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古人失眠症背后暗藏的忧虑
范文

    摘 要:失眠症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现象,自诗经《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描写主人公因忧虑而无法成眠后,失眠诗被源源不断的创作着。这些诗篇,不仅展示了特定时代下士人们真实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他们的愿望和理想抱负。

    关键词:失眠症;诗人;忧虑

    虽然失眠症这个词近代才发明,可翻开古代文人诗作,这种失眠状态广泛存在并被记录下来。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引起诗人忧虑失眠的原因也相异,下文将从诗歌内容出发对失眠原因进行浅析。

    1 思念

    思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永恒的主题。孤身一人远在他乡,思念在寂静的晚上成为主旋律,“泊舟华容县,湖水终夜明。凄然不能寐,左右菰蒲声。”[1]诗人在昏暗的晚上泊舟,在偏僻的县城,周围只有菰蒲发出的声音为伴,周围荒芜的一切在湖水的映照下更加凄惨,仅仅这种凄冷的环境已经使诗人难以成眠了,更何必说年老无法归家产生的忧虑了。“黄叶萧萧人不寐,青灯耿耿夜初长。云深老雁归何日,肠断蒹葭水一方。”(《江村野泊》)深秋时节,诗人由黄叶飘零联想到自己在外面漂泊日久,已然年迈却不知何日归家,以老雁自喻更增添了无可奈何之感!

    文人是最敏感多思的,他们用自己的情怀观照这个世界,即使是偶然的相遇也会引起他们无尽的思念,而常年交好的朋友之间的分别更是令人泣涕沾襟。

    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

    严维

    月色今朝最明,庭闲夜久天清。寂寞多年左宦,殷勤远别深情。溪临修竹烟色,风落高梧雨声。耿耿相看不寐,遥闻晓柝山城。[2]

    诗人先交代送别环境,在月色明朗的夜晚与多年相交的好友送别,这一别不知何日才能重逢,故诗人与朋友在深夜久久相望,不愿入睡,直至天明。诗中未提及诗人与朋友如何留恋不舍,只用一句“不寐相望”已传达出两人感情至深。

    2 悲士不遇

    古人讲“三不朽”,寒窗十载,志在建功立业,然而时不我与,一腔愤慨无处发泄,只能寄托在诗作中。《柏舟》篇即是古人不遇失眠的最早出处。“《柏舟》言仁而不遇也。”《毛诗》以为《柏舟》讲贤者性格耿直、仁义善良,但是却无辜遭受了小人的攻击。他满心愤懑,难以排解,无法成眠。自《柏舟》后,此种类型的诗作大量涌现,如屈原《远游》、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等。

    除此之外,细腻的诗人们还善于模仿女子口吻表现自己隐曲的感情。

    怨晓月赋

    明夏完淳

    美人二八兮卷珠箔,明月三五兮流华阁。回飔动兮玉栊寒,素河横兮露华薄。林骚骚而乌啼,沙皑皑而雁落。怀耿耿兮独不寐,恨盈盈兮将谁托。[3]

    一位正值妙龄的少女,在深夜里难以入眠。她听到乌鸦在树林里啼叫,看到大雁也有地方着落,而自己现在还是无所依托。漫漫长夜啊,只能使她感到寒冷,以至于她开始埋怨起来月亮,为什么如此明亮照的我难以入睡而引发忧虑呢?诗人以未出阁的少女口吻诉说自己对未来的担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自己政治出路的忧虑之深刻。

    3 忧国忧民

    中国从来不乏爱国主义诗人,无数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为了他们的理想而四处奔波,为了国家危难,百姓流离而耿耿不寐,怀着沉重的忧虑。

    夜坐有感

    沈辽

    斋阁夜不寐,耿耿对华烛。眼病懒读书,投老亦忘欲。华宠非我愿,终不蹈迫辱。五亩穷巷居,薄有数斗粟。归来解衣袂,何为愧仰屋。天睛步明月,雨暗一棋局。四夷正耀兵,百姓食不足。为谢支离疏,吾方外羁束。[4]

    沈辽作为北宋时期爱国文人之一,用忧国忧民的诗心表现出诗人的担当。在这首诗中,他表明自己不惧贫穷,粗茶淡饭亦可以安稳度日,唯一引起诗人担忧不寐的是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然而自己却无法作为,从全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无可奈何。

    经历“靖康之乱”,夫死财散,家破人亡的李清照,在经历了诸多苦难后,词中具有具有广博情怀。

    南歌子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5]

    深秋时节,词人躺在床上孤独的失眠了,起床看外面的荷叶都凋零了,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残败的荷叶。这里的“荷叶”、“莲蓬”、“荷花”,既是写外面的景物,也是写作者穿的衣服。秋天每年都一样,她的衣服也是旧时的,只有情怀不同了,在这两者对比中,“物是人非”的感觉就不言而喻了。开头两句写季节的转换,其实暗包国家盛衰,她由自身悲惨遭遇联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

    4 忧虑生命

    在《红楼梦》诸多关于人物失眠的叙述中,林黛玉的失眠最引人关注,林黛玉,她不仅仅是一位女子,幼年的诗文教育和常年诗词创作也使她成为一位诗人,她的失眠书写和古代文人有“共鸣”。黛玉失眠除了寄人篱下的孤独的因素外,很大方面源于她对生命的忧虑。“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6]在银河的相衬下,自己显得多么的渺小。与山河日月的永恒相较,自己的生命更是短暂。她忧郁的性格,在添上她在贾府种种不如意的遭遇,使她在深秋的夜晚自然而然的吟诵出这篇诗歌。从对她这首失眠诗的解剖中,我们对黛玉的形象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她的孤独和对生命的忧虑是和古代文人一脉相承的。

    中国古代诗人失眠症下的的文学现象与文化传统赋予了“失眠”这一行为多重内涵,启发我们跳出病理学束缚,从更广阔的背景对之进行新的探索。中国的大山大川和儒家传统道德影响了文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事理念,通过上述考察,便于我们深入诗人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心情,理解他们的行为,同情他们的遭遇。

    参考文献

    [1]黄仁生,罗建伦校点.唐宋人寓湘诗文集2[M].长沙:岳麓书社,2013:1440.

    [2]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425.

    [3][明]夏完淳著,白坚笺校.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夏完淳集笺校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16,45.

    [4][清]吴之振等辑,(清)管庭芳,(清)蒋光煦补.宋诗钞[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225.

    [5] [宋]李清照.国学典藏 李清照诗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31.

    [6][清]曹雪芹,高鶚.红楼梦后四十回新补[M].北京:线装书局,2015:80.

    作者简介:

    王亚蒙,女,汉,山东省菏泽市,研究生在读,山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