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研究 |
范文 | 胡清斌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尤其是高质量就业,一直是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关注的焦点,关系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因此,构建一个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质量就业;高校;服务体系 基金项目:2019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就业服务体系研究”(YGJ1934) 1 概述 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这就涉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所以,要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就必须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反之亦然[1-2]。就业形式越发严峻,国家提出新要求,如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高水平就业并构建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与国内高校目前的就业指导服务状况不同,国外高校就业指导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如高校和社会设有专门的指导服务机构,服务理念强、人员素质和质量高,具有非常完善的课程设置,并对就业者实施全程化、全方位的指导,能提供更加丰富和完善的就业服务,能提供职业规划、就业培训、实验实训、创业评估、心理辅导、就业信息提供等服务内容,高校与社会机构、服务机构联系更加密切[3-4]。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各介入主体都能有效地发挥其职能,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人职匹配,使每个高校毕业生都能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5]。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党和国家、社会、高校、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共同去协调完成的任务。 2 影响高质量就业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因素 2.1 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决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它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包括高校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的方式、学科的课程设置等方面。高素质人才在就业过程中能更好地搜寻到人职匹配的工作,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项问题并顺利地完成工作,体现个人的专业价值,提高个人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所以,高校要不断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2.2 专业是否对口 专业对口指的是高校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与学校专业所学内容一致或相符,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只要在工作过程中能将大部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就可以认定为专业对口。工作专业对口会使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处理专业问题,更专业地完成工作,发挥高校毕业生的最大社会效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 2.3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影响就业质量的高低。假如没有就业指导,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会非常盲目,无的放矢,无法对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无法搜寻适合个人的工作岗位。就业指导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应聘的技巧、用人单位信息及招聘信息、求职的心理、就业政策的了解、职业素养的提升、创业培养评估等。高校在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更加注重对各项内容的详细解读和指导。 2.4 实训实习 实训实习指的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提供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使所学知识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并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调查得知,用人单位往往更加乐意聘用有实训、实习经验的毕业生,因为他们更容易对工作上手,能更快地处理工作问题,减少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同时,通过实训实习,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能更好地找到适合本人专业和喜好的工作岗位,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就业。 2.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非常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中仅注重政策宣传解读、就业信息收集、应聘技巧培训,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质量就业的促进作用,最终造成毕业生心理素质偏差、综合素质不高、价值观不正确等问题。因此,高校需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路线的了解,加强学生在遇压时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健全的人格,这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尤为重要。 3 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人才培养不符合市场需求 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调查发现,超过30%的高校毕业生希望获得应聘技巧和用人单位的信息,这证明高校在就业服务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更加完善就业服务内容,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培养不符合市场的需求,与市场需求脱节。 3.2 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存在问题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专业课程设置落后,存在“大而全”的缺点,学生基本素质差别不大,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难以培养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其次,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水平不高,素质低下,就业指导流于形式,缺乏对不同毕业生就业群体的精准指导和信息跟踪。最后,高校没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缺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就业心理、道德素养、职业素质、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 4 提升高校的就业服务效能 为实现高校学生党高质量就业,提高高校的就业服务质量,可以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就业指导人员能力、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等方法,促进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4.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1)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高校要培养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变革高校考试模式,放弃“唯考试评价”的传统人才培养机制,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制定更加完善的考评机制,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2)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监督教师在教学内容收集及备课、上课过程中是否注重融入学科最新理论和思想,提高教师对新知识的敏感度和更新能力,将学科最新知识、最新思想、最新理论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強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 (3)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大学之大,在于兼容并包,海纳百川。高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对社会开放,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进行育人教育,共同培养高校学生的各项能力。 4.2 提高就业指导人员能力 (1)优化指导人员队伍。高校不仅要配备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教师,还要配备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教师,如思政教育、法学、心理学等,培养一支知识多元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能力。 (2)借鉴、学习国外就业指导服务经验。高校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校就业指导相关人员到发达国家进修和考察,学习先进的就业指导知识和经验,借鉴先进的就业指导模式和方式,并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3)完善就业指导人员奖惩制度。应成立就业指人员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就业指导人员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汇总学生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就业指导人员。高校应对就业指导工作表现优异的指导人员给予适当的荣誉或物质奖励。 4.3 加强就业服务实训实践指导 (1)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与监督作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提供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实训实习岗位,积极与高校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增加各类实习岗位。同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宣传,改变用人单位对“实习于己作用不大”的观念,积极增设实习岗位。 (2)高校要重视对学生实习的管理。高校应该制定实训实习规章和制度,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构建本校的实习体系,从学校层面形成一种重视实训实习的氛围,在这种大的氛围下,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会认识到实训实习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所有学生建立实训实习档案,以便更加精准地对学生的实训实习进行指导。 (3)高校要加强校友尤其是优秀校友之间的联系,开放校友联系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优秀校友进校座谈,以其亲身的实践经验传递给在校学生各种市场信息和社会信息,以便更好地构建大学生实习实践体系。 4.4 加强创新创业素养教育 (1)目前,“创新创业素养”课程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教育的主要抓手,但这远远不够,可以通过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活动与教学内容的长效融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提升双创能力。 (2)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师监督和引导机制,促进双创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并将其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同时可以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优秀的创业人士进课堂,讲述其亲身经历,使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创新创业的内容,并为个人发展积累经验。 (3)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可以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模式实践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提高学生创业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创新创业科研项目和课题,并走出学校,参加市、省、国家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 (4)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高校可以通过利用自身科研优势与企业“联姻”,在企业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实践基地、创业教学基地等。 4.5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服务的促进作用 (1)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除了知识不断积累外,也是心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引领,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及思想变化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意志品质教育,更能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塑造超强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不怕失败的心态,使其正确处理在求职和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通过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爱国主义理论、国情政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3)高校要鼓励思政教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不要局限于灌输和说教的方式,要灵活运用各类新媒体手段,例如网络,打造微信、微博、QQ群、论坛、直播等多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5 结语 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前提,高质量就业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就业服务质量的最终体现。我国经济新常态及面临的国际形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提出了更新的高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仅影响毕业生个人的利益,还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高校要不断总结学生就业的经验,研究提高高质量就业的方法,不断完善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新国.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路径探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5):50-53. [2] 张家蔚.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院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27):9-10. [3] 梁君春.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D].广州:广东财经大学,2016. [4] 胡国顺.新形势下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6(4):123-124. [5] 李陈亚.浅析大学生高质量就业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8(14):57-5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