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业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
范文 | 董华屏 摘要: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模式的识别与细分,模式的比较与选择,模式的示范推广与发展演进。因此,笔者也对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探索研究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字:机械化;模式;探讨 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从实践和研究的两个角度,需要注意一下问题:模式的识别与细分,模式的比较与选择,模式的示范推广与发展演进。 1 模式的识别与细分问题 模式的识别,就是研究之所以成为模式的特殊性质。任何称为某种模式的事物,都一定具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把这些特殊现象的本质从理论上高度概括表述出来, 就成为大家公认的某种模式。对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来说,就是要研究模式的物质内容(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的生产技术路线及其装备设施) 及社会形式(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观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农业机械化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因为实际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都是技术装备与组合机制运行的综合表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归纳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的聚类分析法进行归类处理。 在现实生产中, 一个区域的生产模式大致可归纳为大家可以接受的几类或若干类不同模式。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归类处理,是因为事物都有差异,没有绝对相同的。但许多事物也有相似之处,用归纳相似性,区别差异性的方法,求大同,存小异,把相似多于差异的事物都归为一类,就可以大致区分出不同类型,有利于分类指导发展。由于影响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因素很多, 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主导作用的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对复杂事物要合力找出其影响最大的、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作为区分模式类型的主导因素。例如,联合收获机械化生产模式与分段收获机械化生产模式, 模式区分的主导因素是机械装备。还需注意, 全程机械化生产与单一环节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装备模式区分不仅要看单项环节, 更要看全程各环节的集成; 不仅要看单一技术装备的功能先进性和条件适应性,还要看全程装备的成套性和配套协调性。 2 农业机械模式的重要性 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指出“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而要確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因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文件精辟地阐释了必须坚决贯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并有五处提及有关模式探索与创新的内容,可见模式探索与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科技支撑,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中级阶段中期以后,从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向农业全面机械化迈进的发展新时期,文件提出“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给农机化工作者指明了努力前进的方向。 3 关于模式的概念和特性 关于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很多,正呈兴起之势。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对于模式的概念,也有许多不同的认识、理解和表述。本文认为,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典型样式(有代表性的状态),或某种行为的标准方式(如生产或服务的标准范式)。现实中人们常称的“模式”,是对客观存在的某种事物典型样式(基本形式、标准状态)的理性概括、表述和称谓。所谓“式”,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状态或运行方式。“式”前面加“模”,模式就是指该种事物的典型样式、基本形式、标准状态或范式。模式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特性,相似的可归为一类,有利于在研究和实际行动中分类分析和指导。如,有各种发展模式、经济模式、技术模式、研究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服务模式、教育模式、艺术模式(门派)、体育模式等,不胜枚举。但凡称为模式的,除各有其特性外,也都具有一些共性,可称为模式有四性:时空性、相对稳定性、辐射带动性、不断进化性。 模式的时空性,是指模式本身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其物质内容及社会化形式呈现出阶段性和地域性。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的模式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的模式也有所不同。 模式的相对稳定性和辐射带动性,是指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域模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在一定的社会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是基本类似和相对稳定的。因此,一种模式对条件类似的区域,有自然辐射带动作用,即具有可复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辐射带动性是模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理论依据。由此可以认识,人们研究和推广模式,是由模式内在的自然特性和客观规律所决定的科学行为。模式的生产、存在和推广,有特定的自然属性和科学依据。由于模式的相对稳定性,才有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的推广价值。其辐射带动作用才是一种自然的、必然的、非主观臆造的发展过程。 4 模式的示范推广与发展演进问题 如果说, 模式的选择是通过实践而发现和认识典型模式的过程,那么,模式的示范推广就是通过实践而检验典型模式的过程。只有通过试验示范检验,达到了人们预期的结果时,模式的优选才算成功了,才具有推广使用价值。因此,通过试验示范再进一步推广应用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模式检验作用,看优选模式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二是起到提高其群众认知度、认可度的作用,看这种模式群众是否乐于接受,以利于减少盲动性,提高科学性和自觉性,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关于模式的发展演进。模式演进是必然发生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自然演进和自觉演进两种情况。自然演进是顺从其自然的自发演进。我国现有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多数并非出自预先设计, 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多数是自然演进而成。在形成过程中逐渐被人们观察和认识到,总结归纳出若干模式,可以从中进行优选。自觉演进是有研究支持, 有预先设计的演进。也就是由自发到自觉的演进,从优选到优化的演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在新的发展时期,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对农业机械品种多样性、性能先进性和机器系统的成套完备性、配套协调性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既要求机具装备、设施性能先进,又要求装备结构优化升级。因此,任何现有模式在实践发展中都是有时效性的。过去适应,现在出现不适应;现在适应,将来未必能适应。发展中要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对发展模式必然有转型升级的新要求,要转变发展方式,进入新境界。上好新台阶,必然要求模式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对此我们要有信心, 又要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从自发到自觉,迎难而上,努力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所以,模式创新也是科技资源整合、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从自发演进到自觉演进,从优选到优化,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可以在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促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研究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一是研究模式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得出正确的认识;二是研究模式的推广应用价值及推广应用方法,应用理论于实践,为科学发展服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