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建设探究 |
范文 | 吴菊英 张玉波 张晋涛 摘 要:基于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高端制造业对金相组织分析技术的需求,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出发,探索《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深化改革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人才培养紧跟产业技术的需求,为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金相组织分析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金相組织分析技术;高职教育;课程建设 随着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教育应尽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新要求,解决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人才培养跟进产业技术发展不够,教学内容更新慢,实战训练不足,毕业生工作上手慢,适应能力不强等。高端制造业与金相组织分析技术二者是紧密相连,它要求金相组织分析技术人才不仅要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熟练的动手操作分析能力,做到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1]。针对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对《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为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行业培养懂技术、精技能、能创新的现代大国工匠。 一、《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特点 (一)课程性质 《金相组织分析技术》是材料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在学习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材料成型与控制等课程,对钢铁材料的常见热处理组织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开设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其功能是对接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相关金相检验技能,进一步可获得理化检验(金相检验)人员技术资格证书,面向热处理工、质量检测员工作岗位。本课程的核心技能是掌握金相检验设备的操作方法,为常见材料和缺陷的提供必要的金相检验。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金相组织分析能力,围绕金相组织分析的特点和能力要求,通过具体常见材料和缺陷的金相组织分析技能入手。依据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完成常见材料的金相检验,培养学生的金相组织分析动手能力。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金相组织分析技术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方面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二、《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教学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程教学模式设置较好,但还存在很多不足。 (1)重理论和课堂教学,且教学内容不能紧跟企业需要;课堂主要以讲授为主,内容枯燥;课程实验采用学生根据预定的实验任务及步骤进行,教师从旁指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2)课堂实验内容和专用周内容重复,形式枯燥、实践内容不能很好的和企业生产对接,实验设备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应有的实践教学效果。 (3)课程考核手段较为单一:常规教学的课程考核一般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平时成绩由老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这些课程考核方式可以大致反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不能全面的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4)专用周的实践教学任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才能真正熟练掌握金相组织分析该门技术,掌握金相检验设备的操作方法,为常见材料和缺陷的提供必要的金相检验。目前该课程专用周实践教学存在任务少,教授内容单一,不能很好地和企业生产对接。教学方式采用传统模式,学生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 三、课程建设方案 针对《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金相组织分析技术》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紧跟企业需求,塑造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结合高端制造业对金相组织分析技术的需求,本文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以下改革探究。 (一)对接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入手,对我院周边企业和开设有本课程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发现该门课程现有的理论教学内容、课程实验内容和专用周等实训内容不能匹配行业、企业对其知识的需求,进而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更新现有教学内容、探寻新的教学模式,并确定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优化方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保证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可行,校企联合共同制订《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二)打造相互支撑、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和开放实践平台 打造“实用性强、内容新颖”的课程教学资源库。课题组按照《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的要求,构建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库,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收集典型材料金相组织照片,优化课程大纲、课程教案、习题库、授课计划、课程实验和专用周指导书和任务书等教学资料。 创建“实践性强、产教融合”的开放实践平台。高职教育是实施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教学是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2]。要培养服务于第一线的高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现代化的开放式实训基地,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3]。根据企业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我院创建了一个集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融合开放实践平台。平台建设采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方式,并整合、共享我院与四川航空检验有限公司、中科院成都分院共建的“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的设施设备,平台功能进一步丰富完善。主动承担企业产品的检验检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尽情展示的“舞台”。 (三)用活课堂讲授法、实践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也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4]。因此,课堂教学应结合规划教材,同时采用实际生产典型案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行,向学生介绍相关理论基础知识。通过市场调研和校企合作,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确保课堂讲授内容能与行业、企业现有需求匹配。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关键教学内容之一。“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最鲜明的特征[5]。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开放实践平台和校企共有资源,通过实验、实训及毕业综合实践等,让学生进入到企业实习,熟悉企业所提供的具體产品的金相组织、掌握不同金属材料的金相试样制备方法以及各种设备、测仪器操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培养专业特长生,鼓励具有专业特长能力的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我院制定了《特长生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课题项目中,教师对学生提出金相试样制作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检测设备操作培训,让学生认识和识别更多金属材料的典型组织,直观了解到组织对性能的影响。重点突出“试样制作技能”和“设备操作能力”的培养,延展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 结合我院双高建设目标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开展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方法。课题组组织承办了我院金相技能大赛,并组织参加省级、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培养一批技能出众的学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知名度。 (四)形成对接产业技术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案 高职教育要突出对受教育者的能力培养。所谓高技能创新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熟练的专业技术及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的复合人才[6]。《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应做到充分与企业合作,探索以典型金相组织分析过程为主线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并基于岗位职业要求和生产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完善教学质量反馈制度,改进、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组在本课程的建设改革中始终坚持以育人为重点,培养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的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大学生气质。采用合适而严格的制度进行约束、用先进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激励。同时课题组对现有的实验实训、综合实践等实践教学管理方法进行了优化,对科研管理制度进行了规范化。对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群体进行宣传和表彰。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技术服务,在产业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快速成长。 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库和开放实践平台,课程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开放实践平台满足了实验、专用、综合实践等教学任务以及产品的检测、技术服务等科研任务的需求。资源库和开放实践平台相互支撑、有机结合,将开放实践平台中进行的真实项目定期收纳到教学资源库,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巩固,形成一个以学习资源库为理论学习平台基础,开放实践平台为支撑,企业真实项目为驱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手段、技术服务为导向的高职《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四、结语 《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建设,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紧跟企业需求,塑造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结合高端制造业对金相组织分析技术的需求,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出发,探索对《金相组织分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人才培养紧跟产业技术的需求,为高职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金相组织分析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丽娟.金相分析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01):1-2. [2]张勇,尹秦,邹毓文.浅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4-15. [3]邹永艳.基于“1221”模式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0-12. [4]徐化文,徐伟,腾峻林.基于“1221”人才培养模式的《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运行控制与维护》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5-18. [5]肖文静.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2-13. [6]苗景国,徐振宇,王新颖,等.“1221”模式下高职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创新探究——以“金属表面处理技术”课程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16(8):08-014. 作者简介:吴菊英,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金属材料级热处理;张玉波,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金属材料级热处理;张晋涛,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材料加工工程。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