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打造生态人居环境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摘要:实现全域旅游,走“绿色崛起”之路,首先就要创造一个整洁、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生态人居环境的内涵及海南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域旅游背景下建设海南生态人居环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全域旅游;海南;生态人居环境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7)12-0066-0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海南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及区位优势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际旅游岛的建立拉动了海南的经济增长特别是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对生态环境、人文社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則将国际旅游岛建设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简单地说,全域旅游,就是将整个海南岛都变成旅游目的地,让海南岛上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满足相应的旅游需求。建设国际旅游岛,其实就涵盖了全域旅游的所有内涵。而要使海南变成全域旅游的目的地,其中一个最为基本的条件,就是把海南岛上的所有空间都打造成宜居宜游的生态人居环境。 一、全域旅游需要的生态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工环境,一是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主要是根据人的需求建造起来的环境,包括住房与配套设施,以及由住房与配套设施组成的社区;自然环境,则指人居住地的自然物质条件,包括当地的土地植被、水与空气等天然的东西。良好的人居环境,就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而构成的具有生态意义的新环境。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往往是融非生物环境(如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和生物环境(如动物、植物等)于一体的新环境。换言之,生态人居环境,既包括良好的人工环境,也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 (一)生态人居环境:全域旅游的基本元素 什么样的人居环境方可称之为生态人居环境?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人居环境的绿化面积至少要保持在20%以上,环境中居住者人均占地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在人居环境里,有多种动、植物,其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以及噪声控制、污水处理都能达到国家相关环境标准。而且,其社区规划设计、建筑设施、资源节约等方面都优于一般人居环境,是一个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旅游发展到现代,已经成为一种休闲养生的活动,特别是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旅游的功能更是倾向于这个方面。很多时候,观光旅游已经让位于休闲旅游。休闲旅游,需要满足游客需求的不只是赏心悦目的风光,更是适宜人居的环境。而最适宜人居的环境,则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休闲旅游,就是让自己脱离喧嚣纷扰和拥堵竞争的社会工作环境,让身心有一个安逸的休憩之处。如果休闲的环境还不如平时居住的环境,又如何达到休闲养生的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旅游成了人们的一个重要需求。而且,当前人们旅游的需求,不仅仅满足于观光览胜,还希望满足休闲保健的需求,而休闲保健,则对居住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在休闲旅游目的地,居住者的生活与自然融合,营造融于景观的建筑群体、优美宜人的林荫道路、安全舒适的空间场所、人性化的居住庭院。而且,这样的环境还会充分利用项目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生态景观,从而形成生态风情浓郁的休闲居住环境。 (二)建设生态人居环境,让全域旅游更富绿色 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就是充分考量到海南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打造全域旅游品牌,以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旅游需求。事实上,随着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的全面深入实施,海南已经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品牌,前来海南的旅游人数由2009年的2200多万人次,跃升到2016年6000多万人次。而每年在海南过冬的长时间旅居的老年游客亦多达数百万人次。许多游客的兴趣也由观光旅游转移到休闲旅游,海南传统的旅游景点根本容纳不下激增的游客,全省各市县都成了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全域旅游已成必然。 我们知道,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把海南建成海南人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国际游客的旅游天堂。这三大目标指向,其实就已经包涵了休闲旅游的要求,也包涵了全域旅游的内涵要求。或者说,国际旅游岛即全域旅游目的地。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其实就是让国际旅游岛的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也就是说,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让整个海南具有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不能称之为全域旅游。而且,全域旅游相对观光旅游而言,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更高。用现在的话说,既要吃得生态环保,也要住得生态环保。这就决定了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生态人居环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打造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就能让全域旅游更富绿色。 (三)海南具有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的独特优势 海南打造生态人居环境,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这里,有人戏称“插根筷子也长叶”。这里气候适宜,生态良好,尽管为谋求发展,对生态环境有所损害,但相对其他一些发达省份因发展而变成“癌症村”的地方,海南对生态环境损坏的程度,还没有伤及其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特别是坚持生态立省近二十年,使海南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在全国的最好水平。在当前生态环境普遍恶化、在一些地区雾霾几成常态的情况下,海南仍然具备打造生态人居环境的优势条件。这些,都为海南打造生态人居环境提供了优势条件。 海南四面濒海,是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植被生长良好,很多树木,不论什么季节,扦插即活。因为属于海洋性气候,这里常刮东南季风,不会受其他地区污染空气的影响。这里降水充沛,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适宜人居。尤其适宜身体亚健康或者心脑血管退行者居住。不否认,国内还有一些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如西藏、云贵高原一带,但是那里属于高原地带,如非长居人口,在那里多少会有一些高原反应。而且,因为陆地距离近,雾霾的相互影响也要严重一些。因此,很多时候,海南成了内陆人躲霾的首选之地。 二、天然生态环境与生态人居环境的现实反差 具有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的优势,但不等于就能建设出生态人居环境。从实际情况看,海南天然生态环境和生态人居环境的反差,主要体现在: (一)地域生态资源有待纳入生态人居环境开发之中 在科技革命浪潮汹涌的当代,生态资源中最有开发前景,且在开发中不会造成环境破坏的,是光热资源。在一些发达地区打造的生态人居环境里,就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光热资源,最典型的是太阳能的利用。海南是中国仅有的热带海洋资源,又是阳光之都,年日照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是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份,为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目前海南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率依然非常低。至2016年,在精准脱贫的攻坚战里,全省也只有少数几个农村,将家庭光伏纳入扶贫项目。 沼气发电项目,也是可用于生态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海南的气温,是催生沼气的最好资源。而且沼气发电,也是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亦可以成为生态人居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以往,海南在许多农村进行过沼气发电的试点,按说其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广泛推广,但至今未能推广开来,即使那些试点,能够坚持下来的亦是为数不多。 此外,海南四面临海,海风八面来,风能的利用也可成为海南的强项,但是,亦不知何种原因,风力发电至今未能成为海南的一道风景线。 (二)人居环境建设须强化生态功能 生态人居环境的生态设计,一般要满足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生态设计要无污染、无危害、可循环利用;二是生态人居环境建造要本着节约能源、经济高效原则,建设时要降低对各种资源的消耗,并对资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在海南,为适应国家旅游岛建设,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加大了对生态的要求。而一些人居环境的建设者,重点是那些房地产开发商,虽然也意识到社区“绿色”“生态”的理念,有助于房屋的销售,并且在广告宣传中也反复强调自己开发的楼盘是生态人居。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人居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全面,只是在形式上体现出生态,其排水排污设施却解决不好,忽略了生态人居的其他因素。例如,一些小区虽然设计得很生态,但是与小区周边的环境又显得不协调,或者说,因为大环境的不生态,最终也影响着小区的生态。因此,生态人居环境还要将其范围扩展得更大一些。 (三)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亟待强化 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需要有良好的生态意识的居民。否则,即使再好的生态人居环境,其中的居民不珍惜,或恣意糟蹋,最终生态人居环境也会变得不生态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在生态人居环境中,设计建造好的绿地被硬化成家庭的小亭园,或者是运动场地。在一项调查中,绝大多数居民虽然能够保证垃圾不乱扔,但对于垃圾分类的要求,几乎都没有做到。虽然街道上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少有人按照垃圾桶的标志要求扔垃圾。因此,当前亟需提高海南居民的整体环保意识,开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宣傳教育工作。 三、建设与全域旅游相促进的生态人居环境 全域旅游对旅游产业要求是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全域旅游的着力点并非是旅游景观,而是生态人居环境,即提供更多的休闲度假的住所。建设生态人居环境也是为全域旅游夯实社会基础。而要想让海南成为最佳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也必须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人居环境。 (一)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建设生态人居环境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并非一下子将海南全岛都变成全域旅游目的地,而需要规划先行,根据不同地域的不同旅游资源秉赋,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并有重点有步骤地分步实施,而决不能一哄而上地再来一场房地产泡沫,去修建一幢幢空置楼。特别是广大农村,要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人居环境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在保持当地生态特色的基础上,建设与全域旅游相适应的生态人居环境。 由于全域旅游背景下生态人居环境建设,是指与全域旅游相关联相协调的宏观生态人居环境,这样的生态人居环境的建设会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规划设计生态人居环境时,要做到多规合一、多规相融。在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刘赐贵同志4次提及“多规合一”,既肯定了“多规合一”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又凸显了“多规合一”的体制机制等优势及现实作用,并对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而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的规划先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二)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面积,为生态人居再添绿色 城市是人居最密集的地方,城市生态指标直接影响着生态人居环境的质量。海南的植被覆盖率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城市绿化率却并不靠前。作为中国的两个热带地区之一,海南的人口及建筑物的密集程度远高于另一热带地区——西双版纳,但城市绿化率远低于西双版纳。特别是近年来海南城市化速度加快,不仅县市城区面积扩大,而且崛起众多的小城镇。城镇居民人均占有的绿化面积明显降低。特别是一些新兴的小城镇,楼盘快速扩展,而城镇绿化却没有赶上楼盘建设的速度。新兴城镇不见绿色树林,唯见灰色的楼房森林。因此,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让城市绿化同步进行,甚至可以先种树、后建房,这样楼房建好,树亦成荫,生态人居环境一步成型。 (三)防污治污,抓住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着力点 当前,海南的自然环境基础优良,但人居环境却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污水、废气、固体垃圾等。这一些都影响着全域旅游规划的推进。或者说,建设与全域旅游相应的生态人居环境,必须着力抓好防污治污。第一是治理污水。截至2016年底,海南全省污水处理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尚有不少污水处理厂排污未达标,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力保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农村污水处理率达30%左右。第二是无害化垃圾处理。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必须做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要做到这一点,当前最要紧的事情,就是让全体居民懂得并能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收集,杜绝乱扔垃圾现象。第三是积极实施清洁能源政策,对废气进行综合治理。 (四)建设“两型”社会,有效利用生态资源 海南是中国所属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全省陆地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按照2016年底的统计人口数量,具有海南居民户口的人数已达875万以上。如果加上常住的外来人口,海南常住人口已经突破千万。在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并不丰富的省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意义十分重要。事实上,建设生态人居环境,“两型”社会也是必然选择。因为资源匮乏,就应该节约。因为生态资源的脆弱性,必须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之。这样才能保持生态人居环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当前,海南亟待节约的是土地资源,亟待保持友好关系的是生态。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就应该按照“两型”社会的要求,尽最大努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同时,在建设人居环境时,要把对人居环境的生态破坏降到最小范围。此外,要节约岛上水资源。 (五)把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纳入法制轨道 生态是生态人居环境的基本前提,没有良好的生态,生态人居环境只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建设生态人居环境,首先要保护好生态。当代,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不仅国家制定了相关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在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在海南,建设生态人居环境已經成为推进全域旅游的一个重大举措,把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纳入法制轨道也是当务之急。自从海南提出生态立省战略之后,陆续制订了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而当前最需要抓的两点:一是完善已有的生态环保方面的法规,加强地方法律法规的适应性和操作性。二是加强执法力度。对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的相关项目,要严把环评关。对于打着建设生态人居旗号破坏生态环境者,要依法严惩。总之,要通过法律规范,使生态人居环境真正成为全域旅游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樊安群.海南建设生态省的条件与意义[N].海南日报,1999-06-07. [2]侯小健.海南.绿色的邀请[N].海南日报,2002-04-08. [3]余枫.海南也缺水要节约用水[N].南国都市报,2010-3-23. [4]林其标.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9(10). [5]黄天其.生态人居环境建设与绿色化学[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 [6]聂梅心,夏心龙.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3). 作者简介:李志玲(1970-),女,湖南益阳人,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 (责任编辑:薛耀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