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操作手段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
范文 | 钱忠娟 一、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感兴趣,而数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抽象性,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各种生动活泼的具体变化之中,就能激发学生有意注意的积极性,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苏教版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使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布局优势,使课堂教学同儿童思维的特征相关联,以图形表象、实物演示为主要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动手操作,通过数学活动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对“5的认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课件或幻灯方式先进行演示,如列出5块颜色鲜艳的蛋糕图片、5个和学生年龄相仿的小朋友等等一些简单的例子,通过让学生亲自数一数来获得对于“5”这个数字的感性认识,进而设计稍复杂的一些的情境,感受5的组成,从而在其思维框架中真正建立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字5的概念, 再如“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首先出现小棒,两捆加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自己先动手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的画面就会是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放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可以亲眼目睹,还可以亲自操作,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使学生在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完成数学抽象,让不同水平的同学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和提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数学的语言美,数学的抽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操作情境创设得恰到好处,可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寓教于乐的效果,如: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内容之一“填未知加数”,在教学此内容时,我首先用幻灯演示盒子里有7支钢笔,同时提问:“盒子里还能放几支?”板书:7+(),学生回答:“盒子里还能放3支,”教师抽拉演示:一盒钢笔放满,提问:“一盒钢笔共有几支?”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3)=(10),接着让学生上讲台,演示抽拉幻灯片,完成8+():10,5+():10,这样通过演示、操作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填未知加数的含义,掌握填未知加数的方法,而且降低了难度,巩固了10以内数的组成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白编题的操作,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课堂练习:“树上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我先用幻灯演示两个已知条件的图片,同时让学生看图说图意,然后教师提问:谁能给这两个已知条件提个问题?再提问,有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的题是一道什么题?这样很自然地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应用题,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且通过联想,让学生用学具摆出来,这样借助操作活动,转化为头脑内部的思维活动,借助语言表达,使思维进一步条理化、概括化、精确化,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使学生便于通过观察、分析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利用学具操作,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在活动中发生,并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小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促进他们从操作中去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如教学9的组成,我先让学生拿出9根小木棍,分成两堆,提问:“9能分成几和几?”使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一边分,一边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并且指导学生做到手、脑、眼、口同时并用,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有序思维,最后,归纳出9的组成,这样充分运用学具,让学生边动手、边思维、边动口,用操作启发思维,用思维指导操作,并用语言表达思维,结果,学生对9的组成既能加深理解,又能牢固掌握,通过学具操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思维过程。通过分析、综合形成知识体系,如教“退位减法23-7”时,让学生带着“从被减数个位3里减去7,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用小棒摆摆看,结果学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在幻灯片上分别作出演示:(1)将7分成3和4(因为小棒有零头的3根),先拿走了3根,再解开一捆,从中拿走4根,剩下的和另一捆合并得16根;(2)解开1捆小棒,从中拿出7根,剩下的和3根合起来。再与另一拥(10根)合并得16根;(3)解开一捆小棒和3根合起来得13根,从13根中拿出7根,剩下的6根和另一捆合并得16根,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一致认为三种方法都正确,但第三种方法最好,因为第一种方法摆小棒要动手操作5次,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虽然都是动手操作4次,但第二种摆法,易将原来的3根漏掉,而第三种是先合并再拿走,可以避免这个错误,在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再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把第三种操作的思维过程板书出来,3减7不够减,从20里面拿出10,和3合并得13,13减7得6,剩下的10再加6得16,用算式表示:23-7=16,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解答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十几的数,先算十几减几,再把所得的差和整十数相加。 这样,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小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生在动手动脑中理清了思维过程,培养了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了所学数学知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