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探讨 |
范文 | 肖诗杰 摘 要:随着知识盲区的不断消除和有关制度的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公共气象服务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它们在经济、科技、民生等方面独一无二的影响力也愈加凸显,本文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之间的关系、高效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的举措、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布与传播的有效途径、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渠道和落实气象灾害防御的具体措施五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为进一步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御;公共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的物质生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让人们拥有了更加健康科学的衣食住行,但气象灾害是这一切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的绊脚石,每年都有大量的泥石流导致房子、马路被掩埋,洪水到来之处毁灭所有生机等事故的发生,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是必须有效提上日程的,而气象服务在这一方面可以提供巨大贡献的潜力不容小觑。因此人们对高质量的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天气状况对经济、科技、农业等的发展制约性也很高,因此高度重视并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争取扩大其对生产的有利影响,降低不利因素是目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看重的民生工程。 一、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密不可分 公共气象服务是一个可以向社会各个部门供给气象信息和相关技术的过程主通过气象部门对各种公共资源等的有效利用来实现,是当今社会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攻坚突破的保障,也是其能够一帆风顺的在成功路上前进的指路明灯。公共气象服务最主要的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但其在灾患防御领域也有着不容忽视的绝对地位[1]。公共氣象服务是做好气象灾患防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变化万千的自然气象进行大量细致的研究,总结其规律,才能摸索出一套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气象灾患防御方案,切实推进气象灾患防御工作的开展。 二、高效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的举措 1.? 制定具有可实施性的气象灾害防御计划 气象灾害的发生是普遍的、不可避免的,同时气象的产生也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所以在对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进行拟定时必须因地制宜,要能与当地的气象灾害特性进行匹配。具体做法是有关工作者深入调查当地频发的气象灾害情况,对发生的气象灾害进行专业的风险评定,总结归纳监测到的气象灾害信息并将其收入到建立的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在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计划时还要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政策的要求[2],要做到面面俱圆,通过具体安排才能有效地逐步实施。 有关部门在进行相应项目的具体规划时对计划的可执行性和可能的气象灾害元素都要进行充分的考量。改善公共气象服务的服务质量,要做的就是增加它的覆盖范围,把由于气象灾害或是天气的突然变化引起的对民生的有害影响尽最大努力降低,削弱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害。 2.? 打牢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底子 面对强降雨(雪)、洪水、干旱、冰雹、等一般会造成重大损失的自然气象,政府和气象部门必须参照相关的国家建设标准直接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要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对重点地区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进行有效治理,成功完成防范气象灾害的基础设施如水库,城市排水系统,保护林和应急避难所等的建设;还必须加大防洪工程建设和抗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善防洪抗旱计划方案,以确保能够有效的防灾减灾。对农村区域的雷电防护力度亟需加强,调查并解决学校、疗养院和其他地方的雷电防护弊端,以防止或减少雷击事故[3]。 3.? 建设完善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是进行气象预测关键的一步,需要和当地对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活动的需求水平保持一致,做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天气预报。要能够对重大气象灾害做出准确度高、时效性好的预测。特别是有必要发展实时预警能力,使预报尽可能精细可靠,仔细分析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程度,对某些具有明显特征的气象灾害进行重点干预,加快气象台等气象监测系统的建设速度,以便居民可以及时的从公共气象服务中获得自己需要的帮助,同时针对不同的气象问题制定适宜的确保可以解决相应问题的气象灾害防灾计划。 4.? 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应符合当下社会需求 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最高成就是根据不同时期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气象服务的不同需求采取与时俱进的服务策略,这样才能促进气象服务在服务敏锐度的提升,并加强其服务在主动性和责任感方面的意识,在气象防御方面选择主动出击,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将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做到全面化。特别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各类高科技如雨后春笋般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社会发展对气象监控的依赖性也不断增强。为此,努力适应新时期的气象要求是气象部门必须做出的改变,摒弃以往宽泛性的服务和粗糙的气象服务方式,向新的领域进军。以精细化的、针对性的服务更好的为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保驾护航[4]。 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布与传播的有效途径 1.? 气象预警信号科学化、现代化 制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是进行预警工作的前提,所以各级气象部门应加强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管理,做到预警信号规范化和发布流程的制作条理化,精准的确定灾害预警的风险标准和采取灾害预警分级化,从而使灾害预警信号的编制更有效率,灾害预警信号的影响时间、区域、等级和防御提示等信息要明确[4],保障语言的专业性、指导的明确性、操作的有效性,使气象灾患预警的警示和防御作用得用到实处。 2.? 建立并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制作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就要发布预警信息。新时代人们获取气象预警信息的方式多如牛毛,适当的信息发布平台才能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作用最大化,所以各级政府要重视相关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不同省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要求建立多种气象灾害信息发布平台。解决好天气预报、警报紧急插播工作,提高各类短信的服务覆盖面,发挥各相关信息工作者如农村的信息员、管理气象安全的信息员、供销社里的信息员等的作用进行队伍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网络资源,防止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的滞后,同时对发布信息系统的功能要逐步向多元化靠近,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如大型商场也可以在其显眼的电子显示屏上面发布可靠实时的气象预警信息[4],使各级政府能够及时通过各级发布气象灾害预警的平台获得有效信息来指导人民群众能够提前做好灾害防御工作。 3.? 加强各级部门间的联动性,保障气象预警信息有效传播 由于气象预警信息必须要发布且发布平台不能单一,所以气象部门与网络部门、电台、电视台等部门的合作力度必须要加强,将气象站监测预测到的气象信息及时传达给他们,尤其是在监测到紧急气象信息时,要争分夺秒的将紧急气象信息转达给各平台,保证各个发布平台能够第一时间高精度地接收。同时各个平台在接到紧急的信息时,也要尽快将该信息进行通报,减少预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效率,给受众争取到更多的時间开展灾害防御工作[5]。 四、增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渠道 1.? 制定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各级政府必须设立适当的部门,开展有效的临近天气预警监测服务, 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完善气象灾害和其衍生灾害应急预案,确定各种灾害应对策略。预案需要重视灵活性,政府必须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演练,如在山区模拟雷电导致的山火,在农作物开花期下暴雨和结果期下冰雹等,根据演练情况及时修改和完善应急预备方案,保障应急预备方案具有高度的执行性。 2.? 有效落实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保障工作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具有灾害属性的天气警报和气象灾患预警信息要有足够的高度的警觉性,要具有远见的研究它们会不会对本地区、本部门产生不利影响,以便能够及时选择相关应急预备方案并下达。对气象灾害可能引起的洪水、山体滑坡等伴生灾患要及时规避,将其的发生扼杀在摇篮里,对查险排险的力度,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避险。在发生灾害后要全力做好人力物力救助、生产恢复和家园重建工作,并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的作用,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井然有序,不受灾害影响。 五、落实气象灾害防御的具体措施 1.? 准确的天气预报工作 天气预报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气象灾害防御中至关重要,所以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确性是每一个气象部门的终极追求,特别是对可能造成严重灾患事故的气象方面。实时研究分析造成危害程度会很高的气象过程,增加相关从业人员的知识广度,这样才能使民众对发布的气象预警消息保持高度的信任。 2.? 保证气象灾害防御的资金链不“掉链”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能缺少属于自己的发展资金链,因此要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出资出力,实现资金来源多样化,保证资金的充足。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于气象灾害不同工程项目的资金倾斜程度,如监测预警、信息发布、防灾减灾、灾害救助等等,处于关键地位的需要保证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进行建设。 3.? 保证气象监测环境及设施的维护力度 气象监测环境和设施维护的优良与否与气象监测到的基本数据的代表性、正确性、可靠是性息息相关的,是决定天气和气候预测、气象服务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民生安全问题和我国气象工作国际形象上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对气象监测环境和设施的维护不能打“擦边球”,必须深入内里,落到实处,让气象监测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保证对气象灾患的防御及时到位。各级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改善城乡基础建设的计划要合乎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减少这些项目对气象监测环境和设施的影响和损坏。 4.? 精准及时的应急措施 遇到极端天气要根据当地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例如在突然遭遇暴雨暴雪之后,要及时的要把场地上的雨水和雪清除干净,平时地下的水管,天然气管道等铺设的管道应该采用一些保温抗冻的原材料,减少由极端天气带来的爆管、泄漏危害。 结语: 气象灾害的发生对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良影响都是不可预估和忽视的,通过公共气象服务的有力支持提前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计划,未雨绸缪,才能在发生灾害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规避大量危害,减轻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保证民众的人身安全。 总而言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容分割的关系,气象局需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质量,有关部门需要积极有效率的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这样才能促进一个国家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邬双钰,刘阳.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的探讨[J].河北农机,2019(08):59. [2] 常松,周进,蔡文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与公共气象服务的探讨[A]. 气象科学,2018,38(22):249. [3] 雷瑛.做好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探讨[B].北京农业,2012(02):213. [4] 杨晓芳,陈霄健,李洪彬,曹洪菁.公共气象服务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探讨[A].科技博览,2011(22):251. [5] 王若东.关于做好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3(06):18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