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 |
范文 | 薛晓丽 “创设情境”是当前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的、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但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的关系是什么?创设情境需要遵循哪些原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不少探索。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想学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例如,有位老师在一年级课堂上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小猪一家十口出去玩,过了一条小河后,猪妈妈让小猪数数有没有谁掉队了,可是小猪数来数去就是数到全家只有9口,它急得都要哭了,后来在猪妈妈的指点下。小猪才发现,原来它没有把自己数进去,真是虚惊一场,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想要说些什么呢?学生听后都想争着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意识得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增。 接着,老师让学生解答问题:“15名同学在一起玩捉迷藏游戏,小明已经捉到了其中的5个人,还有几名同学藏起来没有捉到?” 同学们有了故事的启发。能很快算出答案:有15个人玩捉迷藏游戏,小明负责捉别人,那么藏起来的同学只有15-1=14(个),小明已经捉到了5个,说明还有14-5=9(个)没有捉到,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9个人。 二、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乐学 小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实现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做一个游戏: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教师能很快知道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很快,学生也会发现只要末尾数是偶数,这个数就能被2整除,接着,教师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数。教师也能很快判断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并且和学生比比谁算得快,学生说了一些数后,教师都能很快回答正确,而学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算正确,学生一时难以找到规律,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创设游戏情境给学生以趣味感,又有水到渠成的自然感,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好学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数学知识放到一个生动活泼的生活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我交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有个养鱼专业户在他家池塘里养了不少鱼,谁有办法很快知道池塘中鱼的大约数目呢?这是一个生活气息非常浓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讲,这个问题似乎有些难:这池塘中有成千上万条鱼,都在游动,谁有本事能一下子数得出来呢?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这时教师指出。你们要求到的答案是一个大约数,也就是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估算出鱼的数目来呢? 在学生讨论后,我适当做了一些引导:先从池塘中打捞上来一网鱼,例如捉到100条的话,就在这100条鱼身上做上记号。然后放回水中,过一段时间,当这些鱼已经游到池塘的各个角落后,再打捞上来一网鱼,这时就有带记号的和不带记号的两类鱼,如果带记号的有5条,不带记号的有80条,我们可以根据几个简单的数据,很快理清头绪。 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让学生觉得数学很有意思,从而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四、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会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创造操作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实现自主的发展,做深层的参与者,当学生认识到操作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任务,而是一种自觉需求引领下的自觉行为时,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以有效落实。 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提前一天让学生准备了4根纸带(4cm,5cm,12cm,13cm的各一根),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抛出问题:“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而成的图形,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只要给出三条线段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己动手拼接、尝试,最后三角形三边关系是由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讨论概括而来的,学生体验了过程,学得扎实有效。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出示了1/2和1/4两个分数,并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前一个例子是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你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很多同学认为1/2大,也有学生认为1/4大,教师接着问:“那你有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结果是正确的呢?”于是学生兴致盎然地进行操作验证,有不少同学用折纸的方法,还有学生用画图验证等,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