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VR/AR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
范文 | 摘要:高职人才培养要面向地方产业的发展,武汉地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产业发展迅猛,急需大量从事VR/AR行业的人才。文章根据人才需求调研,提出了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VR/AR方向普通班与专创融合试点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构建了VR/AR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旨在为其他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开设VR/AR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VR/AR;人才培养模式;专创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8-0157-03 1 依据武汉地区VR/AR行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设计 根据笔者前期的“面向地方产业的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VR/AR方向人才需求调研报告”[1],武汉光谷地区的VR.AR产业发展从企业数量、从业人员、产业规模、业态多样性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仅次于深圳、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重要的VR-AR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增长极。因此,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VR/AR方向除了培养满足VR/AR行业相关岗位需求的人才之外,还需要培养一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为了更好地面向地方产业的发展,本专业在2019级正式开设数字媒体应用技术VR/AR方向专创融合试点班,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试点班。专创融合试点班的学生通过入学考试从本专业学生中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时事、逻辑思维、绘画、写作、心理测试等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普通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紧密联系“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圈和武汉都市圈区域的数字媒体应用行业,如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公司、增强现实内容开发公司、游戏公司、互联网广告公司、电商、数码公司、展示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等,实行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创融合试点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紧密联系“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圈和武汉都市圈区域的数字媒体应用行业,通过成立虚拟公司、学生主导运营的方式,开展项目制教学,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记录和过程性评价,设立工资化的“学分银行”,将学生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机融合,为企业培养“一专多能”型高素质人才,不但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而且具备卓越的综合职业能力,懂技术、懂项目、会管理、会经营、敢创新的“优秀人才”。 2 依据武汉地区VR/AR行业对人才的从业要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以及职业面向的定位 笔者前期的调研报告结论,我们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VR/AR方向(包括普通班与试点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专业立足虚拟现实/士曾强现实产业(行业),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虚拟现实/士曾强现实行业知识,具备基于主流引擎的VR/AR内容开发能力及VR拍摄及后期制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普通班人才培养规格如表1所示: 专创融合试点班在能力方面增加了一条:具备产品开发和创新创业能力。 专创融合试点班和普通班的职业面向相同,主要职业类别为:虚拟现实开发工程师;建模工程师;虚拟现实项目策划师;VR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师;机器视觉测试。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包括:虚拟现实内容交互开发;VR全景拍摄及后期制作;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及机器人导航定位应用。其中,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及机器人导航定位应用是紧跟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新增的一个岗位类别。由于机器视觉系统包含了图像处理系统,也属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的学科范畴,而且人工智能与VR/AR技术的融合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本专业也将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及机器人导航定位应用等岗位增加了进来。 3 以武汉地区VR/AR行业的具体岗位任职要求为依据,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专创融合试点班和普通班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如下: 工作任务一:功能分析、架构分析、编码、测试。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详细功能模块分析、划分的能力;运用C#编程的能力;运用主流引擎进行虚拟现实内容开发的能力。 工作任务二:模型制作、动画制作、特效制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三维模型制作的能力;三维模型贴图制作的能力;模型材质调整的能力;骨骼绑定的能力;动画制作、特效制作的能力。 工作任务三: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协调。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客户需求分析的能力;项目功能分析的能力;项目架构设计的能力;项目任务分配的能力;项目任务协调的能力;项目监督的能力。 工作任务四:素材采集、素材剪辑、音效制作、后期特效;VR直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VR拍摄的能力;图形图像的制作、音频制作的能力;VR视频和普通视频剪辑的能力;VR全景图片和全景视频后期缝合、特效制作的能力;VR直播硬件安装调试、软件使用、后期二次算法开发。 工作任务五:机器视觉检测、自主导航定位机器人、双目摄影测量。尺寸测量、缺陷检测、模式识别、图像融合、目标跟踪、三维重构能力;自主导航机器人操作系统ROS、轮式差分平台控制与轮式里程计、二维激光点云SLAM算法、基于二维激光的自主定位、基于地图的全局与局部路径规划原理与实践、深度学习开源库使用;字符识別、尺寸测量、区域比对、颜色识别能力。 4 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进行VR/AR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4.1 专业课程体系 聘请行业专家,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学习领域的课程名称、课时数和课程开设时间。普通班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对于专创融合试点班,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项目研发能力和VR/AR产品开发与策划的能力培养,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尤其是核心课程的设置上,与普通班有所不同,具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4.2 专业核心课 普通班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一是VR/AR视频拍摄,对应的核心课程为:《音视频采编》《After Effects视频特效制作》以及《VR拍摄及后期缝合》。主要培养学生数字影像的拍摄、采集、简单编辑、制作以及刻录发布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影片的配音与声音特效制作,影视后期非线性编辑的方法、技巧;运用After Effects软件进行视频特效制作的方法;VR影视拍摄技术和VR后期无缝拼合技术。课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最终以培养学生VR影视拍摄及后期无缝拼接技术为目标。 二是三维建模,对应的核心课程是《三维模型制作》,主要培养学生使用3DMAX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材质贴图、灯光摄影、环境特效、渲染的方法和技术。作为VR/AR项目开发的前期建模环节,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是VR/AR应用开发,对应的核心课程是《Unity3D开发基础》《VR/AR应用开发》。主要培养学生使用Unity软件在3D游戏场景、游戏对象组件和Prefabs、Shuriken粒子系统、Mecanim动画系统、物理系统、导航网络寻路、UnitY脚本开发后基于Vir-tual Reality设备开发,以及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开发的基本架构和方法。 专创融合试点班的专业核心课程如下:《VR引擎开发》,培养学生Unity小型项目开发能力,基于Unity的2D、3D游戏开发能力。《VR/AR产品模型设计》,培养学生使用3DMAX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贴图的方法和技术,能够满足VR/AR项目中对产品模型的设计要求。《VR影视后期处理》,培养学生VR影视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全景图的外业采集、内业制作能力,产品VR视频数据后期缝合、特效制作能力。《VR/AR产品策划》,培养学生产品策划文案的设计和撰写、VI设计、包装设计的能力。《VR全景产品开发》,培养学生VR全景产品策划、VR全景产品开发、VR全景产品宣傳推广的能力。《虚拟现实产品研发》,通过具体VR/AR项目案例的策划与制作,培养学生VR/AR产品的调研与分析能力;综合运用创意与制作技巧完成VR/AR产品项目的前期创意与后期制作能力;使用Unity软件设计VR/AR产品的各种使用技能;进行VR/AR产品设计的720度虚拟地域场景人机交互漫游项目制作的能力;以及对VR/AR产品的鉴赏能力和测评能力。 4.3 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自2017年暑假开始,连续3年组织全体教研室教师开展VR/AR深度培训,教研室每位教师均获得华中师范大学软件外包学院龙图人才孵化基地颁发的Unitv3D专业课程结业证书,ACCA教育与unity联合颁发的实时渲染引擎程序设计师、三维技术美术师/实时渲染引擎应用工程师的证书,教研室全体教师的VR/AR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同时,本专业教师参加全国各种类型的VR/AR比赛,如2018年青年之声“潍坊杯”VR制作大赛VR应用竞赛单元、“青年之声·我的校园我的梦”VR视频制作大赛、2018 -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首届虚拟现实(VR)产品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职业院校虚拟现实教学资源创作大赛、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3D/VR/AR虚拟仿真”高职组“面向教育的3D/VR/AR创新应用”赛项等,通过赛前培训和完成综合性比赛项目,本教研室教师的VR/AR项目开发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4 课程考核方式 专业课程的考核一般采取课程设计的方式,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采取分组完成小型项目的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期末考试也可采取以赛代考的形式,如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18级的《图形设计与制作》《音视频采编》课程以及17级的《VR/AR全景界面设计》《VR/AR应用开发》课程,采取了以赛代考的形式,分别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广告及海报设计类、UI设计类、动画设计类、微电影制作类、VR应用设计类的比赛项目,学生以自愿报名、自由组队的形式参赛,鼓励全员报名,不参赛的同学则完成期末课程设计。最终获得一个一等奖,七个二等奖和七个三等奖。通过参加比赛,可以更全面地考核学生对于某一门课程或者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也有助于促进教学活动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 4.5 VR/AR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 本专业的VR/AR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2019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结果中,被认定为全国唯一的VR/AR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占地130平方,拥有VR全景相机、航拍无人机、VR场景数据生成体系、消防灭火器实操模拟系统、消防烟雾逃生模拟系统、VR全景直播系统、VR/AR/MR各类头盔、全息成像仪、3D扫描仪等最先进的VR/AR/MR软硬件设备。同时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VR/AR数据处理实训基地,拥有49台1080显卡的图形工作站,可进行VR/AR数据处理、集群渲染、VR室内设计、虚拟仿真设计相关VR开发软件,满足了VR/AR实践教学、项目研发和培训需求。本专业还在原有的60平方米虚拟演播室基础上改建并投入使用了VR/AR演播室,实现了VR实时绿幕抠像,并新增了4台PC端头盔专用主机。已有的60平方米数字媒体工作室也新增了两台PC端头盔专用主机和苹果系统八核Intel Xeon E5处理器/双图形处理器工作站,承担着各种比赛培训、项目开发、横向课题开发等工作。 4.6 校企合作方式 目前本专业已有校企合作基地五个,分别是:网龙华渔教育与我校共建的“虚拟现实(VR)联合实验室”,武汉湾流科技与我校共建的“湖北省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研究中心VR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立得空间与我校共建的“智慧城市仿真与可视化联合创新中心”,威睿科技与我校共建的“湖北省虚拟现实应用创新实训基地”,中清龙图与我校共建的“虚拟现实技术人才孵化基地”。以上五个企业均对本专业教师开展过VR/AR相关技术培训,并参与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会。今年7月,深圳市中视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对本专业教师开展了室内设计VRP软件应用的培训。此外,本专业与武汉智伴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共同开发横向课题《共建“生态智慧教室虚拟现实产品开发”》,具体内容为编写VR全景拍摄课程教材l本,开发配套AR教材产品1项。该横向课题由本专业教师带领优秀学生团队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1本VR全景拍摄课程教材及配套AR应用程序。 参考文献: [1]夏敏.面向地方产业的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VR/AR方向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3):132-133,141. [2]徐赛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VR虚拟现实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8):153-154. [3]周莉梅,卢宇.基于OBE理念的VR/AR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4):17-21. [4]赖晶亮,何升.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5):183-185. 【通联编辑:王力】 收稿日期:2019-10-08 基金项目:该论文源自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面向地方产业发展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VR/AR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8C069” 作者简介:夏敏(1980-),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