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当代大学生国学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范文

    毛元月 王莹

    

    

    

    摘 要:近年来,国内“重振国学,振兴国学”的高潮应运而生。为充分了解该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国学修养状况,本研究选取Q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采取先后两次问卷调查,第一次主要对在校高年级学生324人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次主要对新入校的大一年级学生361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以近年来国学热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为主线,探索当代大学生对国学修养学习的现状,分析制约国学传播的因素,并通过比较不同年级间大学生学习国学的异同点,总结了国学学习的特点和意义,提出了国学学习的合理化的建议,促使国学学习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持续发展,有利于政府部门加强对国家精神层面的正确引导,最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大学;国学;现状分析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根基,不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对中华文明的沉思与认可,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世界各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学国学教育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品质等方面的认识,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崇国学教育,将国学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合理化地融合在一起,让国学教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1],进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充分挖掘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以便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得到充分发展,享受传统文化优美的意境和高雅的情趣[2],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

    为探索当代大学生对国学修养学习的现状,总结大学生国学学习的特点和意义,促进大学生国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Q学院开展了关于当代大学生国学修养现状的探索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采取抽样调查方法,选取了Q学院在校大学生共685名,男生339名,女生346名。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主要调查高年级生324名,男生150名,女生174名,其中大二年级、大三年级、大四年级学生248名,大一年级学生76名。第二次主要调查新入校学生361名,其中大一年级学生354名,占98.06%,其他年级学生共7名。

    (二)方法

    1.研究工具

    采用《关于当代大学生国学修养学习的现状分析》的量表,该量表参照国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通过预调查进行当代大学生对国学修养学习的现状分析问卷心理测量学特征测量,修订并确立当代大学生对国学修养学习的现状分析问卷。

    2.研究方法

    通过互联网分别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先后发放问卷,问卷以不记名方式,答题前进行统一指导。两次回收问卷共685份,其中高年级学生328份,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361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次调查主要了解非大一年级学生和大一年级学生的国学修养认知情况,从而分析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与在校非大一年级学生对国学修养学习认知的差异,以便为更好地改善大学生国学学习的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1軟件进行结果分析。

    二、当代大学生对国学修养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及了解程度不高

    调查如图1所示,无论是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还是非大一年级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及了解程度一般,大一年级新生中对国学非常感兴趣的只占到了14.68%,高年级学生中仅占9.57%;大一年级新生中70.08%、高年级学生中68.21%表示对国学一般了解;此外,新入校大一年级15.24%的学生、高年级22.22%的学生表示对国学没有一点兴趣,一点都不了解。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国学的兴趣欠佳,对国学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学经典晦涩难懂,学习难度大,加上缺乏系统的专业指导,让大学生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大。

    (二)大学生对国学经典学习的看法呈现积极态度并对自身学习国学的期望值很高

    对于国学经典学习的看法,由图2可以得知新入校大一年级92.24%的学生与高年级83.33%的学生都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髓,能够陶冶情操,应该加强学习。由图3可见,在对国学学习的期望方面,不论是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都展现出在学习古圣先贤人的无穷智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孝道感恩、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期望。这体现了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国学对自身修养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并且期望自己学习国学可以达到很高的境地。但是事实上,问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无知,这种学习国学的积极态度有待审视。

    (三)家庭教育对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由图4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来源这一问题上,仅有29.92%的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和16.67%的高年级学生选择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国学重视程度不高。大学生目前学习国学的方式主要是书籍、大众传媒、网络、学校。其中,大众传媒在大学生学习国学方面占主导地位。

    本校的学校教育在大学生国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说明本校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国学修养的学习。家庭教育所占比例最小,说明家庭教育对于国学教育不够重视,大多数的家庭忽视了国学方面对于孩子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国学修养的兴趣与学习。

    (四)教师对解决大学生国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不大

    由图5可见,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和传统的翻学图书是大学生学习国学知识遇到困难时最主要的解决方式。通过向教师请教的学生所占比例不高,这说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国学的帮助不大。对于教师上课时是否会讲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问题,由图6可见49.03%的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与68.21%的高年级学生选择了偶尔讲一讲,这说明教师在课上向学生传授国学知识少,从侧面也反映出大学生意识较为模糊、主动学习国学的能力不强、缺乏学习的动力,学校对于国学教育的重视程度欠佳。

    (五)大学生国学知识储备不足

    虽然上文提到大学生对于国学学习呈现出积极态度,但是当问卷提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作者时,由图7可以看出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中仍有38.78%选择错误;高年级学生中错误率高达67.59%。在提及中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时,图8显示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中60.66%选择了正确选项钱穆;而高年级学生中仅有38.89%选择了钱穆。就这两个问题而言,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国学知识了解太少,而新入校的学生又比高年级学生的认识好一些。

    在提到对传统经典的了解时,76.85%的高年级学生选择了《论语》,81.44%的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同样选择了《论语》。当问到大学生能完整背几首古诗词时,由图9可见45.43%的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选择了50首以上,还有42.11%选择了10~50首;高年级学生中27.47%的大学生选择了50首以上,36.11%的大学生选择了10~50首。这反映了大学生国学知识欠佳,对国学经典的学习需要加强。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学习的程度只停留在满足考试和课程检查的要求上。长期固定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以及极大的升学压力使学生对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说明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大学生学习国学、阅读经典的兴趣并没有获得长期有效的引导。

    (六)大学生承认国学的魅力并被本国文化所折服

    在《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一股“诗词热”的原因调查中,图10调查显示83.1%的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和62.35%的高年级学生均选择了诗词大会打动了国人的心;在调查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是否在当今具有可取性时,87.81%的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和79.01%的高年级学生均选择了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融入当代大学精神。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认识到国学是历史文化所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该得到继承与发展。

    在出门旅游喜欢的景点调查中,调查结果显示,74.24%的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选择了历史人文丰富的景观;同时76.45%的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选择了自然风景优美的景点;70.37%的高年级学生选择了历史人文丰富的景观;同时78.4%的高年级学生选择了自然风景优美的景点。总体来说这两种类型的比较受欢迎,这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愿意去历史人文丰富的景观去感受悠久历史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

    无论是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国学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人文素质,这有利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国学教育是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必要途径。

    在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什么最让你感到自豪的这个问题上,96.4%的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选择了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同时83.64%的高年级学生也选择了同样的选项。与其它选项相比,这一选项所占比例最大。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深深地以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自豪,并且承认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国学传播的制约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据上述数据统计,大学生国学素养欠佳,意识模糊,主动学习国学的能力不强和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以本校为例,学校对于有关国学类的课程设置较少,与国学相关的课程多是选修课,课时较少,多数学生不重视选修课的学习,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内容感到模糊,学习兴趣不高。

    (二)国学自身的局限

    国学本身的局限性也是一个影响国学传播重要因素。国学本身具备一些陈旧的特点,如思想、传统、习俗等方面,都是古人的用法、风格和标准,而这些特点却发展成为很多现代人不容易接受的障碍因素。让生活在当前的大学生们望而却步,或者敬而远之[3]。

    (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社会文化结构多元化已经变成了一种趋势,再加上文化大众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新文化形式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作为国家主体的高校大学生,崇尚外国文化的理念和想法不断发展,缺乏对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因而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良因素的诱导,影响他们的人生信念和价值标准,左右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学习国学在大学生当中显得尤为困难[3]。

    四、提高大学生国学修养的对策

    国学对于教育人们、安邦定国、处理政务等具有重要借鉴和参考意义。因此,进行国学教育是国家巩固社稷的需要,是民族增强软实力的需要,也是个人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大学生国学知识的匮乏境地,提升大学生的国学修养迫在眉睫。

    (一)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在当下的中国,国家统领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大学的国学教育同样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并应当充分发挥其强有力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鉴于我国的大学国学教育发展缺乏整体规划,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在未来的大学国学教育发展中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从而促进学习国学良好风气的形成,提高全民人文素养,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首先,政府应当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指导和规范,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及正常的运行机制,政府还应该从国学学科的定位、学位的授予等方面形成相应的体系,给予高校充分的政策支撑,使国学在大学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还应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研究并且制定振领提綱的指导性政策文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法令,进而为保证大学国学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法律方面的保障[4]。

    (二)创新国学的教育方式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学的教育也应顺应时代潮流,采取新颖的方式来进行。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新媒体教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创新性的形式进行教学,如视频、图片等。这样不仅可以吸引人的目光,而且能够提高国学教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国学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应该创新国学教育的方式,采用新技术和高科技技术来进行教学,为国学经典注入新鲜的现代活力,将传统与时代潮流相结合,让国学充满时代色彩[5]。

    (三)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关于大学生学习国学遇到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上,其中选择向教师请教的新入校大一年级学生所占57.06%,高年级学生占42.9%,这两个比例虽然不是所占比例最大选项,但是这反映出教师的国学能力还有一定的不足,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也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一定的帮助。国学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以更加严谨科学的态度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学校也应该充分重视国学教师的培养,这是推广国学知识的重要师资力量。在希望学习国学自身达到的水平这一问题上,不难看出大学生对自身学习国学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从学校、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提升。这也要求我们高校和教师注重国学课程的设置,在考虑大学生实际状况的前提下,考虑把国学课程纳入常规教学,适当地开设一些与国学有关的学术讲座、选修课程等。

    (四)网络媒体的正确引导

    上述数据显示,网络媒体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国学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最主要的途径。利用这一特点,媒体可以设置与国学有关的节目,将国学与媒体的传播性相结合,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国学文化的魅力。但同时也要避免媒体将国学文化过分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1],以免国学文化处于尴尬的境地。

    参考文献:

    [1]赵婕.大学生国学修养状况的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1(1):28-32

    [2]王淑芬.国学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才智,2016(8):54

    [3]杨晓卫.基于受众需求的国学信息传播效果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7

    [4]李旭,白洁.反思与审视:我国大学国学教育的发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30):10

    [5]李玉红.浅谈国学内涵、价值及当代意义[J].劳动保障世界,2017(20):5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