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
范文 | 魏恒毅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近年来思政教育虽然在各高校教学工作中得到了高速重视,但在教育形式上,却仍然是以思政教育课程或辅导员思想教育为主,其他文化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而这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造成了很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对文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特点,为大學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 引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提升的必然途径,其不仅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各种思政观念贯穿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深入挖掘英语科学思政理论教育资源,强化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同时还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对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贯彻有着很大帮助,而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的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一)保证思政教育连续性 当前国内高校虽然对思政教育工作比较重视,但由于大学阶段学生所需要学习的课程较多,学习时间也比较紧,因此即便学校能够开设专门的思政教育课程,但在课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思政教育的连续性仍然很难得到保证,很多学校甚至还存在着一周或两周一次思政课的情况,这对于思政教育效果影响非常之大。而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则可以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融合起来,利用大学英语这门必修课全覆盖、课时多的特点,有效缩短思政教育的间隔,这样高校思政教育的连续性能够得到保证,思政教育效果自然也会随之得到提升[1]。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高校的常规思政教育课程中,由于课时相对较少,教学任务又比较重,因此教师通常都习惯于通过理论讲解、语言灌输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与学生间的课堂活动非常之少,不仅会使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同时还很容易使学生对思政观念产生质疑,这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打击都是比较大的。相比之下,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由于思政教育属于大学英语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并不会在课程内容中直接体现出来,教师只能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与引导,因此学生往往会在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无意识地接受思政观念,并在对思政观念产生认同后,获得良好学习体验,而在学习体验得到优化的情况下,学生对思政观念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三)提高思政教育效率 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并非是对思政观念的解读与传授,而是要通过思政教育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思政观念的认同,同时引导其逐渐将思政观念内化为个人思想政治素养。虽然从目前来看,高校思政教育往往很难激发出学生对思政观念的认同感,但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由于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知识,能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各种正确思政观念进行传播,并将思政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认识到思政观念的正确性,甚至是将思政观念转化为自身价值观念,而这种直接的思政观念内化,则正是思政教育效率提升的充分体现[2]。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切入点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虽然是对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的结合,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与思政观念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由于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以实现英语教学目标为前提,因此为保证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对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与思政观念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之后再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微课、慕课等形式多样、主题明确的思政教育延伸。例如在进行“Facts or Opinions”这篇阅读文本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等课文主旨作为切入点,同时围绕这一主题制作微课视频,在整合相关词汇、语法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英文辩论或小组讨论。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英文辩论或讨论中来,实现表达能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等各方面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真理至上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得到凸显。 (二)推动课程教学手段创新 相较于常规思政教育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虽然在课时、学习连续性等方面具有明显有效优势,但由于学生对各种思政观念的了解往往比较浅显,因此即便教师能够依据英语课程内容实现对思政观念的自然延伸,学生也同样很难实现对思政观念的内化。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需充分发挥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优势,在网络上搜集一些与课程主题与相关的学习资料,之后以游戏、趣味问题、视频等形式对其进行整合与思政观念延伸,并在课前或课后下发给学生,使其能够通过看视频、做游戏的方式来完成自主学习,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例如在进行英文诗歌或文学作品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上搜集并整理英文诗歌与中国古代诗词,并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学习资料的共享,鼓励学生结合资料总结英文诗歌的特点,并尝试对中国古代诗词进行翻译[3]。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翻译与英文诗歌学习,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能够深刻感受到我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所在,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三)积极组织思政实践活动 为推动学生对思政观念的内化,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还可以组织各种思政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对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运用,同时深入理解相关思政观念。例如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选取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后再组织开展马列主义英文著作的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在阅读这些英文著作后所产生的感想,同时阐述自己对英文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的理解[4]。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自身英语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理解与认知,实现思政素养的有效提升。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虽然能够在学习积极性激发、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连续性保障等方面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支持,但要想保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教师仍需结合新媒体环境的优势,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切入点,同时在教学手段创新、思政实践活动组织等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园园,于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初探——以新疆两所院校为例[J].校园英语,2020,(20):6. [2]李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08):72-75. [3]李馨.课程思政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教师,2019,(20):39-40. [4]于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长春中医药大学为例[J].现代交际,2018,(16):189-19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