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微课程和雨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研究 |
范文 | 何蓉 苏发连 唐芳 曹祖凤 赵黎 徐瑾 郭永莉 摘要: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该研究通过雨课堂改变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复习模式,并利用学校课程中心网站,通过录制微课,建设题库,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和复习,形成过程性考核成绩。通过这些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了相关教学经验。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雨课堂;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3-0170-02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of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 courses, this research changes the preview, teaching and review mode, and uses the school curriculum Center website to record micro-lessons and build a question bank, realizing students'online learning and review, forming a formative assessment results.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se teaching modes, we have discussed the relevant teaching experience. Key words:Mixed Teaching; Rain Classroom; Micro Curriculum;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s 1 引言 在医学院校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各个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以下几个不足:(1)由于大学扩招,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达到120人左右,教师上课不太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2)由于大学教学改革,基础课程学时少,教师很难在有限的学时内,清晰地讲清楚本门课程的每一个重点和难点;(3)师生互动困难,教师提问,学生有时不积极回答问题,有时甚至上课玩手机,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课堂上;(4)课程内容繁杂,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学生基础不同。如何克服这些不足,我们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和学生层次,利用微课程和雨课堂,开展有特色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解决了以上难题。 混合式学习融合了传统面授教学与在线教育的优势,现已成为教育的一大主流[1]。混合式教学把线下传统面授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并将理论、资源、环境等进行混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理念[2]。混合式教学克服傳统面授教学方式的不足,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教学的一个主流。 微课程是以5-1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这种视频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阐述清楚某个学科知识点的小课程。它主要利用人的注意力集中一般是10分钟左右,让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微课程不仅是视频的微型化,更是一种新的微学习理念[3]。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共同研发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4],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Point和微信中,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反馈间建立沟通桥梁,并帮助教师与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教学一体化的全新教育模式。由于清华大学承诺雨课堂免费提供给社会使用,因此,雨课堂是不需要付费的零成本的智慧教学工具。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2.1备课期间教学内容梳理的改变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重新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哪些内容适合线上微课程视频教学,哪些内容适合线下课堂教学。我们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重新整理划分为三大模块,第一个模块,课程简单部分;第二个模块,课程重点和难点部分,第三个模块,对于本课程不要求掌握,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学习的部分。 针对第一个模块,比如Windows、Office的操作,我们使用雨课堂制作手机课件,通过雨课堂在上课前推送给学生自学。针对第二个模块,精心梳理重点难点,录制微课程视频,放在学校课程中心网站,供同学复习,回顾。第三个模块,录制成微课程,放在学校课程中心网站,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学习。 2.2课前的课程预习模式的改变 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使用雨课堂软件,将每章节中简单内容,制作成适用于智能手机浏览的课件,作为课前预习资料推送到学生智能手机的微信上,教师能通过自己的手机查看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进度。 比如在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系统这一章时,由于只有3节课时,如果全部讲解,课程内容不能在课堂上讲授完成,因此将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简史制作成手机可浏览课件,在课件中不仅展示教学内容,而且在课件最后几页提出问题,在学生上课前推送给学生自学,并且让学生自学后,查询相关学习资料。另外,上课前,推送上一次课的习题,让学生课前作答,对上一次课内容进行回顾复习。 2.3课中上课模式的改变 使用雨课堂软件,教师能制作适合于在教室电脑上上课的课件,上课时,教师利用PowerPoint软件中预先安装的雨课堂插件,登录雨课堂,生成二维码,学生可以通过扫二维码,达到签到的目的,教师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查看学生出勤情况,不需另外花时间点名考勤,节约了教师上课点名考勤的时间。学生扫了二维码后,教师课件可以同步到学生微信上,学生上课不再忙于抄写、拍照上课知识点。 传统面授课堂中,教师常常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有部分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有时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雨课堂让学生手机同步接收教师授课的课件,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点击不懂,匿名反馈给教师,让教师知道学生不理解哪些知识点,以便教师根据学生不懂的知识点情况,重新讲授,换一种方法讲授或者调整学习进度;学生也可以点击收藏课件页面,以便复习。 雨课堂让教师可以在上课的课件中设置单选题和多选题等,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手机限时回答这些单选题和多选题,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使用自己手机查看学生答题情况,如果答题不理想,学生没理解,教师可以重新讲解该知识点,有这样的随堂测试,学生听课更认真。 2.4课后复习模式的改变 通过雨课堂,教师可以点击新建试题,添加单选、多选等题目,形成一套完整的试卷。试卷可通过推送发布到学生手机上,作为课后作业,也可在课堂环节实时发布课堂考试。 另外,把录制的微课程视频放在学校课程中心网站,供同学复习回顾或者拓展学习。并在课程中心网站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题库,教师每讲完一章课程内容,就从题库中随机抽出习题,作为单元测试发放给同学练习。 2.5课后总结 使用雨课堂创建的教学活动(课堂情况、课件推送等)都可以使用雨课堂的“批量数据导出”功能以EXCEL格式导出学生学习数据。如图1所示,是从雨课堂中导出的我校某班上课统计情况。 3 教学实施效果和教学反思 通过在学校课程中心网站的微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但也发现一些不足:有些同学没有按时完成自学和完成作业,教师通过建立QQ群和学习网站论坛来加强学习的督促。 通过雨课堂扫码签到、实时答题、答疑弹幕、数据分析,增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雨课堂对于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实现大班教学中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方面十分有效。 通过微课程和雨课堂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使评价方式不再由期末考试成绩单一化决定,而是形成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平时性成绩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通过雨课堂扫二维码签到的考勤次数,课堂中通过雨课堂,使用手机回答问题获得的成绩,登录课程中心网站学习微课程次數,在线单元测试作业成绩等数据,形成了一个定量的考核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 总之,我们通过雨课堂和微课程,实践和探索如何运用手机和互联网技术对大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创新,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商娟叶. 混合式学习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8(36):289. [2] 何克抗. 从 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中国电话教育,2004(3). [3] 杨晓波. “数据结构”演示实验类交互式微课设计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7):153. [4] 徐盛夏. 教学方式与时俱进:“雨课堂”教学[J]. 教育现代化, 2016(35):191-192. 【通联编辑:王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