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范文

    罗瑶瑶

    摘要:《现代交换技术》是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已在多所高职院校开设。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原有的教学内容编排和教学方法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该文提出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实际岗位需求编排教学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分组项目竞赛角逐,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旨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分组项目;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7-0152-02

    1 概述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主要内容包括交换技术基础、程控交换机工作原理、模块成局、中继、No.7信令系统等,它串联起了专业先修课程,使每门课程的内容及知识点得以融会贯通,同时为后续实训类课程延伸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为了更好的让同学接受本课程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人结合多年的《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经验,通过与多位专业教师的学习探讨,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岗位需求进行了设计,并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旨在提升《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多种交换方式以及呼叫处理流程等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本局通话、本局通话故障排查、局间通话以及自环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综合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2 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共72学时,学生此时已具有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先修课程基础。由于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教学内容的选取既要根据行业企业的需要,又要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经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多次研讨,本课程确定以实际任务为主线,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依托中兴自主研发的ZXJ10程控交换仿真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项目任务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构建学习型的工作任务,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提炼出“物理配置”、“实现本局电话互通”、“本局通话排故排查”、“实现局间电话互通”、“自环实验”5个典型工作任务,将课堂变为职场,以实际工作流程为牵引,形成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循环式的教学过程。其中,每个任务的实现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在各项任务完成的基础之上,为每组学生安排一个进阶版独立开通局间电话业务的项目,通过团队合作、竞赛角逐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强化学生实践创新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适应了现代通信工程教育的要求。

    3 理实一体化项目分组教学实践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種交换方式、通信网与电话网、复用技术、模块成局、电话号码的组成、呼叫处理流程以及中继和No.7信令系统。对于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部分概念已在先修课程中接触过,例如:交换机房常见线缆、模拟信号数字化、复用技术等,这方面知识在讲授中只需要点到即止,如此不但没有破坏课程的完整性,还能带领同学们温故知新,承上启下,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又减少了理论知识带来的枯燥感。但对于新知识,例如程控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中继、No.7信令系统等抽象而又是核心的知识,尤其是信令的功能、分类、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则需要耐心讲解,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实际工作流程,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在实操的过程中去应用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深刻理解核心知识,并逐一消化。

    实训操作是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进一步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我院现代交换技术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现有条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环境,采用团队合作、竞赛角逐、角色扮演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 基础任务教学

    本课程将基础实验任务划分为物理配置、实现本局电话互通、本局通话故障排查、局间电话互通、自环实验,前一任务是后一任务的基础,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延伸。依托中兴ZXJ10程控交换机实验仿真教学系统,在认识程控交换机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的基础之上,讲解后续理论知识,再到机房1中进行关键步骤实验演示,并通过分组的形式,将每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组4-6名同学,完成机房1的实验任务配置,最后通过小组竞赛角逐进行排名并给予各组相应加分,充分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位同学积极热情地参与到理论学习和实操环节,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还能以此加深同学之间的交流,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进阶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物理配置”实验教学阶段,强调HW线的编号配置,尤其是中继框内模拟信令板与数字中继板的HW线编号应遵循“大对大、小对小”的原则。待各小组通过物理配置考核之后,进入“实现本局电话互通”教学环节。本环节中,教师先引入电话号码的奥秘,分析电话号码的组成,讲解号码分析选择子和号码分析器的概念和关系,并进行关键步骤实操演示。各小组通过完成号码分配→号码分析→用户属性设定三大步骤的配置,实现大梅沙端局3个座机用户的电话互通,其中,需要特别注意局号索引与局号的一一对应关系、电话号码与用户线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号码分析步骤中号码分析器和号码分析选择子的配置。如果本环节的三台座机没有顺利实现电话互通,则引入“本局通话故障排查”任务的教学。教师调入预先设定的故障文件,按照拨通电话的过程进行仿真,给出3个常见典型故障现象:放号错误造成的通话故障、收号器故障造成的通话故障和号码分析造成的通话故障,让学生思考故障原因及排查方法。通过教授“呼叫业务观察与检索工具”的使用,结合常见故障现象,让同学们先进行个人排故方案设计,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排故方案设计环节,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沟通能力。学生通过查看通话故障提示,快速定位故障发生点,从而缩小排查范围,实现故障的准确排查并完善故障分析表的记录和排故任务书的撰写。完成前三个任务的教学之后,同学们已经充分掌握本局电话互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遇到故障能够借助工具及时排查。进而,继续进行局间电话互通任务的教学。在该任务中,教师首先讲解中继、信令系统的理论知识,引出七号信令系统并进行分析。学生分组进行实操,充分运用理论知识,通过配置邻接交换局→中继管理→七号数据管理→号码分析→组网连线六大步骤,深入理解局间通话原理,强化学习效果。最后,为了实现在本交换局检测信令链路是否有误,验证本交换机七号信令的信令板、物理链路以及信令数据设置是否正确,设置了自环实验供学生加深对7号信令和中继电路的认识。

    通过任务分解,各个子任务环环相扣,学生了解到电话交换网配置的真实过程,各个任务由简至繁,层层递进,同学们实践了电话交换网各个阶段的建模,同时还完善了实验报告的撰写,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3.2 进阶项目竞赛

    基于前期各项实验任务的教学,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并实现了一定的电话功能,各项任务逐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各项任务的学习。到此,学生已经具备了“配置小型独立电话局”、“开通局内电话业务”、“开通局间电话业务”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程控交换机原理的认识,深化学生对呼叫处理流程的理解,巩固学生实操运用能力,在本阶段,笔者为学生准备了多个程度相当的综合实验项目,涵盖了前期的各部分基础配置任务,但工作区域选择了机房2与机房3,在前期任务实操的基础上,提升了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例如:模拟信令单元和数字中继单元提出了具体的槽位要求、三部座机电话给出了不同的局号和百号、在同一机房中要求完成局间通话配置的同时还要实现自环功能。因而,学生需要注重对HW线配置技能的应用、局号和局号索引对应关系的深入理解、出局链路和对局局号对应关系的深刻认识。

    各小组根据抽签序号确定具体的项目任务书。通过对项目内容的分析,以及所需要的拓展知识,激励学生借助网络信息化资源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学生根据项目内容,分工合作,并将项目配置成果以PPT讲解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时间不少于8分钟,不多于12分钟,汇报内容包含项目要求、项目内容、理论基础、项目成果、配置初期遇到的故障以及配置过程中采用的故障排查方法等。小组每一位成员都要参与项目的分析和配置环节以及PPT制作过程,现场PPT汇报时,小组成员轮流对每个部分进行汇报讲解,最后完成现场答辩。整个过程,教师充当了配角,在各小组间进行巡查,及时解答同学们的問题。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解决进阶项目的重难点。

    本进阶项目考察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操技能的综合运用,并通过小组竞赛角逐,让学生充分体验企业工作中的竞争性,以此促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升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强化学习效果,为进一步的深造学习和从事通信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多元化综合评价

    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本门课程通过每个小组任务中的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组长重点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四种方式进行综合测评,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在进阶项目环节,评价更为精细,在四种综合测评方式结合的基础上,新增了小组互评,评分标准定为:每组取一个队名10分,PPT讲解20分,实验成果展示20分,PPT内容编排20分,PPT美化20分,答辩10分。每个小组PPT汇报完毕之后,学生自评成绩占总评分的20%,小组成员互评成绩占总评分的20%,各小组组长给成员重点评价成绩占总评分的30%,教师总结评价成绩占总评分的10%,由其余小组依照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成绩占20%。各小组在进行互评时,要根据各组实际表现进行点评,对于评价成绩的高低要有理有据。

    3.4 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学生课前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关注本门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快乐study111”,课前课接收到老师推送的电子教学任务书,明确学习重难点,提前预习新课。课后可运用该公众号查看课程小结,复习当前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学生通过输入关键字,可随时获取课程资料、PPT、实操演示视频、章节练习、行业资讯等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学习效率。通过该项实践,同学们课后主动学习的时间明显增加,学习成绩获得大幅提升,学习兴趣浓厚。同时,笔者还为授课班级建立QQ讨论群,方便同时学习该门课程的各班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也为同学们课后向老师提问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4 总结

    在《现代交换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和辅导,并结合实际岗位需求设置符合现代通信工程要求的教学内容和实操任务以及综合项目,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在实践中去体会和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充分提高实操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俞.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以《现代交换网》课程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