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研究与信息化实践的思考
范文

    谢玉祺

    摘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在人口老龄化时代可以有效满足老人对健康及养老的需求。医院、社区和社会养老机构的医疗养护资源的整合,有助于家庭及个人的多层次化、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满足。该文主要对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内容及这一模式的信息化实践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智慧養老服务云平台;信息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7-0277-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关注的议题。根据我国“十三五”纲要的内容,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和以社会养老机构为补充力量的多层次化养老体系建设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也让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1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主要内容

    1.1 区域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养”“医”资源分离问题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国家“十三五”纲要的内容来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1]。根据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区域化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的作用下,区域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是,老年人基本信息管理与健康档案管理功能;二是,区域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加盟商与服务人员的管理功能;三是,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功能;四是,社区全科医生服务功能;五是,紧急救援与呼叫服务功能;六是,在线支付结算与平台客服功能等多种功能。

    现阶段区域化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由民政部和卫计委牵头。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和第三方企业服务资源等是这一服务模式的基础要素。在这一服务体系建构以后,相关人员可以借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构建健康档案,进而为服务平台内部不同机构对个人健康档案的共享调阅提供保障。在享受签约服务所包含的基础服务的同时,老年人也可以在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平台之中购买(预约)个性化服务内容。可以说,区域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设立,可以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全方位化、多层次化的养老服务。

    1.2 院区型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除区域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以外,院区型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也是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组成内容。根据这一服务体系的实际需求,该体系主要包含有医养护集成平台、院内诊室、药房管理和养护管理等多种功能。在对这一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以后,我们可以发现,与之相关的医养护集成平台包含有数据中心管理、标准化管理和多机构管理等多种内容。

    1.3 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的建构

    根据前文论述,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建设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该平台可以与地区二三级医院、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机构、社会养老机构、民政信息系统和人设系统等公共服务资源之间实现有效对接。这一平台的系统架构主要包含有智慧养老数据中心、基础服务模块、平台应用服务模块和标准规范体系等多种模块构成。基于门诊管理的医养机构医疗场所以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为主要的服务导向,以老年人群体常见的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工作为主导。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建设以后,该平台主要由老人端(子女端)和医护人员移动端组成。其中,老人端与子女端包含有网上签约、服务申请、服务预约和服务情况跟踪等多种功能。医护人员端离不开医护人员个人工作首页与个人业务导航的驱动作用。这一系统包含有老人管理、签约管理、需求评估和上门护理等多种功能[2]。

    2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信息化实践

    2.1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服务流程

    以我国某地构建的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为例。当地设计的养老服务模式以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这一体系以街道、社工机构、企业机构、社区医院和养老机构为主体,服务范围涉及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老人及慢性病老年人、肢体残障,有抗浮需求,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等多个群体。服务项目涉及慢性病管理服务、内科巡诊服务、康复训练服务和生活照料服务等多个服务项目。其实施流包含有服务对象筛选、专业评估、定制服务和服务开展等多个环节。项目设计方案是当地构建的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基础要素,相关单位需要在征求各个合作单位的意见的基础上,完成设计项目方案的制定。在项目设计方案确定以后,智慧养老服务运营方需要与各个项目合作单位之间开展洽谈,并要在确定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确定各方的职责。合作协议签订完成以后,相关人员需要借助楼层宣传和电话宣传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以便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这一项目。咨询报名环节是确定符合服务条件的老年人群体的过程。在服务对象确定以后,智慧养老服务运营方需要在上门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及家庭照顾状况的基础上,为每一个服务对象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并定期安排各项上门服务。在项目年度总结阶段,相关单位需要根据服务数据、评估服务成效等内容完成年度报告的编制工作。

    2.2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初步成效

    从这一服务模式所取得的效果来看,这一养老服务模式已经让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存在的“养”“医”资源严重分离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街道、社工机构、社区医院和社会养老机构之间的跨专业会议机制的确立,为上述机构之间提供了稳定化的沟通机制。在构建医养结合跨专业合作机制的同时,这一服务模式也发挥出了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与医养服务之间的结合的作用[3]。

    2.3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从当地所构建的医养结合智慧养老项目的实际内容来看,该项目主要由街道办事处全额资助,在街道办事处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会表现出覆盖面难以拓展的问题。根据这一项目的事实上情况,能够享受该项服务的老年人的数量相对有限。服务体系运营资金不足的问题会制约这一项目的服务覆盖面的拓展,在项目服务覆盖面难以有效拓展的情况下,这一服务模式并不能让社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及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因而在资金问题的制约下,这一养老服务模式的可持续性难以得到保障。在项目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社工角色定位与专业性问题和养医结合服务标准等问题也成为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保证这一养老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政府部门需要扩大社区贫困老人、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经费投入,也可以通过推广长期护理险的方式,降低老年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对于一些经济状况尚可的老年人群体,相关企业可以为其提供市场化的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如由社区老年人或家属自费购买服务的服务模式。

    3 结束语

    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可以让养老服务呈现出全方位化与多层次化的特点。信息化技术与这一养老服务模式的融合,有助于医疗服务、养老服务、老年人护理服务及健康管理服务等服务内容的整合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安琪,范春.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研究与信息化实践[J].华东科技,2018(03):47-49.

    [2] 王静,吴烈雄,陈少芬,等.社区照顾视角下医养结合模式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以广州市荔湾区东街智慧养老项目为例[J].中国社会工作,2017(36):33-39.

    [3] 孟宪坡.对嵌入式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模式的探讨——以东营市亲祥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例[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29(05):85-88.

    [通联编辑:代影]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