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产教融合的空中乘务专业实训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
范文 | 刘军凯 摘 要:空中乘务专业是对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为了提高该专业的实训教学水平,相关院校要加强和航空公司的合作,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目标进行深化改革。在此环境下,基于产教融合的空中乘务专业实训中心(以下简称“乘务实训中心”)能够为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基于此,对产教融合的内涵、产教融合乘务实训中心的意义、作用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对基于产教融合的乘务实训中心建设与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为乘务实训中心的建設和运行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空中乘务;产教融合;乘务实训中心;建设和运行 基金项目:滨州学院实验技术研究项目(BZXYSYXM201910) 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在此教学理念下,各大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各大职业中专、大专院校要改革和创新现有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学校和相关企业合作开展专业教学的新模式。其中,产教融合型的实训基地将是新教学模式非常重要的平台与载体。本研究将对基于产教融合的乘务实训中心的建设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 乘务实训中心建设的迫切需求 空中乘务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熟练掌握民航空中服务操作与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从事国内外航空公司的空乘服务、地勤服务及民航商务工作的高等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乘飞机出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投入使用、C919大飞机即将投入航线运营等,使我国正在积极地由民航大国转变成民航强国。中国民航行业的市场逐年扩大,预计未来10年,我国民航业将呈现“井喷”式发展,民航业急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操作技能强的高级应用型航空服务人才。 基于上述需求,国内开设空中乘务专业/方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都应该深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的改革,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首要培养目标,建设乘务实训中心,改善实训环境,提高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其中,基于产教融合的乘务实训中心能够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的相互对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空中乘务人才。 2 产教融合的内涵 2007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刊登介绍了青岛技师学院、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职业教育情况,使用了“产教融合”这一概念,但是没有明确指出产教融合的内涵[2]。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促进产教深度合作”的要求。这一概念逐渐演化为“产教融合”[1]。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颁发的《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省(区、市)激励措施》《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等都从法律规章的角度积极鼓励学校和相关企业开展产教融合[3]。 “产”是产业的简称。相应地,“教”是教育的简称,一般指专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2]。产教融合主要指综合每个区域/地方实际的经济发展要求,对职业中专、大专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严格遵循行业/产业的需求对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等进行调整,从而将产业的实践教学与学校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现代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作用,达到企业和学校两者完美融合的状态,真正实现产教融合[1]。 3 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的意义和困境 现在大部分职业中专、大专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都会建设相关的实训中心。但是绝大多数的实训中心都是以学校作为单一主体,没有整合企业的资源。整合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和力量建设产教融合的实训中心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使培养的学生真正契合企业、行业的需求,能够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效果[4]: 3.1 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在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设置上能够与企业需求相吻合,保持良好的衔接性;能够借助企业塑造真实的实训环境、将企业实际的生产任务等作为实训标准,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3.2 有利于打造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力量 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能够从企业内部引进一批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训性较强的课程,学校的专职教师承担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训性较弱的实训课程,从而形成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力量。 3.3 有利于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稳定的高就业率就是重要保障。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能够培养出一大批校技术过硬、实践操作能力强、真正符合航空公司岗位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保证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找到和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学校甚至可以和相关企业签订订单,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公司的无缝衔接,毕业即就业。 通过文献查找和考察院校,发现目前很多院校的产教融合实训中心的建设和运行除了具有以上几个优势之外,还存在以下几种困境:(1)学校或者企业合作意愿不强,积极性不够;(2)教师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3)缺乏实训教材、实训内容较为单一等[5]。 4 基于产教融合的乘务实训中心建设和运行机制研究 由于空中乘务专业对乘务实训中心的迫切需求及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所产生的巨大意义和面临的困境,现就基于产教融合的乘务实训中心建设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4.1 基于产教融合的乘务实训中心建设研究 4.1.1 签订合作协议 针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常见的学校或者企业合作意愿不强、积极性不够这一问题,产教融合乘务实训中心在建设之初应当在充分考虑学校和相关航空公司双方利益的基础上,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如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协议),并在合作协议中对学校和航空公司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细化。 4.1.2 学校和航空公司共同出资 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主要在学校里开展,所以,学校要根据合作协议提供场地并建设乘务实训中心的主体建筑,保证乘务实训中心的水电暖等基础设施正常运转。由于乘务岗位的特殊性,需要进入大型乘务模拟舱进行长时间的岗前培训并经过严格的考核,合格后才能承担乘务员岗位的工作。大型乘务模拟舱(如撤離训练舱、服务训练舱、安保训练舱、消防灭火舱等)价格昂贵,特别是高规格的动态撤离舱价格都在千万元以上,一般学校无力购买。根据合作协议,航空公司要出资购买相关的大型实训设备投入到乘务实训中心,建设相应的实训室,学校和航空公司共同负责大型实训设备的保养维修。此外,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会耗费氧气面罩、安全带、机用灭火器、撤离服、毛巾等易耗品,这部分物品价值不高,但是在市面上不易购置到,所以,航空公司应该提供渠道,由学校来购买这部分耗材。 4.1.3 多方合作建设综合型实训中心 学校还可以根据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需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毕业生的自主选择,让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符合更多航空公司的需求,在乘务实训中心合作建设礼仪实训室(与礼仪培训机构等)、化妆实训室(与美妆培训机构等)、形体训练室(与舞蹈培训学校等)、航空救护室(与红十字会等)、航空文化培训室、乘务英语口语训练室等用于实训教学的开展。 4.2 基于产教融合的乘务实训中心运行机制研究 4.2.1 共同制定实训教学规范性文件 乘务实训中心运行过程是空中乘务专业实训教学的直接实施过程,直接关系到空中乘务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的高低。根据航空公司对于乘务员的实践操作技能的需求和学校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航空公司和学校应该共同制定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训教学方案、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和方法。 4.2.2 航空公司派兼职教师投入到实训教学 在真正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航空公司可以选派实践技能强的乘务教员/乘务长到学校做实训教学的兼职教师,承担部分实训性较强的课程,例如“客舱服务与管理”“客舱应急事件处置”“紧急撤离”“客舱服务礼仪”等实训课程;也可以对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提升校内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校内教师可以向航空公司兼职教师传授教学技巧和方法,丰富其教学手段,提升其教学水平,让学生们更有效地学习乘务实践操作技能,做到优势互补。 4.2.3 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 学校在保证空中乘务专业理论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引进有乘务长或者乘务员工作经验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训教师;选取部分校内教师进入航空公司乘务员岗位进行定岗锻炼或者进修;让部分校内教师到权威机构(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接受航空乘务教员培训,丰富教师的乘务员岗位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 4.2.4 立足长远发展、获得行业认可 学校和航空公司根据乘务实训中心的发展情况和实训教学开展情况,可以向民航局提出申请,经局方审核通过后,航空公司可以将客舱乘务员的初始培训前置,放到乘务实训中心开展,经乘务实训中心培养的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可以直接获得《客舱乘务员初试培训合格证书》。学生毕业后直接上机从事客舱乘务员岗位的工作,缩短其入职后的培训时间,延长其职业生涯,减少航空公司的培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学校可以借机扩大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更多的航空公司合作开展实训教学,承接更多航空公司客舱乘务员的初始培训任务。 5 结语 基于产教融合的乘务实训中心的建设和运行能够为民航业培养实践技能强、理论水平高、业务熟练的空中乘务人员,既提高了航空公司乘务员的业务水平,又改善了相关院校的空乘专业学生的培养环境,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为规范整个空中乘务员培养行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建议。 在乘务实训中心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困难和矛盾,学校和航空公司应本着为行业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精诚合作,共同解决这些困难和矛盾,为提高整个民航业空中乘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溢艳.产教融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及其运行机制[J].文教资料,2018(7):131-132. [2]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3] 曹忍忍.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综述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56-59. [4] 庄西真.产教融合的内在矛盾与解决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9):81-86. [5] 徐家庆.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策略及实现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79-8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