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
范文

    王雨微

    案例一

    案例描述:2018年9-11月,我在某国际交流学院实习。在我的班级有3名俄罗斯学生和8名蒙古学生。几个月的实习中,其中一件事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班级中蒙古学生文静和阿米是一对儿情侣,在上课过程中,他们二人坐在一起总会窃窃私语,时而也会有一些亲密的肢体接触。作为实习生,我们当时的任务是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观摩,对于学生的行为没有规范权力。我们的指导教师——张老师是他们的班主任兼初级综合课老师,她有时会进行适当的课堂管理:让大家不要说话。但可能是为了顾及学生颜面,并没有对其亲密行为进行规范,奇怪的是,只要他们两人的说话声音不影响其他人,对于他们的亲密动作班级同学也见怪不怪了。然而作为实习生的我们,看见这种行为心里却有些不太舒服。但毕竟是来观摩学习的,我们只能“接受”了。

    案例分析:在上述案例中,作为实习生的我们代表了一部分中国人的观念,我们不太能接受一些学生的课堂表现体现了不同文化的文化渊源塑造了不同的文化性格和不同的文化观念,在对待老师和课堂方面自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

    蒙古国属于游牧文化,早期大多人从事游牧生产、逐水草而居,其生活在相对隔绝的内陆草原,加上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铸造了蒙古民族热情、粗犷的性格,练就了他们强悍、勇敢、豪放的作风。加之蒙古长达30年的“俄化”教育,使得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提倡自由、平等、民主。与之相比,中國属于农耕文化,性格相对保守内敛。我们依恋故土不慕异地,形成了忠恕、礼让、仁爱的交往态度,且受到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自小便有了“尊师重道”的观念,教师的地位神圣。

    所以,蒙古学生热情、豪放,对于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并没有认为有不妥之处;而对于蒙古学生课堂上的窃窃私语和亲密动作,我们则认为是对老师和课堂的不尊重,加之保守内敛的性格,让我们形成了心理落差。

    解决办法:经过了几个月的再学习,我的心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未来的国际汉语教师,我们应该自觉培养自己的多元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再遇到上述情况,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不耽误大家学习进度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课堂管理。虽然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毕竟还是在中国的课堂,学生应适当的“入乡随俗”,作为教师也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文化教学,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中西方性格特点的不同,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至于上课说话的问题可以采用一些有技巧的分座方式,让大家每天有不同的同桌,既减少了同国别抱团现象又增加了同学之间的熟悉度。

    案例二

    案例描述:刘老师是赴任墨西哥的汉语教师。有一次,她和孩子受邀去参加孩子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日派对,他们到达的时间与邀请函上的时间几乎相同。大厅里,家长正开始布置派对里需要的各种东西,厅里显得有些杂乱和狼狈。两位家长看到刘老师进来有些惊讶也有些尴尬。刘老师突然意识到对于当地的时间观念来说,自己“来早了”。又一次,刘老师等人在寓所举行派对,邀请当地同事参加,时间订在晚上7点,有了上次的经验,刘老师等人知道大家最早也要在7:30后才能来。大家在八点、九点、甚至十一点才陆续来到,半夜的时候最热闹,但刘老师等人已经哈欠连连了。

    案例分析:上述案例中刘老师在受邀参加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时,因准时到场而让还没完全准备妥当的孩子家长有些尴尬和慌乱;相反中国老师的派对上,墨西哥同事比约定时间来得晚,这实际上是由于中国与墨西哥的时间观念不同而引起的,两个国家对“准时”的理解存在差异。时间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属于文化的深层结构,因而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本能地以自己的“时间语言”处理事情,并视为理所应当,从而产生差异、误解,甚至冲突。

    在中国,受邀参加聚会,客人一般要在约定时间之前到场以示对主人的尊重;而在墨西哥,要比约定时间晚才算礼貌。所以在上述案例中并非墨西哥的同事不礼貌,而是因为在时间观上他们属于典型的现在取向。他们认为,“现在”才是最有意义的,活在现在享受现在。这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冲动、自发性、随意性和生活方式的轻松自在。而中国人在时间观上属于未来取向,表现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解决办法:首先,作为海外汉语教师,我们应该通过自己查询或者向当地人请教的方式对所在地的时间观念有所了解;其次,根据当地人的普遍做法调整自己对准时的期待以及对待时间的方式,选择在当地人眼中最合适的时间赴约、出席活动等。如果我在海外工作,我会提前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宴请与赴约的时间观念,但假如上述情况已经发生且我的“按时赴约”已经让对方感到尴尬,我会向其表达歉意并简单说明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并在以后尽量避免此种情况的再次发生。当我邀请同事时,我也会换位思考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耐心等待他们的到来,不能因为两国的时间观念不同而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总之既不能偏离当地普遍行事准则唐突早到,又要体现我们注重承诺的品质,勿让对方久候。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