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发展乡村民宿产业路径研究 |
范文 | 欧小蓉 乡村民宿作为新兴事物,近年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呈现迅猛发展之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引导得好,能大大推进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改变乡村凋敝局面的重要引擎和推手。 一、民宿产业兴起的重要意义 1.对城里人是非常有利的。一是能有效缓解都市人的生存压力。随着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富足的一群人不再满足于都市繁华的生活。都市因为各种高素质人员集中,奋力打拼事业,竞争压力巨大。一不小心,就会被淘汰,生存空间有限。与喧嚣的都市相比,他们更向往宁静的乡村,能在休假之时去乡村玩玩,亲近大自然,放下心理的所有负担,去尽情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体验不一样的人生。二是能有效拓展视野,体验地方民俗风情。各地的风土人情各异,能深入其中,亲自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给疲惫的都市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使其身心愉悦,带给现代都市人别样的体验,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2.能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形成壮观的打工潮。赚钱后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于是,一幢幢砖瓦高楼拔地而起。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乡里人到城镇买房成为时尚,乡村的房屋闲置率增高,形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民宿产业的兴起,农村闲置房屋得以充分利用,盘活了资源,让冷清的乡村再次焕发生机。他们把城里的一些先进文化因子和卫生习惯带到乡村,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乡村愚昧落后的状态。 二、民宿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质量档次不高,还处于较低阶段。一是缺乏统一规划,建房较乱。地方政府缺乏引领,没有高度重视民宿发展。在农民建房时缺乏合理的区域规划,随意建房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村庄看起来比较凌乱,缺乏美感,且质量参差不齐。没有考虑当地的区域经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二是生活单调,无特色。民宿产业主要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时间基本为夏季最热的两三个月。城里人去这些地区租用民房,度过这段比较凉爽的时期。一般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给房屋租金,自己煮饭吃;另一种是包吃包住,生活由民居的老板安排。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没有特色,就是单纯的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而已,没有把当地的文化底蕴很好地融入其中。三是是规模小,单打独斗成主流。多数民宿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一家一般只有几间房屋可以出租。因为主人文化层次较低,只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满足于收点小钱。四是各种服务配套尚不足。脱贫攻坚使乡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上了一个档次,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改厨改厕带来卫生条件向好,但距离城市差距还比较大。超市很少,生活在乡村购买生活必需品还是极不方便。很多没有停车场和网络,给租客带来诸多不便。距离医院较远,村卫生室力量薄弱,有点小病小灾不好解决。 2.品牌缺乏,安全隐患不可小觑。一是眼光短浅,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农民缺乏诚信意识,讲好的价格容易反悔,看到生意好就随意涨价。为了招揽客人,相互模仿,趋于相同,互相杀价,形成恶性竞争。服务意识欠缺,没有把顾客当成宾客对待,遭到投诉的事件日益增多。二是监管乏力,行业协会没有深度参与其中。乡村民宿自发性强,到底归属哪个行业没有明确界定。带有旅游业性质,但不完全属于旅游业;带有酒店行业的色彩,但也不完全属于酒店行业。因为界限不明,处于灰色地带,全国对该行业又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法律法规,给经营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三是租客与居民矛盾纠纷增多,协调难度很大。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两者之间的差距非常大。特别是长期养成的不同生活习惯,常常成为两者冲突的焦点。城里人习惯夜生活,但农村人习惯白天活动,夜晚需要好好休息。个别城里人不考虑村民的感受,大声放电视、晚上开PARTY、跳舞等等,严重影响了乡村的正常生活秩序。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这點,而认为自己是花了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无所顾忌。把村民惹怒了,个别村民就搞破坏活动。四是安全隐患一定程度存在。农村缺乏基本的消防设施,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消防训练。一旦起火损失较大;也缺乏规范的消毒和疾病防范措施。个别地方存在偷盗现象,顾客的财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三、民宿产业健康发展对策 1. 统一规划,搞好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一是高起点规划,形成规模效应。对有条件发展民宿产业的村落,地方政府要用心用力统筹规划。给每个村落准确定位,结合地方风土人情、文化底蕴,规划不同主题的乡村民宿,凸显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在批准建房时,根据规划来建,逐步有序推进,避免杂乱无章。在建房时,融入地方乡土文化元素,体现时尚与地方特色的深度融合。在装修上,注重特色与匠心,在细节上出彩。二是搞好各种配套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对乡村断头路要全部联通,使交通更顺畅便捷。联合电信、联通、广电移动等公司,推动网络下乡行动,让网络能覆盖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打通信息孤岛。进一步完善改厨改厕工程,推进环境卫生大整治,家畜家禽圈养,处理好畜禽粪便,让乡村更加干净整洁,城里人才愿意入驻。医科院校适度扩招,大力培养全科医生,充实村卫生室力量,让看小病不出村成为常态。规划一些小超市,节约时间成本,保障生活必需品能方便购买。在比较集中的村落,要留出一定位置,建公共活动场所,安排一些基础的体育设施,使之能开展文体活动、方便停车等。 2.打造品牌,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一是打破季节“魔咒”,开发四季民宿。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可以开发夏季民宿、冬季民宿,以纳凉、赏雪为主;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可以相继开发春季民宿、秋季民宿和冬季民宿产业。结合农时变化,开发观赏型、半参与型、体验型等不同类型的民宿产业。让每个季节都要看点、耍点,愉悦身心,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二是打造示范片,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一些条件相对成熟的地区,设置民宿示范区。请有关专家把脉,科学设计空间布局,提炼民宿主题,在吃喝玩乐上形成一体化的示范民宿区。三是加强营销,推广品牌。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民宿”这个先进的手段,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开展“优秀民宿”评比活动,把做得好的民宿放到政府网站,给予推广。 3.加强监管,消除安全隐患。一是尽早出台关于民宿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给民宿产业准确界定,对从业标准、规模、从业行为等进行规范,使之有法可依。二是成立民宿行业委员会,强化自律。让条件成熟、达到标准的民宿加入其中成为会员。引导制定行业协会行规,通过行业协会对之强化内部管理。例如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之向专业化方向迈进,逐步提高民宿的服务水平。三是把民宿纳入市场监管范围,加大监管力度。在较为集中的民宿区安装消防设施,定期排除安全隐患。开通民宿投诉专线,专门处理投诉纠纷。对非法经营现象开展调查,一经查实,严惩不贷。四是充分发挥村组调解室的作用,化解租客与本土居民的矛盾纠纷。要提前预判,认真分析苗头性事件,合理引导,处理好生活习惯的差异带来的矛盾风险,和谐与本土村民的关系。五是联防联控,打造安全新农村。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防盗能力。民宿者要联合更多的熟人一起居住,有事大家一起解决。公安派出所、村委会、民兵要形成合力,严厉打击偷盗行为,让乡村真正成为一片净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