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究 |
范文 | 元元+曹海英+郝兵景+巧丽 摘要:鉴于大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以及师范生职业能力的需求,该文提出了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必要性;还阐述了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的基本策略;并从注重专业需求、注重了解教研工具,注重培养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给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技术;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9-0145-01 1 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能否逐步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师所占因素非常关键。我们的大部分教师本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无法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需要任职后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这样的措施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职后补救终究不是好的办法,要想又快又好地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必须要从教师这一职业的“源头”即在校师范生的培养上严格把关,必须加强对我国高校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把信息化技术带入课堂,引导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军,未来的教师,应该在职前扎实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学习,才能为日后走上教师岗位奠定基础,才能更好地从事教育事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MOOC)、反转课堂等基于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以开放教育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走进人们的视线,未来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必定会成为主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在高校期间,提高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助于师范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更新专业知识、帮助开展教科研工作。也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范生的业务能力以及就业能力。 2 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策略 现在我国大部分地方院校在师范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中主要聚焦于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而对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备的能力关注不够。因此可将“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与“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合后,构建科学合理的适用于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从“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与“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侧重点来主要分析解决高校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而形成的教育发展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瓶颈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 (1) 根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两个侧重点的不同。从实践逻辑、指向性与侧重性等多重维度分析研究,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 (2) 根据课程标准建设完善相关课程资源,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的层面,全面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術应用能力。 (3) 重视学科差异,提高课程的针对性,构建服务于不同专业的课程模块。 (4) 构建多元化自主选学式的网络化案例教学平台。 3 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实施建议 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时,应该重点注重其专业需求,例如现在发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很多教学内容中,较多的课程内容问题的解决都建议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实现。教材中还出现了信息技术应用专栏,较多的例题、习题都主张使用信息技术来求解问题答案。教学中所用到的信息技术主要有“Excel”、“几何画板”、“计算机思维解决问题”。Excel要求使用其实现函数图像的绘制,利用其“规划求解”工具来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几何画板要求使用其绘制函数图像,探究函数性质,直观的呈现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探究点的轨迹等;计算机思维解决问题要求编写数学类程序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学生收集数据并建立函数模型,即用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和步骤凭借信息技术工具软件可以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对于很多学生都感觉到抽象、不容易理解的自建函数,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它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这样学生就能轻松理解、掌握,并且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具备引导学生完成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身能够掌握并且熟练应用这些信息技术知识。不同专业的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有差异,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可能都以必修课的形势开设来满足其今后职业的需求,例如要满足数学专业师范生需求的信息技术知识,支撑其知识的课程就包括:计算机基础、课件制作、数据库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其中计算机基础、课件制作是大部分学校的必修课程,其它的课程学校可选择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开设,课程的开设形式可以选择网络平台,并且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案例需贴近专业,在后续学生选课的时候,应引导学生选择。 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时,应该注重让学生掌握了解一些辅助教学研究工具软件的应用。帮助学生对教学研究形成初步概念,从学生的职业发展来说,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进行一些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判断力,并且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辅助软件进行教学研究,在自身职业领域将是一项终身受用的技能。 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时,最主要的是注重培养教学实践能力。考虑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建立实训支撑环境加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以使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为基础,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模拟实训。信息化模拟实训包括:选取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数字教学课件与学习资源制作,微格教学模拟讲课训练等内容组成。通过实训,力求实现培养提高师范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模拟训练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能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实训能使学生感受、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如何改变自己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任迎虹,周鑫燚,唐瓷,等.地方师范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UGSE平台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5). [2] 郑艳萍.提升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3] 赵玉.职业教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 [4] 孙旭涛.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4,36(2). [5] 尹伊.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6] 金卫雄,艾玉波.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6). [7] 龙丽嫦.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绩效评估与指标构建[J].教育信息技术,2013(Z1). [8] 林雯.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J].教育评论,201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