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职教育数控课程项目改革与探索 |
范文 | 赵美娇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制造业,在国内及国际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迫切要求我们培养一批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能编程,知工艺、精操作、懂维修的高技能型人才。我院数控专业适应社会需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内容。把教育重点转到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上来。高职院校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接受职业培训、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也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我院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对我院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剖析如下。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控课程;职业技能 1 数控课程项目改革的的基本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学校周边地区的机械制造业培养中等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数控技术应用岗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重组课程体系。基于数控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成为中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人们更多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它是通过 “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 “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遇到的困难。因此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确保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课程改革则是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2 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理论教学是必要的,实践环节也非常重要,在这两方面做扎实的前提下,就有必要建立数中级工鉴定站,为学生拿证提供平台。所以有必要给学生培训Pro-E 软件,同时加大实验、实训学时,从而让学生能独立操作数控车床,并对机械加工工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对此我们对实践、 3 以实用实效为原则,精心设计核心课程内容及评价方法 3.1 根据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要求,精心制定各专门化方向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和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将单科独进、理论实践分离的教学安排,改变成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理论实践交叉融合的教学安排。核心课程的教学采用模块制,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分为机械制造概述、钳工技术基础、车工技术基础、铣工技术基础、其他机械加工常识、机械装配常识、机械制造综合训练等 7 个单元模块,每个单元都包含了机床及工量刃具的基础知识、相关图样识读、加工工艺、材料特性、检测方法等内容,并配套进行相关工种的技能培训,从而保证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 3.2 贯彻 “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即学生将来要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在教学中,简化原理阐述,删除无实用价值的陈旧内容和繁冗计算,充实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 3.3 在部分课程或教学单元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即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 3.4 优化核心课程与训练项目的教学过程。新的课程方案不仅要求任课教师专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而且要求教师具备自主处理教材以及选择教学法的丰富经验,有些综合面较广的模块式课程,也可由数名专业教师分别承担相关教学任务。 3.5 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籍管理制度,改变以课程终极考试成绩作为学科成绩的传统做法,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强化过程考核。部分由理论教学和调练项目共同组成的核心課程,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可由各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此外,学校应实行学分制管理,开设各类选修课,鼓励学生通过自选课程、参加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应的学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基于以上思路,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应体现:面向市场和企业需求,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以培养数控技术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 “应用”为宗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较大比例的实践教学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总结 通过对数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进以及校企合作,必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数控专业人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