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林业智慧化系统建设在高职林业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范文 | 廖永峰 沈晓燕
摘要:本文通过互联网+、虚拟现实、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技术,与高职林业类专业需求相结合,构建了现代林业技术需求下的专业学习、实训体系;探索了“林业基础能力+信息技术应用”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创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平台,在技术上推动了产教融合发展新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林业;高职;林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3-0155-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echniques of Internet+, virtual reality ,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GI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forestry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learning and practice system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forestry techniques has been built and also the author has explored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 the combination of basic capability in forest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 that the new platform of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has been created, which has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mechanism of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smart forestry ,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orestry, teaching reform 随着现代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林业行业与3S(RS、GPS、GIS)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使得林业智慧化工作、智能化管理逐渐成为新需求。社会、用人单位也对林业现代化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高职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更需要掌握一定的前沿技术,具有学习和创新应用的能力。本文基于多学科的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一个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场所;同时,以实训基地作为一个前沿技术的试验场,满足学生将前沿科技通过学习、实践转化为林业生产力的要求;依据国家智慧林业发展指导纲要,探索和设置可行性的人才培养课程,综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双创意识,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平台,同时为学生接触前沿林业科技打开新窗口,促进学生和企业员工广泛交流,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了专业型较强的“产、学、研互荣共进生态圈”。 1 互联网+智慧林业系统的创建 1.1搭建“互联网+智慧林业系统”平台,改变了传统学习模式 基于“互联网+智慧林业系统”教学模式,提倡探索式学习方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使用科学化系统与林业知识结合,引导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实现开放式学习。 基于“互联网+智慧林业系统”的学习和管理都在系统上。每个人的学习、实践,每个数据的运行管理情况,一目了然。利用“智慧林业系统”软件的管理机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实践情况。根据“智慧林业系统”系统,反馈学生学习进度,利用“实践报告”“大数据”等帮助学生。对户外驱动式学习、阶梯式进步学习等学习理论进行实践。另外,通过教学大纲,实训系统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路线图,搭建学习的阶梯,帮助学生学会高效学习的方法。 基于“互联网+智慧林业系统”学习对象大多来自林业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利用智慧林业系统进行学习,全面掌握了林业技能,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提高自己,运用互联网与智慧化系统,结合大数据环境,进行自我训练,提升相关职业技能。 1.2简化课堂教学任务量和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效率 互联网+林业智慧化系统通过网络信息传递,可以满足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使用需求,不拘于特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内容具有可重复性、可操作性、学习资源丰富的特点,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林业智慧化系统教学更能符合林业类高职学生对信息获取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的动作演示,吸引学生上课注意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教师将教学相关资料通过互联网+智慧林业系统建设平台上传到制定区域,让学生根据个人课程设计要求进行模板的下载和资料上学,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审阅,也可通过系统提供的对比功能对学生提交上来的课程设计进行指导反馈,从而大大提高了辦公效率和准确度。 1.3建立课程实施基于互联网+模式教学的保障机制 1.3.1建立过程性考核机制 学生可以在互联网+智慧林业系统建设平台上对任务进行分解,并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作业,完成后可将汇总资料通过移动端上传到后端;也可以通过系统平台将公共资源上传到共享资料区域,学生将实训内容上传到系统平台后,系统提供完整的评断依据,可进行自动判断学生实训内容的正确性,并提供指导性的学习意见和建议。 1.3.2建立资源共享和反馈机制 为保障学生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教师可将学习资料、参考文献、范文、模板上传到系统指定的共享区域以供学生下载学习。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及时监控,当学生进入系统后,可对学生上传的资料进行共享提醒,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答复。 2 互联网+智慧林业系统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2.1解决了林业教学实训基地对教学质量提升实效的不足 高职林业类专业学生在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对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际工作,缺乏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对于行业内的新兴技术、手段、方法缺乏了解、学习和运用的途径。学生走向一线工作岗位之后,难以胜任多变的社会化需要。基于互联网+林业智慧化系统教学模式在高职林业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将有助于简化高职林业类专业教学过程,减少教师教学压力,同时,有助于提高高职林业类专业教学效果,丰富高职林业类专业教学手段,对高职林业类专业教学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互联网+智慧林业系统可以满足林业类专业20多门课程50多项实训内容的教学实训和科研任务,有效解决了林业教学实训基地对教学质量提升实效的不足问题。学生在实训课程中体验更加接近真实林业工作的环境,并通过现代的手段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新一代的信息化林业工作者。 2.2解决了现有教学实践体系对教学支撑不足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现代化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很大的革新。因此,互联网+林业智慧化系统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林业类专业教学改革,对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惠及教学的各个方面。使教学从单纯的线下走向互联网+移动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学生从单纯的听讲变化为移动端的电子资料+视频观看的多渠道学习载体。借助互联网+林业智慧化系统开展教学不仅是对互联网+优质资源的有效应用,而且还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3 互联网+智慧林业系统教学成效 3.1搭建了信息化实训管理考评系统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实训和考评管理是学生实习的重点工作,也是贯穿整个实训任务的核心。实训管理和考评系统,通过以信息化手段,结合互联网+、云存储、数据共享、3S集成等技术,将传统的实训管理中,由老师课堂讲解、野外实习教师带队进行的模式,变为:实训前老师将实训课程、实训内容以电子文档形式上传到系统中,形成完整的实训大纲和技术讲解。学生可以通过各自账号登录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训内容预习。见图1、图2、图3。 通过移动端在野外实训采集数据之后,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回系统,并将实习报告按照实习类别上传到系统。 实训带队老师可以在系统上对学生实训采集的数据和报告进行打分。见图4、图5。 3.2实现了林业资源数据智能化入库及大数据分析管理 将林业资源调查管理实训过程复杂烦琐的制图制表过程转换为在线化、智能化,让学生基于云端技术掌握林业资源入库管理,林场小班的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分析模型在线建立和运行过程;利用GPS、气象传感器、中国气象局数据等多源、多类型数据,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大数据处理方法,实现林火早期预警和三维化展示。 通过访问部署于云端的林业资源调查管理系统,学生可以脱离传统的桌面专业软件,按照林业资源调查的规范流程和规范成果,学习掌握在线的林业资源的添加、删除、创建、更新等操作,熟悉林场小班的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专题表生成、报告的提交等,降低了学生实训操作的难度、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林业资源调查的完整过程和各类规范。 进行森林病虫害监测实训,通过基于云端部署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学生可以熟悉目前对病虫害的主要监测手段,了解对病虫害相关数据的监测与统计分析方法。见图6、图7、图8、图9、图10。 4 讨论 4.1 实现了理论的直观讲解和学生的建模学习 通过林业资源建模分析平台,实现了理论的直观讲解和学生的建模学习。教师可以将教学中常用的基本算法和分析模型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进行讲解演示,更加直观的解释一些复杂理论;学生也可以通过建模系统,学习和尝试建立一些数据分析处理的模型,加深对专业理论的认知。见图11。 学生可以通过智慧林业森林防火预警系统掌握如何基于空间数据、实时气象数据、传感器数据等,利用大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模型,对林火进行早期预警。见图12、图13。 4.2 信息化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课的教师越来越多;老师通过网上资源共享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等建设工作;同时,利用互联网+林业智慧化系统平台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通过“互联网+智慧林业系统”的教学模式将对推进中高职课程改革、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着重要的实用参考价值;为同类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为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雷麗华.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7):99-101. [2]李欢.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4):133-134. [3]吴海伦.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旅游文化与审美》课程为例践[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7):106-109. [4]许会芳.电子专业混合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及过程性评价[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2):90-93. [5]朱雪梅,雷颉.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4):4-7. 【通联编辑:王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