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教师教育基地构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范文

    贾春燕

    摘要:该文首先明确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和培养内容,然后结合泰山学院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与应用情况,构建了包含信息化教学环境、网络教学与学习平台、教与学、培养指导四个模块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教师教育基地;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0-0166-03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and training content of the educational technical ability for normal students. Then, combin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ovincial teacher education base in Taishan University, constructs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training mode, which includes four modules: information teaching environment、network teaching and learning platform, teaching and learning, training and guidance.

    Key words:teacher education base; normal student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train;mode

    教師的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有力保证。师范生是我国未来中小学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观念、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适应当前教育信息化对未来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紧迫的问题。因此笔者借助学校省级教师教育基地,重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内容体系、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与反思。

    1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内涵

    根据我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泰山学院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需求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1]内容,笔者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和发展性能力。基本能力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知识、技能、信息化教学、新技术教学;发展性能力即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全面融合能力,包括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技术融合创新、专业发展、信息素养。

    2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内容

    根据上述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结合笔者多年《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大部分师范类院校师范生开设了《电化教育》课程,后来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依托课程,主要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提高师范生的技术整合专业教学能力。根据应用性、实践性的培养要求,以项目式教学为主体框架,可将课程内容整合为8个项目,如表1。

    2.2微格教学实践

    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偏重实践与训练,使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能力、媒体应用能力得到融合应用。学生使用微格教室的教学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设备,熟练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的操作;使用录制、回放功能可以提高自我练习与反思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技能的提高。

    2.3教学比赛

    主要包括泰山学院师范生教学比赛、全国数学微课大赛、录像课大赛、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等。各种比赛都要求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课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教育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也使学生能学以致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提高。

    3 基于教师教育基地构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上述调查问卷结果及相关文献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系统化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师教育基地与网络学习平台、微课、慕课等先进的教育技术实践,笔者构建了基于教师教育基地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如图1。

    该模式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要包括四个模块:信息化教学环境、网络教学与学习平台、教与学、培养指导,其功能如下:

    3.1信息化教学环境

    依托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基地,构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实践环境,前者为自动录播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后者主要包括微格教室、自动录播教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机房、教学观摩室等。[2]软件环境为基地建设和积累的教学资源,包括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中小学优秀课堂实录等。该模块是本模式得以实现的硬件、软件基础。

    3.2网络教学与学习平台

    该模块是课程资源模块,是本模式得以实现的工具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主要平台。

    3.2.1慕课平台

    慕课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目前国内平台主要有:学堂在线、MOOC学院、中国大学MOOC。利用平台上的学习资源,如《PPT入门与精通》《教育技术》等课程资源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注册或用QQ登录后,免费学习。其中学堂在线2016年推出一款免费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笔者也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的部分内容通过雨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

    3.2.2 QQ学习平台

    依托班级QQ群,通过“群文件”功能呈现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分享学习资源;通过“群相册”功能展示学习成果;通过“群作业”功能布置、提交、批改作业。还可以设置多个管理员,学生可以具有教师的权限,更方便教学的实施;一对多发送资源,节约时间;在线提交作业,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反馈。

    3.3教与学

    包括教师、学生、支持服务和评价反馈四个部分。

    3.3.1教师部分

    主要功能为教学分析、资源建设、教学组织。

    1)教学分析。主要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对象、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的依据。其中学习内容分析是确定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从而确定教学实施的环境和教学方法。

    2)资源建設。教师围绕学习任务整合、开发学习资源库,是本模式的核心。结合教师教育基地设备和应用,主要从三个方面建设课程资源:一是自主开发,教师在自动录播教室上课,录制、剪辑制作成微课,操作演示的教学内容,如QQ影音截取视音频、格式工厂的使用、flash动画的下载等,用录屏软件录制成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或练习。二是整合网络资源,如慕课网站、课件、教案网站、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免费资源等。三是精选基地录制的优质资源,如讲课比赛、微课大赛、专家讲座等[3]。

    3)教学组织。包括任务设计与实施。学习任务可以是一个问题、案例、项目,应依据教学目标、学习基础,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适合基于基地教学环境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施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知识讲授、操作演示、实践指导和进度管理。

    3.3.2学生部分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1)自主学习。学生课上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在教育技术网络机房,利用网络教学、学习平台的资源库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可通过QQ或面对面向老师、同学获取个性化指导和帮助。课下学生可以继续学习,充分体现自主性和个性化。

    2)小组合作。针对较难的学习任务,按照组内能力差异、组间能力相当原则,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成果展示。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成果部分进行课堂展示,最后提交到基地录播中控室资源服务平台,作为课程学习的案例资源。

    3.3.3支持服务

    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过程,提供适时、针对性的支持与服务,包括组织管理、个性化指导、技术指导和情感支持。

    3.3.4评价反馈

    将学生个性学习和课堂表现纳入新的评价体系,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根据个人学习、实践应用、小组合作情况,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把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进行整体评价反馈,一方面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及任务设计,另一方面修改和完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和标准。

    3.4培养指导

    主要包括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培养目标指导下的培养内容和培养策略。培养内容如上所述,培养策略指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时采用的观念、方式、方法等要素的综合。

    3.4.1观念引导,提升师生新媒介素养

    改变学生重技术轻理论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首先要掌握扎实的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实践尝试,多次重复而形成一定的技能。建议将教育技术能力也作为师范生进行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核科目之一,提高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同时,还需要提升师生的新媒介素养[4],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3.4.2注重与学科、专业的侧重于融合

    教学中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有所侧重。如多媒体素材加工处理,音乐专业着重音频素材的加工处理;美术专业重于文本、图形图像类素材的获取和处理;学前专业侧重视频、动画类素材的运用;化学、生物、物理专业侧重虚拟仿真动画素材的获取和应用,能够用动画展示事物的运动变化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的培养也要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学段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教育技术与所教学科真正融合起来。

    3.4.3培养方法

    加强以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运用了两种。

    1)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5]其实施流程如图2。

    2)基于资源库的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翻转,将课上知识传递、课下知识内化转变为课前知识传递、课上知识内化。其教学流程为:课前,教师进行教学分析,设计任务单,结合学习内容精心选择网络学习资源、自制微课上传至基地服务器形成资源库。学生可自定时间、步调、反复观看资源库资源,有疑问可以通过QQ与老师交流。课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提供基地信息化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源库或网络检索,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将课前所学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内化继而灵活运用。课后,学生进行拓展学习,结合老师的评价进行反思,同时完成作业;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从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反思、修改。

    3.4.4资源建设与共享

    有效的教学需要丰富有效的资源支持。借助教师教育基地设备和功能,持续建设、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整合。包括选择教育资源平台上的免费资源,如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资源、慕课网站等;定期整理基地录制的课程资源和微格教学视频,建立微视频资源库,为师范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优秀微视频案例;借鉴其他省或市,建立基于教师教育基地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保证不同特色教育资源的持续、快速更新与共享。

    4 反思与总结

    上述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因为教师教育基地设备问题,如教育技术网络机房安装的部分盗版软件、电压不稳;自动录播教室冬天天气寒冷,系统时常无法启动;微格教室画面不清晰、声音小或有杂音等问题,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和不好的技术使用体验。同时由于笔者现有水平的限制,上述培养模式仅进行了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且选择专业并不全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不断提升个人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素养,关注教育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继续实践、完善基于教师教育地的师范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为提升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Z].2014.

    [2] 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基地网站基地概况[EB/OL].[2018-07-12].

    http://jsjyjd.tsu.edu.cn/1934/list.htm

    [3] 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基地网站视频资源[EB/OL].[2018-07-12].

    http://jsjyjd.tsu.edu.cn/1939/list.htm.

    [4] 360百科.新媒介素养[EB/OL].[2018-09-07].https://baike.so.com/doc/7180862-7404932.html.

    [5] 360百科.项目教学法[EB/OL].[2018-09-07].https://baike.so.com/doc/5650859-5863504.html.

    【通联编辑:王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