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路径探索 |
范文 | 金鑫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存在教育模式未成体系、教育方法侧重专业技能、评测手段有效性不高、教育责任主体不明晰等问题。基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视角,从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理念转变、构建高职信息素养教育模型、构建“嵌入式”教育内容体系、开展“学教并重”的信息素养教学设计、建立多方联动的师资队伍、搭建资源丰富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围绕专业应用能力构建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标准等七个方面在高职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探索,为各级各类学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0-0125-04 Abstract: At pres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problems that the education model is not systematic, the education method barely focuses on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effectiveness of evaluation methods is not enough, and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responsibility is not clea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Frame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oncepts,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er vocational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del,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mbedded" education content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an "equal emphasis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design,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party linkage and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ased on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ability. The seven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facul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rich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platform are the explor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ll levels of school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Practical Path 在信息时代,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学生融入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提升和优化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进入Web 2.0时代以来,信息生态环境不断变化,信息类型日益增多,人们的信息行为和知识创造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培养和指导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生态环境,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课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实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升[1]。 1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对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笔者曾对本校和省内同行院校的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和信息素养水平进行调研,研究分析发现,当前高职信息素养教育无论在教育内容或教育方式上都明显滞后于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模式,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多数学生是靠自己进行摸索,所获知识零散、不系统。具体表现有:教育内容未成体系,只有零星的技能课分布其中;教育方法侧重于信息技能培养,缺乏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系统构建;评测目标缺失,由于信息素养的教育效果在短期内很难体现,没有形成明确有效的评测手段;教育的主体责任或分工在图书馆和教务部门之间不明晰。高职信息素养教育改革应在解决上述问题中寻求突破,开展切实有效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探索,实现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全面提升。 为适应信息生态环境的演进,2016年美国大学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search Libraries,ACRL)理事会签署通过了《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框架》以动态的、变化迅速的信息生态系统为背景,提出了“阈概念”和“元素养”两个新元素,增加了“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两个衡量学习目标的新途径[2]。《框架》指明了学习者和教育者对待信息素养的思维角度和行为方式,一方面可以激发教师对教学模式重新思考,重新设计测评方法和工具;另一方面也激励学生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框架》对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倡导转变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框架》指出,信息生态环境的不断变迁,跨媒体信息素养、网络素养、数字素养等素养类型越来越丰富,用户参与信息社会的角色不断多元化,基于快速变化的信息生态系统,学生作为信息消费者和参与协作空间的信息制造者,培养其具备“元素养”至关重要。“元素养”强调高级批判思维培养与元认知学习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树立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从教会学生掌握某项信息技能转向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元认知的终身学习能力。 1.2 提出“认知—行为—情感—元认知”四位一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框架 《框架》提炼出散布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核心概念,即“阈概念”,由六个“阈值”构成,包括:权威的构建性与情境性、信息创建的过程性 、信息的价值属性、探究式研究、对话式学术研究、战略探索式检索,且每个部分辅以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介绍[3]。“阈值+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的框架结构是基于“元认知”理论构建, “元认知”理论认为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三者是一个互动的统一体,共同实现对认知活动的监控、反馈和调节[4]。因此,信息素养教育目标框架应在“元认知”理论指导下建立,构建 “认知—行为—情感—元认知”四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从认知上、行为上 、情感上以及元认知上参与到整个信息生态系统中的综合能力(如图1所示)。 1.3建构了“探索性—自主性—参与性—合作性”四性共有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 《框架》提出的“探究式研究”“对话式学术研究”,是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学术过程融合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以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为情境、以学习者的兴趣为导向、以自我探索和团队合作为途径、以综合能力和多元智能培养为目标,不仅满足多种素养类型的培养需求,而且使教育方式更灵活,既可以应用于信息素养课堂教学、课后活动、图书馆信息能力专题培训等多种情境,又能以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等形式组织,能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到web2.0信息生态圈中,能自主地、探究式地与他人协同合作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并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5]。根据研究性学习方法特征,建立以信息素养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型(如图2所示)。 2 高职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路径的探索 高职信息素养教育既要与web 2.0时代信息生态的特征相适应,也要契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笔者以《框架》为指导,在本校从以下七个方面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1加强学习培训,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理念转变 教师信息素养教育理念的转变离不开自身的学习培训,一是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为抓手,通过比赛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比赛引领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转变。二是重视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的交流培训,鼓励教师“走出去”,观摩学习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方法; 重视“请进来”,开展校本培训,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信息化教学专家讲座和实地指导。通过建立有效地信息化培训体系,逐步培养教师树立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从单纯培养学生掌握某项信息技能转向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元认知能力、创新能力等终身学习能力;在教育教学方式上,教师不局限于做课堂上的“传播者”,更学会做课堂上的“合作者”,做课下的“交流者”[6],通过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 构建高职信息素养教育层次模型 信息素养的学习与提升,需要通过渐进而系统的方式,融入学生不同阶段的专业活动中,既与当前信息生态环境相结合,又与专业教学目标相融合。我们以时间为序,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信息素养教育分为信息素养基础、信息素养进阶、高级信息素养三个阶段,建立高职信息素养教育层次模型(如图3所示)。 以信息素养教育层次模型为基础,进一步细化目标要求,并将此目标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使信息素養教育目标更加具体明晰(如表1所示)。 2.3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嵌入式”教育内容体系 在高职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方面,依据学生的年级层次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实现与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模块、专业技术模块、职业技能模块相融合的 “嵌入式”内容体系。大学一年级开设大学生信息素养通识类课程,如《大学生现代信息素养》《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检索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树立信息素养意识,掌握基本信息技能,具备良好的信息品质;大学二年级根据专业特点,各专业开设1~2门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类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注重信息素养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整合,加强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并适当开展服务于课程教学和专业应用的信息素养专题讲座。大学三年级则更加重视信息素养的综合水平提高,以职业技能课程为载体,将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活动结合起来,将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融入各项专业活动中。通过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嵌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系统化。同时在教育实践中,还强调突破课堂限制,可通过开展专题研讨、在线课程以及利用各类网络平台等以更加广阔时空的形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2.4开展“学教并重”的信息素养教学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强调情境创设、协作研讨、组建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和探究活动。“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强调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实施过程中予以诊断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内容或方法进行调整。我们将“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教学设计的优点结合起来,构建“学教并重”的信息素养教学设计框架(如图4所示),摒弃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5 建立多方联动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整合校内多方力量合作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建立由图书馆员、信息中心人员、专业课教师组成的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如图5所示)。另外还与行业企业联手,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针对行业发展对信息素养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教育主题活动。 2.6构建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学校图文信息中心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购买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读秀、超星等数字图书资源;搭建校园私有云,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存储和应用提供方便;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共享开放课程等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等推行信息化管理,全面营造校园数字化环境,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良好条件。 2.7围绕专业应用能力构建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标准 信息素养能力是包含多种信息知识技能和思维意识的一组复合能力,是内在意识与外在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能力,且在短期内难以体现,更难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评价。在实践中,我们将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与学生专业活动结合起来,以专业活动为载体,测评学生在参与各项专业活动中的信息能力。高职的专业活动主要有專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顶岗实习等,以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活动为抓手,构建高职信息素养教育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在信息生产过程中,认知和评价不同产生途径和形式的信息的价值能力;评价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制定、调整信息获取的策略,探索式查找与获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在利用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并创造出新内容的能力;评价学生在信息伦理与安全(如知识产权、信息道德、学术规范、隐私与安全等)领域的解读与执行能力;评价学生能否以多种方式呈现和交流自己研究成果的能力等,以此来构建高职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标准。 3 结语 基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视角的高职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理念是面向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认知—行为—情感—元认知”同步发展为教学目标,采用“嵌入式”教学内容体系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化资源建设为保障,以专业活动中的信息能力为评价标准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探索,在我校开展并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围绕专业应用能力建立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价标准还需进一步细化,要形成可量化、可操作性的指标,才能让信息素养教育改革措施落实落细,切实保障高职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OL]. https://www.jiemodui.com/N/90213.html,2018. [2]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OL].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ilframework,2016. [3]刘炜.《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视阈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高教论坛,2018,33(9):46-48. [4]李雪.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信息素质教育游戏模型设计[D]. 华中师范大学,2017. [5]肖婉,张舒予.元素养:社交媒体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5):95-101. [6]陈萍.《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之国内研究与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6(9):68-72. [7]杨海亚.迈向元素养:对信息素养发展未来的思考——从《元素养》的出版说起[J].情报探索,2015(1):38-41+48. 【通联编辑:王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