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评价肯定,建立自信 |
范文 | 马利军
【摘要】表现性评价,因所更注重的对象为学习个体的学习过程,因而,更能确保评价的客观与公正.也正因此,才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应用于课程评价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中.本文具体分析数学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表现性评价;评价方式 表现性评价作为现代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评价方式,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的提升,更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此外,由于表现性评价是一种注重评价过程的评价方式,因而,适用于表现性评价的类型也有很多.与此同时,若能将表现性评价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结合,将能极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继而确保高效的教学效率. 一、将表现性评价与日常教学结合,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作用 所谓的表现性评价,顾名思义,即一种能与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建立联系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通常是由教师设置与评价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而后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表现来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进行评价.如,针对“有理数”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便可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是人类最先使用负数”等数学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以及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应务必保证提问方向的明确,以避免让学生思维变得混乱.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勾股定理”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最合理的三角形斜边长度计算公式?”“是否所有形状的三角形都适用勾股定理公式?”通过提问,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章节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与水平,进而达到表现性评价的真正目的. 二、采用表现性評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需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然而,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身体或心理等各方面均处于成长的敏感时期,在此时期中,大部分学生都无法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与外在所存在的问题.对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可积极采取表现性评价,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继而以自信的姿态去面对今后的学习;另一方面,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将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继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部分表现性任务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若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便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选择表现性任务时,应尽量避免需过长实施时间且参与人数众多的任务. 所谓数感,即对数量之间关系或数与运算结果估计得方面的感悟;而所谓的符号意识,即对符号所代表的各类意义均能准确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加强对学生数感以及符号意识的培养,将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代数抽象运算以及建模过程的理解,继而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良好的作用.因而,可以说良好的数感与符号意识是初中生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与此同时,针对数学的学习,学生还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的解决过程,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而掌握数学各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变化规律,如此才能体现出表现性评价的有效性. 以上题目为典型的不等式训练题.基于此题目,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不等式的相关知识以及常见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后便可利用上题考查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待学生完成证明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该题能否用其他方法进行求解,以此深化学生对不等式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结束语 总之,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不仅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亦能践行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以此确保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此同时,积极运用表现性评价,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表现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更应重视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以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创造力,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瑶函.初中数学课堂表现性评价问题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1):65-66. [2]陈佳静.初中数学课堂表现性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a,2010(9):151-15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