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卢卡奇对阶级意识的考察 |
范文 |
摘要:阶级意识理论是卢卡奇在《阶级意识》一文中阐述的主要论题,在这篇文章中,卢卡奇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出发来对阶级意识进行考察,阐述了阶级意识的涵义,并分别对前资本主义时期与资本主义时期的阶级意识进行了考察。卢卡奇对资产阶级的“虚假”阶级意识进行了揭示和批判,对无产阶级摆脱资产阶级物化意识的影响、形成本阶级能动的革命的阶级意识提出了要求。要认识到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局限与贡献,这是分析《阶级意识》一文的意义所在,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阶级意识;卢卡奇;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19-0073-03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卢卡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虽然这本书还有不少失误和不完全成熟的地方,但它确实是卢卡奇走向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在此书中,《阶级意识》一文占有重要的地位,阶级意识问题是卢卡奇阐述的一个重点问题。因此,深入考察《阶级意识》中关于“阶级意识”的相关论述,能够给予人们理解卢卡奇思想的钥匙。卢卡奇在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他的阶级意识概念,论述了阶级意识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其历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阶级意识的涵义 卢卡奇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出发对阶级意识进行考察。他认为,要阐明阶级意识,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阶级”。马克思没有对“阶级”概念的内涵作出定义,这对理解阶级理论,特别是理解无产阶级的理论和用理论指导实践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这也给之后阶级理论的研究带来了困难,但马克思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以辩证的方法考察现实社会,形成了他关于阶级的观点,给研究者以启发,这是马克思的巨大贡献。 卢卡奇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意识来表达“阶级意识”的涵义。他认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地僵化地解释历史,有目的、有企图地将现存的社会结构认为是“取得了社会生活的自然形式的固定性”[1]93,是永恒的自然规律。资产阶级没有考察社会历史结构的实质起源——发端于实际经济关系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用非理性的统治来解释社会与历史,大加赞美资本主义,但现实却是在资本主义统治下人们受奴役的事实,资产阶级把这种矛盾解释为社会物化的必然结果。卢卡奇指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抛出的两难困境问题进行了批判,马克思认为不是物、不是社会既有的情况去控制决定人们的行为,而是人在社会历史中起作用,是人们之间的关系去控制社会的运动。这样,卢卡奇揭示出资产阶级的意识实质上是一种“虚假”意识。资产阶级从个体出发来进行具体研究,脱离了一个具体的总体的社会,因而看不到人们的力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无视社会的发展,所形成的“虚假”意识无法表达人们实际所感。资产阶级“虚假”意识不能达到对经济结构的科学认识,也不能采取科学的办法来解决出现的理论和实际的问题,否则,也就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自我否定,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秩序,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一旦社会出现危机,资产阶级必然会模糊化处理。只有把意识和整体的社会而不是和个体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思想。在卢卡奇看来,阶级意识是基于社会关系的理性表达,是与一定社会存在相联系着的“总体的阶级”意识,是一种整体的意识。阶级意识是阶级生产、经济、社会地位的综合反应。 二、对阶级意识的考察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阶级意识 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各个阶级的阶级意识还不清晰。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等级制的存在,经济因素和其它因素糅合在一起因而显现不出作用。各个阶级以及阶级内部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相比于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联系要弱得多,甚至即使受到政治变动的影响,也不能触动这种经济联系。资产阶级不能意识到自身的社会地位,这时并不具备产生阶级意识的客观可能性,这个时期的阶级活动的动机背后的动力只能是盲目的,而不能被真正意识到。只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级制逐步地瓦解,阶级意识才能逐步地形成。 (二)资本主义时期的阶级意识 1.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阶级意识 到了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成为“纯粹的阶级”,有自觉形成阶级意识的客观可能性。其他阶级由于还与前资本主义的等级社会的某些因素有着联系,其在阶级生产中社会地位变得模糊化,因此无法自觉形成本阶级的意识。卢卡奇以小资产阶级和农民为例进行了说明。小资产阶级的意识确立的目标是为了缓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不是体现本阶级的利益关系。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因此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变得越来越与实际不符。农民由于自身的生活方式,使得彼此间经济的联系较少,难以形成统一的力量。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农民的意识相比起别的阶级来说更多变,在不同时期甚至可以完全对立。卢卡奇认为,这些阶级的意识实际上都不能被称为真正的阶级意识,因为这些阶级的意识完全依靠“纯粹的阶级”或领导他们的政党的启发。 2.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1)辩证矛盾 卢卡奇揭示出,为维护阶级利益,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会陷入自身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从历史、政治、社会学、意识形态等的角度都可以表现出来。这是一种辩证的矛盾,资本家违背了社会原则,总是想获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造成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对抗。资产阶级意识到了这种辩证的矛盾的存在,但这种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自身的局限性造成的,所以资产阶级无法认识这种矛盾,因为如果要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意味着不再用资产阶级的立场来观察,“也就将意味着资本家阶级的自我否定”[2]111。 (2)虚假的意识与虚伪的意识 资产阶级的意识只涉及社会经济结构表面的论述,资产阶级以碎片化、客体化、模式化来解释社会,无法超越物化模式,没有能力揭示表面现象背后的动力。当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手登上历史舞台时,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辩证矛盾加剧了,由“虚假的意识”发展成为“虚伪的意识”。资产阶级只能更加自圆其说地来解释社会,力求让人们的思想受制于他们的解释。随着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日益发展、阶级斗争的爆发,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虽然资产阶级也尝试做一些改变,越来越尝试体现组织性、计划性,但这些改变已无法从根本上拯救资产阶级的统治。 3.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1)庸俗马克思主义者与历史唯物主义 卢卡奇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在阶级意识的斗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资产阶级“虚假”意识不可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甚至这种意识还拼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而对于无产阶级,一旦真正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决定性武器,越是能取得意识形态斗争的胜利。卢卡奇批评到,庸俗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充分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这样就把自己的意识降低到资产阶级的意识水平。庸俗马克思主义者完全没有发挥无产阶级具有的优势——从整体出发来观察社会并采取行动,只把斗爭局限于个别事件当中,这样就无法把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作为行动的指南。资产阶级由于维护统治需要创造出“虚假”意识,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具有矛盾,庸俗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的现实情况却也是存在矛盾的。他们的意识、理论和所采取的行动是相冲突的,而且这种矛盾随着一次次阶级斗争的发生而不断加剧。 (2)意识形态的辩证矛盾 卢卡奇指出,无产阶级由于受资本主义环境下物化关系的侵蚀,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还不能够统一起来,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指导下的斗争——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是相分离的,表现在无产阶级只追求经济,没有掌握领导权,使得每个阶段的个别目标与最终目标也是相分离的。这样的情况造就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辨证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无产阶级必须将个别目标与最终目标统一起来,提高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自觉能动性,要实现自觉的自我扬弃,通过自觉的斗争去摆脱无产阶级现在自身存在的“虚假”意识,达到真正地改造社会的意识。卢卡奇认为,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必须得解决这种辨证矛盾。无产阶级对自身阶级地位的把握,需要在眼前的局部利益中感受出来。卢卡奇指出,不应该拘泥于局部斗争的结果,不论结局如何,都应发挥眼前的局部利益的促进功能——向实现最终目标前进,而能否发挥这个促进功能取决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成熟程度,无产阶级要意识到,不仅仅是追求斗争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反对产生斗争的原因——现存的社会制度,所以每一次为眼前的局部的利益的斗争都应当以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为目标。 (3)机会主义 卢卡奇对机会主义进行了批判,认为机会主义的理论阻碍了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卢卡奇认为,机会主义的错误根源于只是从结果、部分、表现而不是从原因、整体、本质出发去进行斗争;不把眼前的局部利益跟最终目标联系起来进行斗争,使得无产阶级在行动上缺少了统一性。无产阶级真正的能动的阶级意识是能够形成自身的统一性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但在资产阶级统治的时代,这种统一性还不能够直接显示出来。资产阶级将资本主义的理论和行动方式强加给无产阶级,一旦无产阶级没有发现资产阶级的“虚假”并受之影响,具有完全不同组织的无产阶级就很难联合起来进行统一的行动。在社会发展的正常时期,这种统一性也是存在的,但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促使这种统一性真正地凝聚起来,因此不能创造出什么实际的结果。只有在严重的危机时期,这种统一性才能被激发出来。在这时期,无产阶级的命运以及整个人类的命运,都取决于无产阶级是否能够把握住这种统一性,联合起来进行斗争。危机的表现以及对无产阶级的影响是相互分离的,此时无产阶级各阶层的阶级意识当中也具有一种孤立性,因此必须得超越这种孤立性,实现无产阶级的各阶层、不同的组织的联合,并且这种联合在危机时期才具有可能。事实上,无产阶级已经感觉到了超越孤立性的阶级意识的必要性。机会主义的理论无视社会发展的要求,阻止无产阶级实现自我扬弃,阻止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去促进社会发展,企图把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降低到起初的水平,并掩盖无产阶级的目标,不断引导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4)空想主义 卢卡奇肯定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理论的贡献,认为马克思为驳斥各种错误的意识学说做了不懈的努力,阐发了无产阶级的意识理论。卢卡奇赞同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意识不是一种彼岸性的存在,而是此岸性的存在,并且这种存在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意识是能够起指导作用的,它的任务是改造世界。马克思达到了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批判,实现了意识从彼岸性向此岸性的转向,使得意识能够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无产阶级没有意识到关于政治的意识是与关于经济的意识是相互联系的,关于政治的观点必然会影响到关于经济的观点。另外,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还不够充分发展时,无产阶级也将文化问题置于一种孤立的地位之中,没有意识到文化与本阶级利益、与社会总体的组织的关系,没有将文化与社会整体发展联系起来,因而在文化领域也是具有空想主义思想的。这体现了阶级意识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有不同的认识层次,如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认识层次是不一样的,具有差异性。空想主义依然存在,无产阶级需要为完全克服空想主义思想做出努力。 总之,卢卡奇强调历史的发展必然会将领导权交给无产阶级,但无产阶级必须形成“有积极作用的阶级意识”,成为“自为的”阶级,才能拥有领导权。在发展的过程中,阶级斗争的和平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意识会延长无产阶级痛苦的时间、加深无产阶级痛苦的程度。无产阶级必须愈加形成自己成熟的阶级意识,减少经受的痛苦,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无产阶级必须要勇于自我批评、自我扬弃,解决意识形态的危机,认识到自身是克服资本主义的决定力量,若无产阶级意识达不到这种程度,则很危险。因为无产阶级不仅仅是要和敌人作斗争、和摆脱资产阶级的“虚假”物化意识作斗争,同时也是需要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作斗争。无产阶级只有扬弃自身,进行阶级斗争和革命行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社会,无产阶级才能够解放自己,并最终解放全人类,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三、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局限与贡献 对于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评价及其意义的揭示是一个重大问题,关系到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关系到如何准确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关系到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3]。因此,需要辩证地去评价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的局限与贡献。 卢卡奇提出阶级意识理论的直接动机是为了推动当时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使处于低潮的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摆脱困境重振雄风。这种主观动机的本意是好的,理论的出发点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根本的缺陷就在于脱离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客观性来谈阶级意识的社會作用。这样,极易在现实中造成一种倾向:脱离社会发展的现实,脱离无产阶级革命的现状,盲目地拔高阶级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创造作用,陷入盲目主观的境地。卢卡奇这一思想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一股极“左”的激进情绪带来实践的冲动负有一定的责任。 卢卡奇不是从纯意识的角度来探讨阶级意识,而是把阶级意识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种从特定意识的客观基础着手,从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来把握阶级意识的方法,是卢卡奇提供给人们分析阶级意识的正确方法。卢卡奇不仅提出了阶级意识的理论,还透过对阶级意识的阐发,对辩证法做了深刻的探讨,为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做出了贡献,其阶级意识理论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本质。他在阐发阶级意识时,在对封建社会的等级、阶层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差异的比较中,提出阶级意识的概念。在提出资产阶级阶级意识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含义以及确定两者差异的根源上,在分析无产阶级的自觉意识和实际心理状态的关系上,在阐述资本主义危机中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成熟程度的决定作用等问题上,卢卡奇运用了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并在具体的阐述中加以发展。他站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现实之上,用主客体统一的思想解释阶级意识的各种问题,既表现了马克思辩证法思想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又显示了对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研究的深刻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志,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3]侯惠勤.危险的误导: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何被捧为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经典?[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5). 作者简介:黄平(1995—),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单位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责任编辑:王宝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