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
范文

    郝瑞彬

    摘 要:现如今,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压力,上班族有着来自工作中的压力,学生党有着自己的学业压力,压力感过重容易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并且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发展的栋梁,关心其身心健康发展问题成为教育部门、老师以及家长们的重视。目前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学习的态度更是消极低沉,甚至存在严重的迟到早退、逃课、考试舞弊,沉迷网络游戏与小说等现象,减弱了学习兴趣,出现厌学、学习倦怠等心理,影响大学生未来发展与学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对策

    据有关报道显示,目前有很多院校的大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甚至厌学等现象,对其日常生活、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近几年,出现学习倦怠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对提高国民学历与素养、提升大学生理论技能水平等方面造成阻碍。现如今,各大院校的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低沉、学习兴趣不浓厚等心理特征,长此以往,使得大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感。该问题的出现导致众多心理研究学者以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因此本文围绕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感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问题成因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此提高大学生自身对学习倦怠的认识,促进其主动克服该负面情绪,提高学习兴趣。

    1“倦怠”与“学习倦怠”的涵义

    1.1倦怠的概念

    倦怠是指一个人长时间受到外部压力与负重感的折磨,内心充满无奈与悲观,身体感到疲惫、打不起精神等,最终形成对外部环境感到倦怠的精神状态。

    1.2学习倦怠的概念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消极低沉的情绪。随着学生的课业任务负担的加重,导致学生对学业产生的身心疲惫、精神萎靡不振、低落消沉等负面情绪,难以进入学习状态,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学业倦怠,厌学等精神状态。

    总而言之,学习倦怠就是一种对学业失去兴趣,感到厌烦的一种情绪表现,长时间受到改情绪的影响,容易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影响,甚至造成心理或是精神上的疾病。

    2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

    2.1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人成因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影响学习倦怠情绪的出现。一般拥有外向性格的大学生,例如活泼开朗,善于沟通交流,喜欢探索新事物等性格特点,则不易产生学习倦怠感,并且在承受压力方面较强,面对消极情绪能够进行自我疏导和调节。而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谈,悲观消极甚至有些自卑的大学生,则容易被学业压力影响,难以进行自我调节,且长时间厌倦所处的学习环境厌烦,会对其产生抵触心理,更容易出现学业倦怠。除此之外,学习成绩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产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成绩深受大学生重视,是大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更愿意增加对学习的投入,同时收获到学习中的快乐,产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略差的大学生,则更容易消极怠工,失去对学习的热忱,或是受到老师的不公平对待,则更容易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对心理、精神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2.2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家庭成因

    孩子的承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会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因此父母作为孩子的直接影响者,对孩子的心理、精神方面应进行正确引导,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合理正确的帮助。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对于未来发展有着自己的想法,因此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容易与大学生自己的想法发生偏差与背离,尤其是学习方面,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容易对大学生规划生活与未来造成干涉与困扰,增添压力,久而久之会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烦,对自身发展感到迷茫,从而促进学习倦怠情绪形成。

    2.3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学校成因

    大学课程难度系数高,教学方式单一,同时枯燥乏味、缺少乐趣。对于很多知识点与内容,一般采用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学习压力与任务,为学生厌烦学习埋下伏笔。学校出于对院校培育指标与要求的考虑,会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因此教育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固定性与被动性,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健全人格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学习倦怠感。除此之外,还有学校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以及各类学科平时的考核标准等都易于给大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导致学习倦怠感的出现。

    2.4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社会成因

    社会上的压力与无助感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更为明显。来自外部社会环境的压力会使大学生对未来感到焦虑恐惧,从而对学业产生学习倦怠。随着近几年大学生人数增加,本科学历变得普遍化,再加上更高的硕士、博士以及海归等高学历的优质人才出现,导致外部就业竞争激烈。由此可见,这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严重的影响。大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与竞争压力,导致其对学习感到厌烦,。这一现象导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对自身感到自卑,面对未来感到迷茫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倦怠感的出现。

    3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应对策略

    3.1对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个人方面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在意识到自己对学习感到厌烦,失去兴趣之后,应先进行自我学习状态观察,并进行心情调整与疏导,以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和解决学习疲劳感。如果长时间处于学习倦怠的状态,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就应该提高警惕,可以向老师或是周围信任的同学寻求帮助,也可以参加相应的社团活动进行情绪释放;也可以结识一些同样具有学习倦怠困扰的同学或是成功克服学习倦怠感的同学进行经验分享交流、成立互帮互助小组等,共同努力对抗学习倦怠感,重拾起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应不断强化自我效能感,可以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发挥所长,找到自身優势,从而增强自信。

    3.2对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家庭方面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正处于渴望将自身学习到的东西与萌生的想法进行结合并落实的状态,因此对于一些不符合实际要求的想法会受到父母的反对,从而产生失落情绪。面对这一现象,父母应该转变思维方式,积极孩子梳理自己的想法,并耐心的引导其纠正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同时,要多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交活动,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提升抗压能力,释放消极情绪。

    3.3对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学校方面的应对策略

    学校可以对现有课程进行整改,并鼓励大学生与老师参与到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去。学校也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水平进行课程制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找到学习中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水平,降低大学生出现的学习倦怠感。同时,学校应多组织体育实践活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释放压力的机会,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塑造健全人格。

    3.4对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社会方面的应对策略

    国家教育部门可以对院校内设定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修订,内容的选定方面应尽可能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以及特征进行完善,以贴和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尽可能保证课程内容上的精简、正确且与时俱进,改变死板、僵硬的传统教学理念。同时应考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大学生的喜好进行课程内容调整,从而激发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收获快乐,降低学习倦怠感。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围绕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不仅仅只是学习一方面的压力产生的倦怠感,也有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外部社会中的压力,面对繁琐复杂的学业任务,大学生需要靠自身的能力进行调整与适应,从而降低学习倦怠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保证学校教育质量。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国家基础人才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白佳慧.大学生学习倦怠成因及解决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91-93.

    [2]李敏杰,朱薇.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4):47-49.

    [3]王禹.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22-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