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自组织理论下地方政府间关系及其优化路径分析
范文

    李晓雅

    摘 要:基于自组织理论,对地方政府系统的开放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增强地方政府系统自组织性的思考和建议,为地方政府间关系自发走向协调有序创造条件。

    关键词:自组织;地方政府关系;开放性;非平衡态;非线性

    一、自组织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方政府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开始自主寻求横向之间的合作,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始终是协调我国地方政府关系的最新终目标。每个地方政府都是自组织的个体,因此,我们尝试运用自组织理论来来研究地方政府间关系。

    自组织理论是研究自然现象中发展出来的理论,其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的各要素是远离平衡态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此类系统在演化过程中,在没有外部力量强行驱使的情况下,系统内部各要素会自发协调和联合行动,出现有序的结构。

    首先,地方政府系统是开放的系统,既与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保持密切的联络,同时也接受着来自人民的监督,且与市场存在互动。其次,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增强了各地方政府的非平衡态。最后,地方政府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也体现出非线性的特点。

    自组织理论一改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由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推动控制型地方政府关系,转而向研究地方间“自下而上”主动探索和寻求合作,地方政府间的自发合作相比于中央政府的诱发型合作更有优势,更有利于形成互利互惠的稳定关系。

    二、自组织视角下的地方政府间关系分析

    1.? 地方政府系统开放性不足

    整体看来,我国地方政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基础之上,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与外界进行了更多的沟通交流,其开放性是有所扩大的,但是仍旧不足。

    自组织理论认为,一个社会系统如果缺乏与外界的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就会陷入封闭孤立和死寂的自我循环状态。地方政府之间开放性不足体现在地方保护上,地方保护主义在短期内有助于刺激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也不利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自组织发展。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地方保护现象已经明显好转,但是在一些地方依旧存在。另外,地方政府由于居于地方的较高位置,与民众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民众的某些意愿和需求不能及时反映到政府,政府的某些信息也不能及时为公众所获悉和了解,所以地方政府系统对外界的开放性也是有待提高的。

    2.? 地方政府系统非平衡性欠缺

    非平衡性是系统自组织形成的必备条件,是实现有序的源泉,正是因为系统内部要素的不平衡性,系统内部各要素在势差的驱动下产生流动, 最终呈现有序。在地方政府系统内部,非平衡性首先表现在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由于资源分布不平衡,各地区资源不同、优缺互补,理性的公民也会选择迁徙和流动到自己理想的行政区域。一定程度上的非平衡性有助于地方政府系统自发合作。

    但是地方政府系统的非平衡态可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经济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配置也相应齐全和高级,由于经济较为发达和基础设置配备良好,因此也相应成为人才集聚的地方,人才聚集效应又反过来带动和促进经济的增长,可能造成地方政府间的马太效应,即发达的地区样样都发达,越来越发达,贫瘠的地区处处都贫瘠,越来越贫瘠。这显然是违背非平衡态的初衷的,不利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自组织合作。

    3.? 地方政府系统非线性缺乏

    自组织理论认为,非线性相互作用正是系统内部各要素自发走向有序的动力所在。系统内各要素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效应,从而形成内部要素之间复杂的多维关系。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各地方政府之间由简单的点与点、线与线之间的竞争转化成了非线性的竞争与合作。我国已经形成多个由不同行政区域组成的区域经济体,每一个地方政府政府的行为都会对经济体中的其他地方政府以及经济体之外的其他地方政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这种影响是不同的。

    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协作毋庸置疑的引起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随着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跨行政区域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環境问题、交通问题以及资源供应问题,仅仅依靠本地地方政府是不够的,多个地方政府的协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地方政府的自发协作依旧没有普及,大多还是在中央政府的干预下形成的。只有有效地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和协作结合起来, 既发挥竞争的激励作用, 又发挥协同的整合作用, 才能使整个地方政府系统处于优化状态, 既能展现单个地方政府的活力, 也能呈现地方政府系统的整体功能。

    三、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思考

    1.? 增强地方政府系统的开放性

    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的构建中,各地方政府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开放性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打破信息壁垒是地方政府间关系走向自组织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首先,各个地方政府需要有一个对话的平台,来完成权利和义务的协商,否则,当某一个地方政府寻找其他地方政府时,寻找对话可能性的成本就会过高,导致延迟或放弃对话,从而使合作搁置。这是促进各地方政府进行交流的有效举措,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壁垒。 另外树立开放型的行政文化。文化是对地方政府行为的软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其行政文化的影响。因此鼓励各地方政府树立开放型的行政文化是增强地方政府自组织开放型的成本最低的方法。

    2.? 增强地方政府的非线性和非平衡态

    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和协作被看做是地方政府系统内部非线性和非平衡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强地方政府之间的非线性和非平衡态,首先就要完善地方政府的竞争 - 协同机制。抑制地方保护主义等不良竞争行为,鼓励跨区域、跨行政区划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协作,以此凝聚力量解决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发达的地区要引领带动欠发达的地区,欠发达的地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定位,打造别具一格拥有独特气质的地区,扩大其在各地方政府自发寻求合作伙伴的吸引力。

    同时,要构建地方政府系统远离平衡态的外部条件,远离平衡态是系统内部可测物理量的极不均衡状态。我们知道,我国各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自然资源以及人口资源等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在这些不可控量的条件之外,各地方政府要结合所在地区的历史条件,积极主动因地制宜的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地方政府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 上级政府减少直接干预

    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越来越普遍,在这些合作关系中有地方政府自发性的因素,但是仍然有绝大多数横向合作都是在上级政府推动下进行的,自组织理论认为在行动上从上层直到最低层次直接进行干预的控制过程,会带来混沌状态,即地方政府系统如果在上级的干预控制下,反而会导致和预期目的相反的结果。因此将自组织理论运用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处理时时,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应该得到充分发挥。

    当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自主性并不是否定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作用,哈肯在将自组织理论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中时就主张要建立自组织和(控制的)组织之间的合作,运用到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处理即既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要恰到好处的发挥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干预作用,上级政府最好由直接的管控转为监督和保障,从而使地方政府系统走向自发合作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赵丽艳.我国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动因、困境及展望[J].经济视角(上),2013,(11):59-60.

    [2] 麻 宝 斌 , 李 辉 . 中 国 地 方 政 府 间 合 作 的 动 因 、 策 略 及 其实现 [J]. 行政 管理改革,2010,(09):63-6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