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风”之所何 |
范文 | 摘 要:“风马牛不相及”出子《左传·禧公四年》,现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历来学者对于“风”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以“自然之风”为说的“牝牡相诱”说,有以风的速度特征,和“放”的通释,推演出来的“走逸”说,甚至还有从《周易》中风的易学入手的“方位”说。笔者将从这三个角度分别切入,探析不同学说的依据之处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风马牛”;牝牡相诱;走逸;《周易》 “风马牛不相及”,原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当时齐击败蔡后想要讨伐楚国,楚国为避免征战而派使者前去劝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从原文我们可以发现这里所要论说的结果是“彼此距离的遥远导致不可抵达”。那么对于这里的“风”的概念就有了“百家争鸣”般不同的解释。 一、牝牡相诱的自然之风 该种说法起源于東汉贾逵:“服虔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1]这种说法认为,即使马和牛因同类互相引诱而追逐奔跑,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以此来表示两地距离上的遥远。但是从“风”的名词、动词等语用法,却无法依据语义引申来找到“牝牡相诱”的线索和存在。于是再回顾“风”的词义演变历程,他的本义是指“地面之上流动着的空气”,于是人们将其引伸为传播流动性强、影响广大的事物,又可以进一步引伸为作风、风度、风声信息等,如风俗习惯等。古人认为音乐对人有教化作用,如风之可以化物,故地方乐调也称为风,风又有了民歌、民谣义,[2]这些都是从其本义派生出的名词性质的意义。从本义和引申义对照可发现,“牝牡相诱”实和“风”的词义无关,更多的是一种民间猜测,“风”无“牝牡相诱”之义[3]而且马牛本不同类也很难相诱,或者说,相诱是一个概率很小的事情,所以可支持度较低。 二、走逸说与风奔说 该种说法起源于三国时杜预的《左传》注风。朱骏声 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曾指出:“风”通 “放”,义为走失[4]。指的是空间上两地距离的遥远即使你齐国走失了马牛也牵扯不到我们楚国。这种说法是从语音为切入点:作为帮母、冬部的风;帮母、阳部的放;阳旁转迭韵的冬等,这些字音近可以通假。不仅有音近的因素,在文献的使用过程中,“风”通为 “放”的典例也十分常见。如《诗经·小雅·北山》:“或出入风议”。郑笺里也出现过:“风,犹放也。”这样的字样,并且得到了后来古代训诂大家的注释青睐。但也同样受到学者联系 “相”的偏指义,而感到指代错误。进而衍生了“风奔”之说。即认为“相”应是偏指,“相”指动词“及”关涉的对象,跟动词“及”构成动宾结构。和《左传》文集中的其他文章中“相”的用法形成照应。如《左传·隐公元年》中的‘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中,这里不想见的人只是指的是姜氏,真正做到了偏指一方。于是风奔说认为“风”当训为“如风奔之速”,“风马牛不相及”即“如风奔之马(牛),(人们)难以追及”。那么是否这里的“风马牛不相及”的“相”有着偏指的特点?这便是走逸学说和风奔说发生歧义之处。 三、易学方位说 有学者认为风象征巽卦,马象征乾卦,牛象征坤卦,并且以此来表示三个不同的方位:东南、西北、西南[5]而联系文本背景我们可以得知,这里的两低指的是“齐”“楚”两地,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方位上的跨度很大,而如若真的按照卦象来观照,则可以理解为楚地和齐地的距离就像东南西北西南的距离一样不会相干。而联系文本背景,当时春秋时期《周易》也已被广泛应用。学者廖名春曾指出,以八卦取象说为理论基础的象占在《说卦》《左传》《国语》中均有涉猎。先秦时期人们往往根据这些取象来解释卦义,从而预测是吉是凶。[6]楚使和管仲“卿大夫”之流自然也是熟识易学的。从这个角度上看,易学方位说也确有道理所在。但其争议处,仍在于对“相”的理解释义上,因为这里取得仍是“互相”之意。 综上,我们从典籍原文依据和各家学说的立说之本出发入手,分析了各家学说关于“风”的释义的价值和分歧所在,也正是这些学说释义的不同使得“风马牛不相及”的谚语典故更加耐人寻味。隐藏在古语后的文学内涵也将留给后人学者更多的思考探索和挖掘。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 993 年版 及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中华书局 1981 年3月版 [2]彭小琴.重释“风马牛不相及”之“风”[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87-89. [3]徐山.说“风马牛不相及”[J].文史杂志,2001(1):53. [4]李玉平.“风马牛不相及”训辨[J].克山师专学报,2000(04):43-46. [5]邓玉凯.“风马牛不相及”新解[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7(03):115-119. [6]廖名春,康学伟,梁韦弦.周易研究史[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20. 作者简介: 初玉(1999-9),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本科在读生,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