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反向春运”助力亲情团聚 |
范文 | 摘 要:除夕将至,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口大迁徙”——春运也已经拉开帷幕.但近年来,春运热潮中却有不少人选择“逆行”到子女工作的地方过春节,“反向春运”逐渐成为一种过年新方式。那么,逐渐兴起的“反向春运”为何能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呢?本文基于春运的现状与背景,首先对“反向春运”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具体探究,其次梳理并阐述了“反向春运”的优点及其不足之处,最后对“反向春运”这一现象进行了总结与思考,旨在为“反向春运”及相关服务的完善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反向春运;春运;团聚 引言 每年人潮涌动的春运背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反向春运”则为铁路运载压力的缓解提供了一臂之力。但“反向春运”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并非尽善尽美,能否顺利推广“反向春运”不仅需要了解其背后的社会因素与现实背景,还需要了解群众的现实条件与情感需求。为此,本文在春运的大背景之下,将“反向春运”产生的原因及其状况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反向春运”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可行且适合的建议。 一、“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 (一)春运抢票难现象依旧存在 春节团聚体现了每个中国人深埋在骨子里的仪式感与眷恋。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春节团聚变得越来越难;归家的车票更是一票难求。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出行人次已达到30亿。虽然铁路总局增设了大量的临时旅客列车与贯通了不少的新路线,春运车票仍供不应求。不仅如此,不少返乡年轻人与民工不仅面临着巨大的抢票压力,还得忍耐着归途的艰辛。很多人为了这次不可多得的团聚机会必须搭乘几十个小时硬座或者无座列车回家,这为他们的归家之旅平添了更多的烦恼。根据大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国春运客运量约30亿人次,总体上与去年持平。这意味着春运抢票难的现状并不会得到极大的改变。因此,许多人也开始选择“反向春运”这一过年新模式,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一来可以避开春运抢票的大潮;二来也能节约金钱与减少烦恼。 (二)公众观念的变化 千百年来,家都是国人心中最魂牵梦萦的地方,不管走到多远,家都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春节回家看看亲朋好友、回家祭祀祖先……春节的背后承载着无数人的乡土观念与情怀。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固有的乡土观念也逐渐地淡化;与此同时,记忆中的鞭炮声不再响起、除夕夜大家共聚玩手机等等也淡化了记忆中故乡的年味,城市化进程让故乡与城市的春节差异越来越小。因此,人们对家的观念不再执着于出生与成长的故土,春节回家的观念也不再局限于回到家乡,反而更多人认为只要家人能够在一起,在哪里都是过年。除此之外,独生子女政策之下小家庭规模成为了主流,对于不少人来说除父母之外并没有太多的亲戚需要牵挂,能和父母团聚便已心满意足。因此,公众观念的变化让一部分人不再执着于回到家乡过年,这让经济便捷的“反向春运”变得更喜闻乐见。 (三)异乡落户现象增多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让不少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去打拼,并且随着乡土观念的淡化,年轻人们对故土也不再怀着执念,影响年轻一代就业与定居的因素更多是经济报酬、发展前景与教育医疗等方面。因此,拥有丰富资源与广阔前景的一二线城市不断地吸引着大批年轻人迁入;同时,许多人才落户优惠政策也让更多素质人才选择定居一二线城市。大城市的包容与开放,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让越来越多人选择在异乡落户,这也增加了一部分人对大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削弱了对故乡浓烈的思念,对“反向春节”的接受度与实行度也与日俱增。 二、“反向春运”的优点与不足 (一)“反向春运”的优点 (1)缓解铁路运载压力 根据大数据的估算,2020年全国春运客运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春运抢票难现象依旧会存在。尽管铁路部门已尽力增设临时列车,抽调没有任务的列车进行加车,但春运期间的运力仍然捉襟见肘。增设新列车无疑是解决运力不足问题的直接办法,但如果为了满足春运高峰需求量而增设大量新列车与配套的工作人员,春节过后新增列车便会因为需求量减少而被闲置,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近来兴起的“反向春运”无疑能为铁路总局进退兩难的处境提供一些解决方法。通过“反向春运”,不仅能减少春运高峰期间热门车次的需求量,为返乡者减少购票压力;还能更合理地配置冷门车次的资源,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也让反向春运者更优惠、轻松地购票,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助人力资源坚守岗位 春节团聚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割舍的情节,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在春节圆梦回家。像警务工作人员、列车员等为了守护祖国这个大家庭舍而弃了回小家的机会,春节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思念而非团聚。对于春节仍坚守岗位的劳动人民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形式上的鼓励,更需要实质上的温暖,而“反向春运”恰恰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了“反向春运”,无法归家的工作人员在坚守工作的同时也得以与亲人团聚,这不仅能让他们避免春运路途上的疲惫,在闲暇时他们也能带父母孩子到处游览领略城市风采、缓解思亲之情,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工作人员内心的诉求,也能促进人力资源坚守岗位更,好地发挥工作人员的劳动积极性。 (3)缓解“空城”现象 良好的公共资源与大量的就业机会是一线城市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要因素。直至2019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的非户籍人口就已达到三千万。然而,大量的外来人口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每年春节成千累万的城市务工人员纷纷回归故乡迎新年,不少城市在春节期间就陷入了“空城”现象。商铺停业、快递休息……许多公共服务与商业都处于停摆状态,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便与空虚。外来务工人员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涌现出的新型劳动大军,如何让他们在节日中过得更有意义,更愉快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重要话题。而随着选择“反向春运”的人数逐渐增多以后,即使是在人人归家处处迎春的大城市里也会出现更多外来团聚的家庭,即使是在春节也会涌现更多坚守岗位的人们,从而缓解“空城”现象,进一步完善与推进城市的发展。 (二)“反向春运”的不足之处 据数据显示,“反向春运”已连续四年增长,年均增幅约为9%,“反向春运”已然成为了过年的新方式。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选择与接受“反向春运”。如一些在大城市里打拼不久的年轻人多住在出租房或合租房内,居住空间和可支配收入有限,把父母接到工作的地方过年并非最优的选择;且春运中较大部分的人群均为农民工群体等外来务工人员,“反向春运”对于他们来说也并非完全适用。此外,部分人口较多的家庭在“反向春运”中不仅会增加开销,给他们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人数的增多也会让旅途中的安全隐患变得更大。同时,一些年纪较大、久居乡下的老年人以及年龄较小的儿童在“反向春运”的途中可能会遇到乘车、取票等困难、对大城市的适应程度与认同感也会比较低……但这并非对“反向春运”的全盘否定。“反向春运”的背后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与潮流,即使“反向春运”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群体,但它的出现无疑是为春运问题的良好解决锦上添花。解决春运难的问题不能只依赖“反向春运”等手段,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短期内却必须重视“反向春运”等多种辅助方法。通过妥善利用“反向春运”,让春运难现象有所缓解,满足群众基本的出行与归家需要是每个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总结与建议 诚然,“反向春运”的出现彰显了城市迁入者对一座城的认同感与阖家欢聚的幸福感,但这对于解决春运问题来说只是扬汤止沸,想要真正釜底抽薪解决春运难题还得从源头入手——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铁路运力与促进多种交通方式出行。一些公益機构也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多的返乡方式与机会,像广东、浙江等地便推出了“幸福大巴”的活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回家的车票。其次,铁路部门亦可以为逆行过春节的群体提供更多的票价优惠与更高质量的服务,保障“反向春运”人员能够顺利与安全抵达,让更多的人们对“反向春运”更有信心。除此之外,城市也应做好管理工作,推出更多文化惠民的活动,让外来人员在他乡也能过上年味更浓郁的新年。因为不管是春运还是“反向春运”,其背后展现的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团聚的期盼、对家的依恋;它行驶的方向都是同一个名为家的地方。只有多方群策群力,各部门迎难而上,春运这趟满载温情的列车才能开得更好、更快。 参考文献 [1]王亦然.“反向春运”身心安处即吾家[N].鄂尔多斯报,2020-01-20(003). [2]傅斯鸿.“反向春运”的正向意义值得挖掘[J].小康·财智,2019,(2):64. [3]罗丹伶.论“反向春运”产生的社会因素[J].商情,2019,(15):286-287. [4]夏金彪.铁路优惠票价能否催热“反向春运”[N].中国经济时报,2019-12-2-(006) 作者简介:莫凯悦(1998-),女,汉族,广东省,学历:本科,单位:延边大学,研究方向:朝鲜语。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