国外研究现状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方面,国外理论研究起步早,体系完善,且实证经验丰富。国外对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培养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已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纳入其高等教育教学大纲。目前引用较广的定义是美国图书馆协会下的:“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日本包含“信息相关课程教育”(大学教学计划内)和“读者教育”(图书馆承担)的两大类。此外,英国共建学习和教育研究所,整合学科课程与信息技能的培养,1998年创建了信息素养模型。澳大利亚重视培养目标与评价意见反馈,建立教育管理及协调机制。成熟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有ACRL标准(美国)、SCONUL标准(英国)、ANZIIL标准(澳大利亚)。

    1.2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信息素养培养研究。1999年王吉庆《信息素养论》一书中认为信息素养是可以通过教育培育的。另外,图书馆学界1995年《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教育概述》一文出现“信息素养”的概念,王莹(2005)等人提出依托校园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虚拟与现实融合的“三层次一体化”培养途径等;李智哗(2007)总结出较完善的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三层次四年一贯制”途径等日益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研究。国内一些本科院校多单独开设了像“文献检索”等信息基础课程,但鲜见有高职院校开设此类课程。

    综述所述,国内外学者在信息素养培养、高职“双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多种可借鉴的方向,这些充分表明,培养“双创”人才已经引起了社会和部分学者的关注。但是,总体来看,信息素养研究集中在2005年至2007年。陈玉娟老师和李世佼老师文章针对大学生“双创”群体,但未明确区分是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养?还是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可以认为,对高职“双创”人才培养研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高职“双创”人才提升网络信息素养的研究,尚属空白。在高职“双创”人才培养其信息素养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

    2高职“双创”人才提升信息素养的研究意义

    互联网的富媒体特性对人们的感性认识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变着人们接受教育的形式不再局限在在校求学阶段。职业院校可有效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大胆尝试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教师应积极运用手机,从“精准、精细、精巧”角度设计融入自主学习方式的信息化课程教学活动。

    2.1指导性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指明培养“双创”人才方向

    大胆瞳憬未来教学管理部门将变成学生和教师的服务者,从而影响学校的教育生态系统。距2020年建立健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要实现高职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逐步增加。离不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的蓝图。

    党的十八大已对双创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同时,国务院也对加强双创教育提出明确要求。信息作为最活跃、最具有创造力的因素,互联网思维与各个产业部门构建成“互联网+”,即InternetPlus,通过连接、经过互动、产生反馈,最终产出创新和融合。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中央层面已经出台了至少20多份相关文件促进创新创业,更突现信息素养是现代核心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2.2提升信息素养可弱化高职生源差异,有利于增加高职“双创”人才数量

    “双创”人才培养根本是“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高职生能适时适度地用触屏与融入师生触屏互动环节的教学设计,力争在高职教育阶段实现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让双创的意识和精神、实践和能力,融人心,化于形。近年来,高考招生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高职院校招生途径趋于多样化,有普高生、职高技校生、五年制初中生、单独招生等各类学生,录取隋况的差异使得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信息素养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课程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千百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更关系到学生将来在工作中面对海量信息时的正确判断与处理,社会的信息化也对高职生的信息综合素质提高出了更高的要求。

    2.3提升信息素养掌握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有利于提高高职生自主创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能为他们营造相对宽松、“良好”创业环境,适当减免租金、减免部分税收降低门槛等支持,利于让有活力与激情的高职生满怀信心,投身自主创造工作机会的热潮。据悉从2014年9月,李克强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中国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有数据曾显示中国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但创业失败率也同时高达80%。广大在校有“双创”梦想的高职生,急需掌握互联网思维方式,了解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让更多高职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选择。移动互联网时代,掌握互联网思维,是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利润的最佳战略指导思想。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等国内知名公司已经借用互联网思维大获成功,无疑为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注入了一针“兴奋剂”,提升高职“双创”人才的信息素养成了“剛需”,增加面对海量信息时能快速搜索、辨别真伪、取长补短路、有效运用等基本的信息技能,适应多变的商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容应对海量信息对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2.4提升信息素养传承工匠精神,有利于培养高职生自主创新水平

    信息素养是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体系中的基础能力之一,它是影响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高职生急需传承工匠精神,“专业”是工匠自信的标签;“严谨”是工匠基本的态度;“求精”是工匠永恒的追求。高职生即未来的“大国工匠”们在大学学习期间因树立,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对品牌的专注坚守。基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理想背景,力争在课程中不断加入“双创”思想,培养能够满足“2025需求”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的人才。

    3高职“双创”人才提升网络信息素养的对策

    3.1以高职“双创”人才信息素养的特征为切入口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当前职业教育更需关注主体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创新、信息道德等方面内容,信息素养已然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概括高职“双创”人才信息素养的特征有:

    1)精准性——善于捕捉信息

    2)有效性——筛选可用信息

    3)客观性——评估真实信息

    4)专业性——沟通交流信息

    5)原创性——应用原始信息

    3.2双维度构建高职“双创”人才信息素养培养体系

    3.2.1“虚实结合”维度

    互联网+思維与培养高职“双创”人才内涵研究

    1)用户思维—一切以为学生中心、以就业岗位技能为目标。

    2)极致思维——鼓励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细节处将信息素养的教育渗透至日常教学。

    3)迭代思维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体的进行课程整合。

    4)大数据思维——挖掘创新创业的能力。引入用人单位参与评价机制等。

    5)简约思维——重构教学资源建设,侧重趣味化、碎片化知识,呈现形式有微课、微视频等。

    3.2.2“有机整合”维度

    高职“双创”人才信息素养三个层面与教学课程设置对接研究。其中三个层面是指:1)文化层面;2)信息意识;3)信息技能。

    互联网时代,职业院校在双创教育上重点不在于培养多少创业者,而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核心是人才信息素养培养,促进高职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未来的课程会成为学校可以提供的“拳头”产品,并积极树立“文化品牌”,因为线上线下只是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而已,围绕行业特色打造自己的“名片”,宣传正能量“双创”故事。

    4小结

    互联网+时代的高职教育,再也不仅仅是告诉学生知识而已,更主要的是凭借广泛的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给职业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广阔空间中,愿从内部突破自我成为一种常态。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