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促进博物馆成为文旅融合有效载体的思考 |
范文 | 穆加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作为“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呈现出更旺盛的市场需求,而博物馆参观游览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产物,兼具艺术观赏、历史溯源、科学研究、教育推广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的前沿阵地与有效载体,同时也成为提升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本文试总结分析青岛市崂山区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及艺术展馆发展与管理工作现状以及推动博物馆、艺术展馆成为文旅融合有效载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博物馆及艺术展馆的发展状况 崂山辖区汇聚了青岛市博物馆、崂山茶文化博物馆、万里江茶博物馆、金石艺术博物馆、中国大洋样品博物馆、华仁输液文化博物馆、崂山自然生态博物馆、根雕艺术博物馆等10余处博物馆,以及古早文化城、如是时尚文化园、崂山书院、崂山美术馆、半岛艺术中心、佳诺艺术馆、138艺术仓库、天泰美术馆、墨非墨当代艺术馆等30余家艺术展馆,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全市前列,辐射带动和集聚发展效应明显。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兼顾功能与形式、统筹综合与专题、融合高雅与通俗,运用博物馆与艺术展馆独特的环境语言对多元文化进行艺术性诠释,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60余万人次,促进了城市发展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并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力量的有效拓展。各类非国有博物馆结合崂山文化资源的特点,积极拓展海洋类、农艺类、宗教类、奇石类等发展主题,构建起综合类博物馆与专题类博物馆相互补充的博物馆展示体系。 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融合领域不宽。旅游发展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比较普遍,文化资源基本上停留在学术研究状态,没有很好的开发为旅游产品。现有和在建的旅游景点“小、散、平”的特点比较突出,一些新推出的旅游项目,由于对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文化内涵缺乏,同质化、单一化现象严重,规模小且档次低,能够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足。 (二)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足。崂山道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茶文化更是独特的品牌,但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古迹资源较多,禀赋条件较好,但没有很好的开发与保护,可视性不强,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大部分没有变成产品进入旅游市场。一些非常好的素材没有表现形式,游客只能“闻其名”,难以“见其形”。整个文化旅游产业链短小,没有将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特产等融入其中,缺乏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的旅游产品配合。 (三)文化旅游市场体系较窄。文化旅游筹资渠道单一,大多数乡村和部分旅游景区(景点)“有旅游缺文化”,要素基础薄弱,规模小、设施少,软硬件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亟需拓宽投融资渠道和加大财政投入升级改造。文化旅游宣传促销还很乏力,营销模式单一,权威媒体介入不够,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和活动设计运用频率较低,文旅品牌形象尚未真正建立,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三、推动博物馆成为文旅融合发展载体的有效途径 一是主动了解公眾对博物馆旅游的需求。要对博物馆观众进行基本分类,比较不同类型观众在参观动机、博物馆态度、博物馆形象、参观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积极借鉴海内外博物馆旅游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及资源优势,选择极具体验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模式,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确保为观众提供有价值的游览经历。同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科技的进步为博物馆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博物馆的展陈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从而提高观众的旅游体验质量。 二是加强博物馆旅游建设模式定位研究。鼓励拓展探讨博物馆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消费模式方式构建、博物馆旅游行为及其需求等,形成开展博物馆旅游的有效路径。扩大开展公众科普活动,及时将博物馆旅游的相关政策和科技成果向社会发布,形成公众关注博物馆旅游的良好氛围。充分融入和利用科技手段、信息化方式,开创藏品展示与解说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通过数字博物馆、虚拟旅游等方式,进一步扩大都市白领、社区居民、老年人、儿童等很少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的群体来到博物馆,使其变成博物馆的新“粉丝”,从而促进博物馆旅游发展。 三是利用新科技新手段让馆藏文物活起来。在当前信息化科技时代,应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充分融入博物馆标识系统、解说系统、保护与开发当中,丰富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服务管理、开发利用方式,让博物馆能够活起来,能够在新时代融合新鲜血液,焕发新的活力,打造有温度、有情怀,并且创意十足、穿越感极强、互动性很强的活力十足的博物馆,进一步激发观众兴趣、延长驻足游览时间、增强观感和体验感。同时规划设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如咖啡厅、餐厅、工艺品展厅等,让观众参与博物馆旅游时有地方可停留、细细品味博物馆的文化和内涵。 四是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深度体验。博物馆旅游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旅游项目,在展品解释、展示布局、商品设计等方面对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要求较高。文创衍生、科技植入是提升博物馆旅游发展质量的两个重要抓手,要丰富展陈内容、推陈出新,固定展览和主题展览相结合,做到常看常新。要通过搭建各博物馆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博物馆馆际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通过节庆活动、文创集市、闯关体验、现场创意,以及博物馆“寻宝之旅”“到博物馆去旅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令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新亮点、新产品,为游客制造兴奋点、新惊喜,从而让游客观众感受到别样的快乐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是打造创意十足的文创产品。在创意为王的时代,新颖奇特、创意十足、鲜活可爱、实用性强的旅游商品能够极大地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备受游客青睐和追捧。要注重文创产品开发,将文物同文创产业相结合,以文物为原型,汲取和融入文物文化元素,设计出不同款式的旅游商品、纪念品等,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的非国有博物馆开展试点示范,允许在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依托馆藏资源,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从而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