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分析
范文

    郑晓航

    摘要:当今社会,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电子政务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与途径。但客观而言,现阶段的信息网络极具共享性以及开放性特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给网络信息安全无形中带来许多隐患与威胁。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现阶段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合理化提出一些加强安全保密管理的建议与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安全;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1?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0-0233-02

    1 引言

    近年来,电子政务在稳步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一些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客观而言,电子政务全面运行的最主要支撑就是网络以及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阶段电子政务安全的最重要核心内容[1]。而就重要性而言,电子政务信息堪称一个国家最重要、最核心的战略信息内容,这些信息会直接涉及我国的国家安全以及全社会的重大利益。鉴于此,如何做好电子政务信息的各项安全措施与安全防范工作,已经成为整个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核心问题。

    2 解读当前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存在的三大问题

    2.1 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法律问题

    客观而言,电子政务的立法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与网络信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初见成效,然而实事求是地讲,由于种种客观因素,这些法律法规还无法真正意义上地形成一个完善化的体系[2]。当今社会,各类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问题与考验已经呈现出复杂化趋势,这无疑让现有的信息安全法律框架与电子政务发展需求匹配度逐渐降低。鉴于此,当前阶段,全面加快和完善电子政务的相关立法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毫无疑问,当前阶段的许多网络犯罪活动与网络信息法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尽管出台了一些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在落实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困难与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各类信息犯罪的相关惩罚与处理以及信息市场交易秩序的全面维护工作还是基本处于一个缺乏法律约束状态,这也让许多信息犯罪能够“有空可钻”。除此之外,当前阶段的各种网络作案方式多变、时间短暂且许多作案手法不留痕迹,这些特点都给网上犯罪各类案件的侦破工作与审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举例说明,我国尽管已经针对网络犯罪、电脑病毒以及信息侵权等非法信息行为相应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由于各种原因执行效果还是不够明显。电子政务在信息安全的构建中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相关法律不是很完善,这样会出现没有法律可依、不能用法律严格约束犯罪人员的情况。这样就不能满足电子政务和信息网络安全在法律方面的需求。

    2.2 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管理问题

    当前阶段,我国仍旧缺乏一个能够承担最高权威的信息安全规划权威管理機构,这一机构应当可以承担与国家信息化进程相一致的所有信息安全工程规划管理工作[3]。全面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主体就是要做好整体规划工作,最大限度地杜绝发展不均衡以及重复建设的现象的产生。从客观上来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我国的电子政务所展现出的各类内部管理薄弱问题现象严重。具体来讲,相当一部分的电子政务系统自身管理无序且混乱,缺乏相应实时监控和检测,对内部人员的操作也缺乏一定的规范化管理与管控,更是缺乏对一些非法操作的科学化阻断以及屏蔽技术。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的信息安全保护与管理工作较为落后且缺乏专业经验。尤其是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漏洞较为明显,让一些网络罪犯能够乘虚而入,这种管理情况也的确令人担忧。

    2.3 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技术问题

    针对当前阶段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各类技术问题而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方面就是我国现有信息系统的技术较为薄弱和不够先进化;第二方面原因就是国内相关信息安全产品研发以及应用水平较为滞后。据笔者了解,现阶段,我国的许多主流操作系统都或多或少地隐含或者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安全隐患与安全漏洞,并且相当一部分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也缺乏一定安全可靠性,这就让许多不法分子利用各种安全漏洞较为频繁地窃取数据、破坏资源。和国外相比,我国的信息安全相关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并且技术水平比较低,并且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依赖程度明显。实事求是地讲,现阶段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硬件与软件的研发所采用的产品中还有许多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他国产品,这就决定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环节上仍旧“受制于人”。此外,现阶段一些架构在国外技术以及相关产品基础之上的电子政务方案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暂时无法应用和选择。在信息网络维护的过程中,设备的更新需要相应的资金的支撑,特别是在信息安全产品的更新中,没有充足的资金的投入,这样在安全中就容易出现纰漏,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而且在县市等地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电子政务的运行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这样才能加强电子政务的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管理,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

    3 当前阶段有效提升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的几大策略

    3.1 积极创建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体制

    当前阶段,想要全面提升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首先就必须积极创建一个完善化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体制,在这种责任制度约束和监督下,让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责任能够在每一个人身上得以全面落实。由于现今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内容较多且范围较大,必须创建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化管理制度,有效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讲,这一管理制度应涵盖系统维护、软件安全以及数据备份等方面内容,并且相关各部门还应当加强通力协作,全面创建能够及时沟通和联系的先进化管理网络,一旦有突发事故发生,各个部门在第一时间能够快速反应并且做出及时判断和应急处理。

    3.2 加大力度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工作

    信息技术时代大背景下,想要全面增强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相关部门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各类相关研发工作,要不断提高研发力度,组织各种经验丰富的高尖端研发优秀人才团队,充分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与先进经验,全面探索和研发各类优质的加密通信技术。除此之外,还应当全面提升各类软件研发以及开发的工作效率,通过优秀的人才团队创建出科学化、优质化的操作系统、加密技术以及各类芯片等等,并且要对信息技术行业制度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重金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术精英,确保在软件与硬件技术领域中都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

    3.3 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做到“零容忍”

    互联网全面普及时代已经到来,通过网络,人们能够较为随心所欲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类信息。想要全面确保电子政务相关信息保密与安全工作,国家应当继续出台和完善网络相关法律,并且结合当前网络发展整体态势相应出台一些精确化、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制定相关法律。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的执法单位必须全面加强网络犯罪的相应惩治力度,做到对任何破坏以及盗取政务信息的不法分子“零容忍”态度,集中精力、加大力度、严厉打击盗取机密信息的不法分子,做到严惩不贷,利用法律全面保护和夯实电子政务信息的各项安全工作。

    3.4 创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除了上述三方面有效策略之外,当前信息化迅速发展大环境下,全面创设一个科学化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势在必行。这项工作也毫无疑问堪称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以及重要部分。在应急预案的科学化指导下,相关部门能够在各类安全事件突发过程中及时做出第一应急反应,全面恢复正常电子政务信息的运行,将各类安全事故所产生的影响与损失降至最低。

    3.5信息安全管理保障建设

    中国应该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安全,这样才能推动信息安全的发展。电子政务是比较完整的系统,应该完善组织体系,完善对信息安全的协调,这样才能推动信息安全的发展。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需要互联网的支撑。信息安全也是针对电子政务的重点展开的。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主要有防火墙、路由控制技术等。因为技术呈现出了工具性的特征,因此每个国家在技术和产品的运用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且每个国家的情况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他们选择的技术和产品也是不同的。但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认为,在信息安全体系中,技术起了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的支撑,就不能推动信息安全的发展。国家应该不断提升创造素养,研发拥有自己产权的安全技术。政府也应该将知识产权当作信息安全方面的重点,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信息安全与其他安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是一种病态,同时也有形成的原因。加强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不应该只从管理和技术上着手,还应该推动法制建设。欧美国家向来都是法治社会,到今天为止,大部分国家都制定了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英国制定了《伪造文书及货币法》,增加了“伪造文书”的定义,将伪造电磁当作是“伪造文书罪”;在《数据保护法》中,也规定了计算机数據和信息保护;在《著作权法》中,对计算机程序的复制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并且应该得到应有的处罚。在信息安全的构建中,在构建相关体系时,可以看出,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信息技术和管理部门和制度,并且是在相关法律的支撑下进行的,这样就能加强安全保障,我们国家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安全措施,推动中国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阶段的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不言而喻。在相关部门以及专业工作人员设计与创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各项安全保护基础的特点和作用,采取科学化、合理化的技术理念和技术手段,全面提升电子政务信息体统的安全系数以及防御能力,力争让我国电子政务与信息网络安全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陈基生,许云鹏.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4(20):29.

    [2] 杨敏.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及其防范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12):39-40,75.

    [3] 赵秀梅.基于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研究[J].电脑迷,2018(11):26.

    [4] 黄高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3):175.

    [5] 何汉.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探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8(1):52.

    【通联编辑:梁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7: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