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 |
范文 | 王小伟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有效的突破口,这对于启发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该文对当前高等院校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详细剖析了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9-0146-02 1 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大致经历了“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四个阶段。在“起步”阶段,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主要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在“应用”阶段,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主要体现在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普遍使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管理效率,教师开始注重在引入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在“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主要体現在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创新”阶段,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开始改变教学模式,学校的组织结构开始重构。在本阶段,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组织都是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学而进行。 目前,在高教领域,大多还停留在初步应用阶段。不可否认,当前的信息化建设在某些方面,如教学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对于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方面的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但是在教学方面的支撑效果就不太明显。比如,很多高校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看起来似乎是向教学倾斜,但实际上应用效果很差,开通网络课程的人寥寥无几,远远未达到教育信息化的效果,距离我们的预期还很远。即便是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都在进行的数字校园建设,提到了信息整合等概念,但成效不是很明显,应用效果较差。 因此,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教育的重大变革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结合本校特点,探索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策略与模式,并加以推广,以期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2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现状研究 近几年,高教领域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非常关注,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融合创新,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上主要以网络建设、硬件设备装备、软件购买为主,对实际应用效果关注非常有限。绝大部分高校距离整合创新阶段还有很大的差距,技术与教学两张皮的情况还十分普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2.1 存在问题 我们针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及教育信息化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调研了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及教学资源库的使用情况,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1) 大部分高校的信息化设备配比情况良好,基本上所有学校都实现了校园网全覆盖,多媒体教室全覆盖,计算机教室、语音实验室齐备,也有电子图书馆和教学资源库; 2) 在调研教学资源库使用情况的时候,发现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老师反映教学资源库资源不多,针对性差,无法跟现有教材充分贴合,导致教学资源库利用率很低; 3) 还有部分老师对于信息技术不太熟练或者不愿意使用,认为凭空增加了自身工作量,推广很困难; 4)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情况存在偏差,大多数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辅助教学,只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PPT课件的情况比较普遍;对于利用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认识不足,缺乏信心。 2.2 问题分析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做了深层次的分析,希望找出背后的原因: 在调研过程中,大家普遍感受到的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类应用系统建设推进比较容易,如: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科研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这些系统的使用大大加快了管理信息化。但是,在支撑教与学方面及深化应用方面推进非常困难。比如,很多高校都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媒体资源平台等涉及教学业务的应用系统,但是应用效果多数不理想。调研中发现某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成两年内,网络课程总数不到30门,网络课程的点击率很低,真正采用网络教学的教师屈指可数,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事实上,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已成为现阶段数字化资源的典型特征之一,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困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也是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 1) 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绝大多数高校缺乏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编制,缺乏有效的评聘办法,很难吸引较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长期供职,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这就使得供职高校的信息化人员很难在短期内了解学校的信息化需求,进而影响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2) 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偏低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具有融合特征的教学实践能力不足,信心缺乏,加上一线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现实诉求动力不强,同时,高校的考评体系、评价体系滞后也阻碍了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 应用系统不实用,优质数字资源缺乏 有部分教师反映有些应用系统不实用,比如操作复杂、人性化设置不足,前期使用体验不好,认为凭空增加了自身的负担。当前的很多数字化资源都是直接购买而来,不太符合具体用户需求,比如:某些专业教师急需的数字化资源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数字化资源质量较差,无法直接使用等。 4) 激励措施设置不合理,缺乏政策支撑 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也制定了一定的激励措施,但是收效不是很明显,主要的原因是激励措施设置不合理或者是执行不利,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事实证明,没有强大的政策导向,推广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纵观教学资源凡是利用的比较好的学校,一定是有政策支撑的。 3 解决办法 1) 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绝大多数高校信息化专业人员编制很少,且缺乏有效的评聘办法,导致信息中心很难留住高水平人才。因此,需考虑增加信息化专业人员编制、完善相应的评聘办法,给予信息化专业人员良好的职业规划;同时在校内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的信息化人才,这些人可以不是专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但一定是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接触到大量信息的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工作相对稳定,在不影响本职工作前提下,可以作为辅助的信息化人员,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及需求提出。 2) 教师要转变观念,自觉参加培训,提升信息化水平 教育理念是人们从事一切教育活动的先导,广大教师应当意识到,新形势下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融入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带来了课堂的巨大变革,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观念转变了,有了内在的需求,才会促使教师自觉接受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 3) 创新制度建设,加强政策导向,加大推广力度 要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进度,就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教育制度,比如学分制度、考试制度等支持融合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和办学方式。只有体制机制配套了才有可能长远地发展下去,同时,学校应当出台相应的推广政策,没有政策的激励,推广起来是异常困难的,还要注意政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4) 加大投入,建设优质数字资源 目前的数字资源大部分系购买获得,跟用户的主观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校应当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教师自建符合本校实际的数字化资源。 5) 创建协同创新中心 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涉及教育学、信息技术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领域,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必然是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案整合应用的过程,不仅涉及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且涉及深刻的应用模式、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整合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成果,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的过程。 因此,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单靠信息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各自实现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建立协同创新中心,可以整合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共同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 4 结语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题,必将带来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和技术应用的不断创新。面对这一重要的机遇与挑战,高等院校应适时转变教育理念,培训专职教师,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期加速我国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课程.教材.教法,2014(2). [2] 楊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 2014(3). [3] 卢镭.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10). [4] 叶文良.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4(11). [5] 祝青,田林茂.新时期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融合初探[J].中华少年,2017(3). [6] 范振禄,杨文,刘洋,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变革的策略[J].时代教育, 2017(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