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范文

    袁仁杰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寻求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愉快地融入信息技术学习中,并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与实践

    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潜力,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包容性。因此,教师需要能够有效地认识到兴趣对信息技术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以便学生可以改变他们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地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视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制作微课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制作,制作的方法简单快捷,也不需要去进行专门的制作培训。并且微课的出现也可以方便学生们的学习,很多学生家里都会有手机和电脑,故此在课外的时间学生也可以进行自行观看,教师可将微视频通过网络上传,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课业复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微课小视频是教师根据课本内容把学生的学习特点相结合的一种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引导,把枯燥无味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转变为可爱有趣的小动画视频,从而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课堂学习上来。加之微视频教学的时间持续性,所以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对课堂时间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把必须掌握的课文知识都能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微视频,视频里面有形色各异的字体,采用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形态展现出来。有趣的微视频可以帮助教师抓住学生的关注点,然后趁热打铁这时候教师就开始教授这节课程的重要内容,告诉学生如何使用电脑来处理汉字等。在微视频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再结尾布置相关内容的作业,让学生再课后也可以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将信息技术这门学课更好的掌握。

    二、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都在提倡以学生自己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掌握住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则是给学生答疑解惑,由此教师就更加应该培养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以及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师在讲授相关课程时,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差异和接受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课堂教学,如果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使教师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此时就可以体现出微视频的好处,如果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将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学会,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进行在学习,将不懂的知识点再次学习一次,一次不够那就再多来几次,长时间下来一定可以将知识点很好的掌握[1]。

    例如,教师在讲授重庆大学教育出版社《有趣的正多边形》这一课时,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利用简单的正多边形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小房子、小汽车或者小玩具之类的,以指导本课程的教学。在听和看的过程中,学生会认为利用正多边形来进行拼图非常有趣,可以像这样玩简单的正多边形,上信息技術课程原来是如此的有趣。创造出这种动态的教学素材,可以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强烈兴趣。课堂上,教师设计和欣赏作品胜于创造性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欣赏拼图并想象作者的创造力,以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教师注重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学课,所以对于这门学课的学习不仅需要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的讲解,还需要学生们的实践操作,才可以完全地将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很好的掌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的层度,组织学生们进行相关信息技术的微视频制作大赛,利用微视频大赛的方式,把知识在学生脑海里再一次加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自学更加深入的技术在微视频里面进行展示。除此之外,在小学信息技术这一门学课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课特点对学生进行课堂的教授。除了课本上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讲授以外,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一些微视频的实践课程,首先教师要将微视频制作的基本方式方法教授给学生,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技术操作,这样跟教授的课堂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来组织学生们开展实践活动,把一些生活中需要解决的信息技术问题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用电子设备的功能合理解决,以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尽量鼓励学生们参入到实践活动中来[2]。

    例如,教师在讲授重庆大学教育出版社《逃离时空隧道》这一单元的课程时,老师设计了基本任务——来完成“帮助小猫逃离时空隧道”的动画工作,清楚地表达了动画的形成原理,还包括了上传救援通道的功能。在小猫的救援过程中,任务继续扩大,一步一步地帮助小猫规划逃生路线,移动能量方块,然后指导学生上传“救援通道”的文件,模仿时空隧道的形成过程。在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精通使用上传文件,切换造型,滑动能量方块的操作,并有效地突破了本课“切换造型”的难点。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不应该拘泥于死板的传统课堂教学,应该结合多媒体的特点给同学们进行一个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面就将知识很好的掌握,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也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课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少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讨.新校园:中旬刊,2017(9):90-90.

    [2]高宇星.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讨.新作文:教研,2019(7):0082-0083.

    [3]李燕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探讨.明日,2017(46):267-26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