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垃圾分类的理念、模式与路径选择
范文

    凌超 吴姝颖 朱敏 范紫莹 汪沁慧

    一、垃圾分类理念基础

    垃圾分类是指根据垃圾的不同种类和属性,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分类搬运,分类管理和回收有用的资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具有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的效益。垃圾分类回收最终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资源循环、永续利用的社会。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垃圾分类管理必须要有理念指导,垃圾分类管理的理念基础是指垃圾分类管理应遵循的目标、价值导向或指导思想。垃圾分类管理的理念基础应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在垃圾分类的每一环节中都应贯穿绿色发展,垃圾分类使得垃圾转变为再生资源,体现了生态的绿色发展、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人与环境和谐的发展。

    二、现有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探讨

    (一)国内外典型垃圾分类管理模式

    不同的国家和城市,其垃圾分类管理理念具有一致性,但垃圾分类的管理模式却各有不同。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视角探讨现有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

    目前,在国际视域下,垃圾分类管理理念和实践最先进的是日本。其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日本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分类标准极为细致。日本将垃圾分为八类可燃性垃圾:厨房垃圾、烟头、一次性筷子等;不可燃性垃圾:塑料制品、尼龙制品、橡胶类等;资源性垃圾:纸类、衣物布匹类、玻璃类等;粗大垃圾:自行车、沙发等;有害垃圾:干电池、体温表等;不可回收垃圾:水泥、砖瓦、灭火器等;塑料瓶类垃圾:饮料、酒类等的塑料瓶;可回收塑料类垃圾:塑料包装袋、牙膏管等。2.垃圾回收过程中处理严苛。(1)垃圾回收是定时定点的,不同性质的垃圾投放时间与地点不同,必须用市场上统一出售的垃圾袋分装垃圾,且由特定人员回收;(2)带有液体的垃圾,一定先将液体空干后再扔;(3)对于装不进袋的大件物品,要捆扎好后再扔;(4)垃圾统一集中后被运往垃圾焚烧场,焚烧炉通过强大磁力将有机物分解出来,经过一系列方法有机物垃圾被完全分解,只剩下无机物。对于不能燃烧的垃圾, 就将其粉碎后填埋。3.立法严明。首先,是从法制环境这个前端硬件入手来解决如何抑制垃圾产生。到目前为止,日本已通过近20部法律来规范垃圾问题。其次,1970年日本全面修订《清扫法》,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将废弃物分为“产业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产业废弃物由排放企业负有处理责任,一般废弃物按惯例由市镇村负有处理责任;再次,1995年制定了《容器包装再循环法》,1998年制定了《家用电器再循环法》:此两项法规对单项产品的回收利用处理不断完善,促进了资源垃圾的有效利用化;2000年制定了《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与《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法》:明确了要以循环经济为目标,依法推进废弃物的处理与再生。最后, 日本居民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否则会面临巨额的罚款,重则承担刑事责任。4.教育先行。日本政府早已把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纳入基本教育的课程内容,小学生自入学时的第一天就要接受生活垃圾分类教育, 且这种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将伴随其一生。可见日本对于垃圾分类的高度重视。日本存在大量由志愿者组成的相关监察队, 其主要职责是调查生活垃圾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将违法丢弃的垃圾袋送回, 并告知其正确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同时做出处罚。

    国内率先在垃圾分类管理上进行探索的是上海。其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在全国普及上具有借鉴意义。1.分类标准明细:上海市将垃圾分为四类:(1) 可回收物:废纸张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2)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等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3)湿垃圾:食材废料、剩菜剩饭、瓜皮果核、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4)干垃圾: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它生活废弃物。2.垃圾处理清晰。上海市居民每天定时定点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于不同的收集容器中;收集、运输单位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实行定期或者预约收集、运输;对湿垃圾实行每日定时收集、运输;对干垃圾实行定期收集、运输。因地制宜且对于不同性质的垃圾进行不同的资源化处理。3. 相关法规与制度:2019年通过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 管理办法》,这些管理规定和办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城市垃圾处理体系。同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数据采集分析制度、生活垃圾分类评估制度。4.教育方面: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出台后,上海市成立了市、区、街道三级宣讲团,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培训。市教育委将垃圾分类知識纳入中小学教育方面。

    (二)理想的垃圾分类模式

    垃圾分类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对垃圾分类管理必须要有系统性的管理框架和模式。本文从指导理念、管理流程、居民垃圾分类文化教育、垃圾分类政策支持等几个方面构建理想的垃圾分类管理模式。

    1.? 垃圾分类管理有理念指导。垃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理念。

    2.? 垃圾分类管理流程

    (1) 源头分类:全民不自主制造垃圾,不乱扔垃圾;全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自主分类;垃圾分类标准严格,精准分类。有清晰易懂的垃圾分类手册,详尽的垃圾归类条例。

    (2) 收集、运输:收集与运输单位或企业有完善的体系与规章制度, 规定严格的垃圾处理方式与回收时间,做到及时准确地收集垃圾并且运输到指定地点且对回收的垃圾生成一定的数据用于分析这片区域所开展的垃圾分类执行情况(可用此数据进行垃圾分类的监督与指导)。

    (3) 处置:对运输过来的垃圾进行二次准确分类。在处置垃圾的过程中始终贯穿资源化处理,对应垃圾分类的标准进行独立的分解。无法的分解的垃圾试行准确的填埋或其他合理方式。

    3.? 居民垃圾分类文化教育

    居民是垃圾产生和处理的主要方面,要更高效的进行垃圾分类,需要对居民开展全面深入的垃圾分类文化教育。从多方面给我国公民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组织公益性垃圾分类宣传与监察小组,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与实施情况。

    4.? 垃圾分类政策支持

    垃圾处理,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垃圾处理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私人企业投资垃圾分类,可能面临着投资回报率低的尴尬局面,因此, 政府需要研究和出台相关垃圾处理的支持政策。比如,给投资企业补贴(补贴额等于其获得收益低于社会投资平均汇报的差额部分),减免税收, 实行推动垃圾分类的激励机制等。

    三、国内垃圾分类实施的问题和困难

    (一)我国现阶段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垃圾分类的主要问题是指定地点投放垃圾和混合收集。目前,我国多个重点城市推行垃圾分類,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大多都是经济水平和居民文化素质较高的大城市,但效果并不如预期。去年席卷上海市的“史上最严格的”垃圾分类条例的狂潮,现在也已经逐渐退去。当时的政府以强硬的手段对上海市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做了整治,但是在这一系列措施之后,网上新闻出现了许多非正面的消息,这表明,政府采取的政策仍是存在着问题。

    (二)国内实施垃圾分类时面临的困难

    1.市民分类意识淡薄。由于垃圾的种类繁杂,许多市民都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自己主动去填补这块知识的空白。加之许多地区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做得不够完善,即便在社区设置了投掷不同种类的垃圾桶,但是在垃圾的处理中又把不同种类的垃圾再次混合,滋长了市民的懈怠心理。2.垃圾分类相关规定空白,难以强制执行。全国各地逐渐开始试行垃

    圾分类,公布了地方垃圾分类的标准。但是因为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均衡,全国无法执行统一的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定。许多社区垃圾分类成功的例子中,总是少不了人为的力量,在垃圾桶旁边配备工作人员指挥居民如何将垃圾分类。一旦没有人监督,垃圾分类的处罚就很难实施。

    3.垃圾分类处理公司资金短缺、垃圾分类困难等问题无政府扶持。垃圾分类的目的是减少垃圾处置量,便于回收利用垃圾中的有用物质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因此,垃圾的处理环节十分重要。各地都要建立起完善的垃圾回收利用的基础设施,若没有政府的资金支持,市场的盲目性会导致垃圾处理环节资金短缺,从而无法达到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

    四、我国普及垃圾分类管理的可行路径选择

    在彻底执行垃圾分类的政策前,我们需要先营造一个具有“垃圾分类”意识的社会。

    (一)建立垃圾分类的激励机制

    垃圾分类是一个集体性的工作,需要各方的努力,最基本的就是使群众愿意执行垃圾分类并自觉遵守垃圾分类相关制度。通过正向激励的方式使群众垃圾分类,同时给予相应奖励可以使群众认同垃圾分类制度并做到知行合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新风街一号院为例,自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在16个点位投放了35组“人脸识别”智能垃圾桶。完成注册的小区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垃圾桶会自动“刷脸”识别身份,打开桶盖,并为垃圾称重积分,积分可兑换盐、鸡蛋、纸巾,或满100元提现。

    (二)政府加强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

    1.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

    法律可以强制引导人们的行为规范,从“产生垃圾”到“处理垃圾”都要有相关规定,明确每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并要持之以恒地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部门的重视程度;严格实施惩戒制度。

    2. 对垃圾处理和加工加强产业规划指导

    研发新型垃圾分类的流水线,通过一体化流程,实现垃圾从社区个人到城市全体的系统化处理,可以参照现在的快递物流的方式,建设高效,快速,低成本的垃圾处理流水线。

    3. 加强基础设施建和设垃圾分类运输过程系统化规划指导

    完善、细化垃圾分类体系。多数投放点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分类最细致的投放点设有纸类、塑料、金属、纺织品、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7个垃圾类别。可回收垃圾由小区内回收商家直接收走;厨余垃圾经两道筛选送往小区内处理车间进行液化处理,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后,排入污水管网;其他垃圾运往街道密闭式清洁站,统一集装运往处理厂。

    4. 给予垃圾处理私人投资企业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

    (三)社区层面的垃圾分类文化教育

    1. 社会层面,从多方面给我国公民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在彻底执行垃圾分类的政策前,我们需要先营造一个具有“垃圾分类”意识的社会。管理部门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管,由于社会公益组织的范围性更为广阔,可以涉及各个层级,在监管的同时,也可对相关问题进行反馈以此改进。

    2. 公民个人层面,主动接收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了解垃圾分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垃圾分类的存在意义是实现垃圾的减量。因而,每个公民要有意识地去减少垃圾的产生,对家中的“垃圾”进行摘选,在家中完成二次利用。每个公民需要有“先行者”的意识,并“以一带多”,积极加入垃圾分类组织建设,积极有效地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从而产生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J].上海预防医学,2019,31(08):669+673.

    [2].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J].中国环境监察,2019(06):4.

    [3]史向荣,刘书军,赵广森,贾子利.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与处理方式及其借鉴意义[J].绿色科技,2017(16):16-18.

    [4] 乔露.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

    [5] 成瑞. 东北某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与资源化工艺方案[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 韩坤.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立法研究 [D]. 山西财经大学,2010.

    基金项目:

    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立项项目项目号:CD8517193088

    项目名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垃圾分类的路径选择和对策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