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资源配置问题 |
范文 | 李宁 摘 要:当今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革,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世界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全面深化能源领域改革,进而实现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资源错配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将从资源错配的角度,研究当前能源转型时期新能源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切入点,为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提出建议。这对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生产率、促进产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制约问题;建议 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研究少有人将资源错配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联,这是制约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资本配置扭曲会显著降低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造成国民经济的产出损失,从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这已是共识。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资源错配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将从资源错配的角度,研究当前能源转型初期新能源产业发展出現的问题,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弥补不足,这无疑对优化要素配置、提高生产率、促进产业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对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的研究中,马占龙[1]认为生产端缺乏技术支撑、消费端存在购买偏见、产业政策不合理等问题。姚劲[2]认为关键技术突破难;人才缺乏;市场不成熟,成本较高;缺乏长远的系统规划。王蕾[3]认为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虽有所缓解但依然存在;大型或尖端能源装备制造能力及关键材料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现有能源体制不利于“平价时代”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 在资源错配方面,RESTUCCIA等[4],HSIEH等[5]提出了分析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的基本模型。聂辉华等[6]指出资源错配是造成企业生产率不高的重大原因。曹玉书等[7]认为资源误置既影响了产出总量的短期值,又影响了长期生产前沿。大量文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对TFP进行了测算。鲁晓东等[8]、聂辉华等[6]认为,解决了联立性问题和样本选择问题的OLLEY & PAKES(OP)半参数三步估计法为最优选择。在此基础上,可采用企业之间的TFP离散度来衡量资源错配程度。 本研究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第二部分介绍产业的资源配置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是评述和建议。 1 新能源产业介绍及发展现状 1.1 国内外背景 在全球能源合作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清洁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国内能源依赖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未来可再生能源也将成为我国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主体。 我国正处在能源转型初期,目标是要建立一个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能源系统。国家能源局召开“十四五”电力规划工作启动会议,要求提升电力系统整体效率,推动电力绿色转型升级;全面深化电力体制及市场化改革。 1.2 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宏观经济有积极促进作用。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将推动相关部门增加就业需求,使新增的就业机会远多于传统能源行业的失业人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促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由于新能源产业链涵盖多个行业,如技术服务、电子元件、计算机等,其发展壮大将带动高附加值行业的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能源产业的运营效率将因技术成本的下降而提高,许多能源相关的高附加值服务也有了发展空间,如储能和电动汽车充电、能源数据处理等。向新能源的转变将提高整个能源系统的效率,从而使建筑和交通的能源消耗增长及终端能源消耗呈上升趋势的问题得到缓解。 1.3 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电力是新能源利用的主要体现形式,在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的电力行业,得益于特高压建设保障发电消纳,技术革新驱动成本下降,新能源开发利用将持续增强。不管是从市场的主要投资方向,还是能源绿色发展的战略规划来看,新能源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和风电装机,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海上风电国家。2021年后,海上风电中央财政补贴将全部取消,意味着中国海上风电即将提前进入平价时代。我国在新能源发电方面仍有增长空间:新能源发电占比仍低于全球均值;2019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4.76%左右,低于发达经济体。 能源转型之路艰难复杂,多种因素制约其发展,最根本的是新能源产业的资源误置问题。 2 产业的资源配置研究方法 2.1 TFP的度量方法评析 目前,针对新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专门研究较少。作为能源革新转型的关键,新能源产业的资源误置问题应受到关注。 企业生产率是企业在给定投入情况下得到产出的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企业生产率最常用的指标,通常被解释为不能由要素投入所解释的总产出中的“剩余”,反映了投入转化成最终产出的总体效率。 企业TFP估计方法有3类:(1)参数法,其优点在于方程设定更简洁,有直观的经济学含义;缺点是生产函数的设定未必符合现实。(2)非参数法,包括数据包络法和在此基础上的Malmquist指数法以及随机边界法。这类方法的优点是没有先验的生产函数设定,并且能将TFP具体分解为技术进步、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但最严峻的问题是,其实际上假定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获得约束条件下的次优效率或者实现利润最大化。(3)半参数法,即把生产函数估计与非参数估计结合起来的OP方法。其缺点与参数法类似,但有效解决了生产率与投入要素相关导致的联立性问题和生产率与退出相关导致的样本选择问题。 2.2 资源错配程度的度量方法 2.2.1 生产率的离散度 资源有效配置是指在资源约束下实现产出的最大化。资源误置则偏离这一理想配置状态。HSIEH等[5]认为如果资源能够自由流动,不存在错配,那么所有企业的生产率应该相等,因为生产率高的企业会挤出或兼并效率低的企业。于是,有关文献常使用企业间的生产率离散度来描绘资源误置的程度。企业间的TFP差异越大,资源误置就越严重。常见的TFP离散程度衡量指标为90%分位企业的TFP与10%分位企业的TFP之比,或样本范围内TFP的标准差。可以在用OP方法估计新能源产业企业TFP的基础上,先分所有制计算所有年份的TFP离散度,从而判断是什么样的企业导致了资源误置。再计算分年度的TFP离散度,判断资源错配是否得到改善。 2.2.2 生产率的分解 生产率的离散度只刻画了资源误置的大致程度,更严谨的度量需借力生产率的分解。有3种方法对新能源产业的TFP进行分解。第1种是OP协方差方法,由OLLEY和PAKES在1996年提出,其背后的经济学奥义是,若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那么贡献了更多生产率的优秀企业理应得到更多资源。OP协方差越低,资源误置就越严重。当OP协方差为0时,表明优秀企业并没得到与其生产率贡献相匹配的资源。第2种TFP分解方法(BCD)由BAILY等于1992年提出,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将横截面效应和内外部效应分开了,并包含退出和进入及在位企业的具体贡献。GRILICHES等[9]提出了第3种分解方法GR,其对产出的测度误差更不敏感,缺点是没有包括横截面效应。 3 结语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是企业生产率水平不高的重大原因,国内有关新能源产业的研究大都没有详细介绍这点,因而从这个角度探讨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状况。 要加快中国能源转型,就需要重视新能源产业的资源错配问题,提高企业的TFP。此外,进一步完善其他市场改革措施也很重要,包括改变输电定价来防止交叉补贴和跨省输电费阻碍新能源输出;通过高效的电力市场以及反映各种能源外部成本来源的税收结构,确保能源系统的经济效率;采取利于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配电网改革措施;促进绿色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等。 搭建了从资源错配角度探讨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这一研究框架,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切入点,弥补不足。但这只是研究中国新能源产业资源误置的起步。接下来将研究如何构建相关平减指数,以具体数据完成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 马占龙.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6(35):19-20. [2] 姚劲.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0):114-115. [3] 王蕾.新能源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发展观察,2019(16):31-35. [4] RESTUCCIA D,ROGERSON R.Policy distortions and aggregate productivity with heterogeneous plants[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2008,11(4):707-720. [5] HSIEH C T,KLENOW P J.Misal 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9,124(4):403-448. [6] 聂辉华,贾瑞雪.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J].世界经济,2011,34(7):27-42. [7] 曹玉書,楼东玮.资源错配、结构变迁与中国经济转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2(10):5-18. [8] 鲁晓东,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经济学,2012,11(2):541-558. [9] GRILICHES Z,REGEV H.Productivity and firm turnoverin israeli industry:1979—1988[J].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5(65):175-2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