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字理运用探讨
范文

    杨鹤

    摘 要:与孩子们搭建乐高积木的原理一样,要想扎实语文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就要打好积木的底座,只有底座稳固,积木的主体才会更加牢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字理就像积木的底座,只有让学生对字理进行熟练的掌握,学会并灵活运用汉字中的字音、含义和形状等,才能够真正领悟到汉字本身的含义。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字理的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运用与实施,借此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思维,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字理的运用展开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字理;运用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作为基础和重点内容,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对他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本着推陈出新的原则,将字理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既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能够让学生在认识汉字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含义,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汉字的神奇之处与存在的无限魅力。

    1.字理概述

    1.1 字理的含义

    字理,顾名思义就是指“汉字构造是每个部件,乃至每个点画被采用,被按某种程序拼装的理由和依据”。也就是说,字理就是汉字构成的理论依据[1]。

    1.2 字理识字教学法

    通过相关文献记载以及对字理的深入了解可知,字理教学法提倡的观点为“遵循汉字结构构成规律,灵活运用形状、读音以及内在含义来讲解汉字含义”,也就是运用“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构字方法。这些教学方式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还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识字热情,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识字的规律,了解与汉字有关的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发展他们的文学修养和语文综合素养。

    2.字理识字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文字学理论依据

    读音、形状、含义这三个要素,我们需要将它们联系起来,并且加以活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牢牢掌握形状与含义之间的联系,追究汉字最开始的构字方法,给学生呈现出最本来的面貌,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汉字,学会运用汉字,这也就是当代小学生所缺乏的部分。

    2.2 教育学理论依据

    直观教学原则被教育学领域广泛运用,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中也同样借鉴了其中的理论精髓,在教育心理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现出汉字的本相,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得以有效提升[2]。这样的教学方式较为直观地展示了汉字的构成规律,体现方式深入浅出,这也给予学生学习道路上诸多便利之处。

    2.3 心理学理论依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小学生最大的思维方法特点是从具象到抽象,但从这种特点上我们不难发现抽象的物体其实是来源于感性生活,这种抽象的物体更具体,更形象。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喜欢一切新鲜事物,在识字教学中,如果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这样更加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满学习动力。

    3.字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1 象形字的教学

    象形字作为我国汉字的起源,具有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特点。随着历史的更替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虽然象形字的书目所占比率较少,但它却是会意字以及形声字等字的基础,由于象形字是通过模仿具体事物来构造的,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孩子们而言,结合画面和文字来教学,效果更佳[3]。教学的流程为“图片展示——古代汉字——楷体汉字”,就是边出示图文,边结合简体汉字讲解,再讲解古体字与楷体字之间的联系。图片的出示可由教师的简笔画所代替,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动态生成过程。比如,在讲授“水”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画出水,再把楷体字和甲骨文的字体,以及水三者结合来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孩子们在学习汉字的同时马上就能联系到画面,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进度,改善了教学效果。

    3.2 指事字的教学

    指事字与象形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属于单独的个体,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若想使用“追溯——对照”开展教学活动,就要根据汉字的构成方式进行分类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指事字所具有的价值。例如,对于纯符号性的指事字,例如“上”“下”,一般只需要强调字形,演示字义。对于这两个字的教学,讲解的时候可以把上面的东西和下面的东西拿起来进行形象化地对比演示,让孩子们理解空间概念,然后进行简单的笔画教学。

    3.3 会意字的教学

    会意字,是在独体字的基础上,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在会意字的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自行体会会意字的读音、含义和构成,在他们有具体认知的基础上,在进行详细讲解、分解教学,在分解教学的过程中细细研究分解部分的内在含义,最后再组合起来理解[4]。

    3.4 形声字的教学

    在教学形声字的时候,教师应注意与会意字进行区别,并使用有效的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出现混淆和张冠李戴的情况。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虽然会意字和形声字都属于合体字的范畴,但是形声字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形声字一部分表音,一部分表义,其表音部分称之为声符,其表义部分称之为义符。教师可以根据声符和义符两个不同角度来教学:一类是以声旁为中心,我们可以将相似读音的字归纳总结在一起学习。比如说:青,可以将“请、情、晴、清”等归为一类来学习,以此类推,可以将此类方法归纳起来教学。

    4.结语

    综上所述,将字理运用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予以足够重视,借此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武凡迪.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字理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8,21(09):167-167.

    [2]黄爱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字理的应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02(11):302-303.

    [3]杨健.浅谈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論,2017,14(05)260-262.

    [4]逯叶.试论字理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中运用的可行性及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02):188-19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