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FLASH动画设计制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及逻辑分析能力
范文

    梁杏芳

    摘要:FLASH是目前比较流行与普遍使用的多媒体动画制作软件,它具有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和卓越的视听表现力。FLASH是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与逻辑分析的能力,创意思维是设计的核心,把自己的创意与想法用FLASH转化成动画表现出来。学生才能在掌握FLASH软件的使用基础上真正的实现动画设计与制作。

    关键词: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创意思维;逻辑分析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1-0142-02

    FLASH是目前比较流行与普遍使用的多媒体动画制作软件,它具有强大的动画制作功能和卓越的视听表现力。FLASH的应用领域非常广阔,娱乐短片、片头动画、动画MTV、动画广告、应用程序开发的界面等等。FLASH是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纵观市面上众多的教材以及同行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与分享,目前的教学大多以实例教学讲解操作步骤,学生在课堂上依步骤把动画制作出来,从而掌握FLASH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技巧,也满足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在整个动画创作制作过程中, 却忽略了动画创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动画创意对整个动画起画龙点睛之效。

    因此,学生要真正熟练掌握FLASH,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动画,必须在掌握软件使用的基础上能把自己的创意与想法融入到动画里。动画设计制作,顾名思义,先设计,再制作。突破点在于设与计,设是设想,是创造性的,计,是计划,是如何实施设想,也就是把设想的转化为现实的计划,然后再利用FLASH进行制作。那么,FLASH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一种把人的创意设计通过动画设计表现出来的一种工具。这样创作出来的动画才有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动画。要达到这种程度,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软件的使用与操作,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创意与想法通过FLASH软件表现出来。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与逻辑分析的能力,创意思维是设计的核心,把自己的创意与想法用FLASH转化成动画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FLASH软件的使用基础上真正的实现动画设计与制作。逻辑分析能力能帮助学生把创意思维与动画软件结合起来。把创意在动画里表现出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呢,如何引导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呢?如何把创作设计与软件制作结合起来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 动画演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首先,让学生“看动画”,所谓看动画,主要是通过播放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动画效果,在播放过程中,教师要用提问法,探究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动画演示过程中提出问题:动画的主题(意境)是什么?动画中那些是背景(静止没有动作)?动画中哪些是运动的(属性的改变)?运动的对象是如何运动的?用什么方法达到运动效果?

    第二步 动画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接着,就要让学生“明动画”。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逐个解答,让学生一步步的明晰内心的疑惑。其实,解答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逐步分析动画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动画的中心思想,了解动画的表达方式,了解动画的实施手段。

    第三步 知识讲解,把动画里运用的理论知识讲透。

    这时候,讲解知识点的时机已到,我们通过对源文件分析进一步明确动画原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详细讲解本次教学知识点,尤其是重点与难点的讲解,更要讲透。

    第四步 动画制作,讲解制作步骤,为学生上机操作做好准备。

    最后,进入到“作动画“阶段。根据学生的情况讲解动画制作步骤,如果学生反应热烈,创作意欲强,可以先让学生上机操作,尝试去做动画。等学生独立尝试后教师再演示动画的制作过程,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培养动手能力,也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点;如果学生感觉课题比较难理解,那么,教师就详细给学生讲解制作步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画的知识点和操作要点,讲完后再让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这样能让学生在上机操作和制作动画时更有信心并且把知识掌握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讲课的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以上四步,我们把它归结为三句话“看动画、明动画、作动画”。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教学案例来进一步阐述教学方法与过程。在这个案例里,主要的理论知识点是引导线的使用与属性设置。学生学到这个复杂动画,首先是之前已经积累了鼠绘、运动过渡动画、图层、元件等一系列知识点,学生已经能利用FLASH软件制作简单动画。在这个时候,教师更需要引导学生的是,如何分析动画,如何拆解动画,如何提炼动画的原理,也就是引导学生“看动画、明动画、作动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才是一种能力,一种运用知识的能力。

    首先,通过播放作品,先让学生直观感受动画效果,引入新课。在演示播放的过程中描述动画意境:“一个静谧的夜晚,荷塘里荷花盛放,小鱼儿在满塘的荷叶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像在捉迷藏一样。”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吸引到动画里,让学生知道动画制作要有一定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构思,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剧本。因此在开始用FLASH制作动画之前,必须先把整个动画构思规划好。然后再利用FLASH制作动画,将这些构思落实到动画中。

    在动画播放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案例里,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动画里那些对象是静止的?那些对象是运动的?运动对象的运动轨迹有什么特点,和之前的运动路径有什么不一样吗?通过提问法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心存疑惑,才有解惑的欲望。学生学习的欲望被激活了,学习兴趣自然来了。

    接着,通过自问自答和学生回答的方式解答问题:在动画里,荷花和荷叶是处于静止状态的。鱼儿是自由游动的,或者说鱼儿是沿曲线运动的。教师可利用承上启下的方法引出教学目标:那么非直线(曲线)运动是怎样实现的呢?为了达到非直线(曲线)运动效果,就需要运用引导线的功能。

    然后进入知识讲解部分,首先阐述概念,然后分析源文件,包括源文件的元件制作、圖层设置、引导线的使用、引导线属性设置;这样就把知识点和动画的架构讲清楚了。

    因此,第一步“看动画”是为了引入课题,通过观看动画成品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动画达到的效果。通过探究、提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二步和第三步“明动画”是为了引入知识点,通过解答之前的疑问来引入新知识并详细讲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除了疑惑并学到新知识。

    接着教师演示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操作步骤,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引导线的使用方法及属性设置。在讲课过程中要通过实际操作强调引导线使用的要点,如被引导对象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贴紧引导线设置。如设置被引导对象的运动方向等重点难点。

    最后让学生上机操作,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答疑。在动画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允许学生在运用了新知识点前提下融入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对动画进行修改,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与学习热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适应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至学期末,学生除了掌握教学大纲要求,能熟练运用FLASH进行动画制作外,还能根据课题要求进行自我创作与设计动画。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意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江玫,周宗凯,李欢欢.动画原理与动画设计[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聂竹明.动画设计与制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