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史记中所见楚国宗教祭祀习俗 |
范文 | 摘要:《史记》中记载的楚国宗教祭祀,有祖先崇拜,楚人拜祖是为了证明自己是黄帝、祝融后裔,是诸夏之一;楚人重占卜以及礼制性宗教,极可能来自中原,是楚文化的北方因素;楚人祭江河神灵、信巫鬼,则与楚国开疆拓土的地理环境有关,其中有楚国南扩时与苗蛮文化融合后产生的一种原始宗教形式。 关键词:楚国;史记;宗教祭祀;礼制 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2-0104-03 由于近些年来长江中游考古发现较多的先进的史前文化,以及文明起源多中心论的发展,楚国所在的长江中游的历史日益受到重视,学界也对楚国进行了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楚国的研究较为多样,有国别专著如魏昌先生的《楚国史》,对楚国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宗教方面徐文武先生的《楚国宗教概论》对楚国宗教进行了分类研究。本文由于篇幅有限,主要研究《史记·楚世家》中所提及的楚国的宗教现象,并结合史前考古材料和《国语》、《礼记译注》和《白虎通义》等典籍进行研究,在总结其宗教現象的同时分析其背后所处背景以及原因,并分析楚国宗教在中原和南蛮两方面影响下是如何体现的。 一、楚国历史渊源背景 楚国先人是黄帝、颛顼的后代,其先祖重黎、吴回曾任帝喾的火正,被称为祝融。商周之交时,楚国先祖吴回之子季连的后代鬻熊侍奉周文王,到了周成王时,《史记·楚世家》(下文引用未说明者皆为史记所载)中记载熊绎被封在楚蛮,其爵位是子、男一级,所以楚国这时成为了周王朝下面的子男一级的诸侯国,所以楚国国君又称为楚子。所以鬻熊和祝融一起被楚人奉为祖先。《史记·楚世家》中记载吴回之子季连之后“或在中国,或在蛮夷”,说明可能在夏商之际楚人就已经来到了南方蛮夷之地。楚人励精图治不断发展,武王时自称王号,齐桓公称霸时“楚亦始大”,到楚庄王时问鼎中原,成为了一方霸主,先后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二、史前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宗教简述 史前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已有较为发达的考古学文化,如彭头山文化、城背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从上个世纪苏秉琦先生提出了“满天星斗”的观点以来,学术界普遍接受了区系类型理论,上古中国是多元的,长江中游也是中国文明起源的源头之一。关于史前长江中游地区的原始宗教,刘俊男先生有一篇关于长江中游地区史前宗教的文章就对该地区远古宗教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如:汤家岗文化八角纹图徽太阳鸟崇拜;大溪文化对自然神的崇拜向对祖先神崇拜的过渡;石家河文化祖先神崇拜;同时期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的玉神人拥有怪异的形象,是首领“神”,而石家河文化晚期发现了正常世俗的玉人像则是世俗首领。 高庙遗址下层遗存中发现了距今7000年前的祭坛和大型祭祀场所,出土于祭坛的陶器有凤鸟负日等图案;距今6000年左右的大溪文化二期的祭坑内发现有“祖”形大砾石。说明楚国所在地区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存在太阳鸟的崇拜和祖神崇拜,这两者的结合恰好符合楚国的祖先祝融的传说,祝融被认为是楚人祖先吴回,在史籍中被称为南方之神,之后演变为夏季之神。《白虎通·五行篇》中将祝融便称为了“南方之神”,形容其灵魂(本质)是鸟,《古今注》中也记载楚人有楚魂鸟的传说,随州擂鼓墩一号楚墓一个漆盒上就绘有“楚人拜日图”。后世所传的四灵中在南方的也是朱雀,说明楚人祖神与太阳鸟已经结合,可能是楚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之后受南方本地文化影响的结果。石家河文化首领“神”玉人与世俗王玉人的并存也与祝融、鬻熊崇拜相似。 三、史记中记载的楚国宗教祭祀 (一)祖先崇拜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成王在位时,楚国吞并了夔国,出兵的理由是夔国不再祭祀祝融和鬻熊两位祖先。夔国是楚国第六代国君熊渠的孙子熊挚的后裔,与楚国同族。楚国兴兵灭亡同族的夔国,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为了占据要地进行扩展,但在出师之名为不奉祖先,便可知在当时楚国是十分看重祖先崇拜的。在《左传》中记载楚共王祭神选继承人时便是“埋璧于太室之庭”,这个太室就是祖庙,说明当时重大的祭祀和选择可能在祖庙中进行。 包山楚简中有“举祷楚先老僮、祝融、酓各一牂”的记载,《楚辞·招魂》中有一句“像设君室,静闲安些”,就是指在家庙等处设置此类替代祖先逝者的物品。就出土的考古资料而言,楚国墓葬中的镇墓兽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如春秋中期的当阳赵巷M4和曹家岗M5出土的各一件,设置镇墓兽也是楚墓一贯的习惯。最早的镇墓兽只是圆角方形的首部,中间为柱形,下接一个方座,十分像男性生殖崇拜的器物,也与甲骨文“且”(祖)字的造型相似,新疆小河墓地上就是以树立的木桩作为男祖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黄莹先生在《早期镇墓兽研究》一文中对楚国出土的镇墓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黄莹先生认为镇墓兽起源于“且”,而逝去的墓主人就自然成为了活着的人的先祖,镇墓兽在墓葬中一般放置在头箱正中,就像是为墓主所设之“像”,也就是神主像,是祖先崇拜的体现。 笔者认为楚国重视祖先崇拜原因不仅仅是灵魂崇拜在祖先身上的运用,也不仅仅是为了侍奉祖先巩固国家团结统治,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是黄帝、祝融的后裔,是诸夏之一,在楚武王三十五年伐随让其国君转告周王时所说的“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便可证明。 (二)占卜 楚庄王八年时,楚国出兵讨伐戎狄陆浑戎,在周王都城成周郊外问王孙满九鼎的重量,对周王室的权威公然挑战,王孙满在回答楚庄王时为了维护周王室的尊严和安全,提到周王朝曾在建国后占卜得到“卜年七百”的结果,以此证明周王室没有失去天命,楚王便退去了。当然楚庄王并不是因为仅仅是占卜一说便退兵,楚国本就不欲灭周王室这一中原共主,周王室的王孙满以占卜之说来劝楚王,说明至少在当时楚国和周王室等中原各国对巫卜之术仍是有所重视和信奉的。吴国攻破楚国,楚昭王逃亡随国时,随国人也通过占卜去决定是否将楚王交给吴军,“卜予吴,不吉”,最终楚昭王就没有被送给吴军。后来楚昭王生病,大臣也是“卜而河为祟,大夫请祷河”,即通过占卜得出楚王是因黄河作祟才患病。 在楚墓中有大量记录卜筮的战国竹简出土,如望山一号墓、天星观一号墓等楚墓出土的竹简。据蔡丽利先生统计,楚国墓葬中出土的卜筮简中能够确定姓名的贞人有68位,其中能知名的贞人近一半出现在新蔡楚简,三分之一出现于天星观楚简,说明每个墓主所有的贞人的人数是有差别的,墓葬等级和贞人数和贞卜频率都成正比。晏昌贵先生发现在葛陵简中的“攻差”是一名贞人,但是在长沙楚铜量以及曾侯乙墓的120号简中却是铸造青铜器的官员,说明当时贞人有官员兼任。以上都显示了楚人对卜的重视。 李学勤先生把这些记录卜筮的战国竹简内容称为“竹简卜辞”,是商周甲骨卜辞的继续。殷商、周王室、随国和楚国都进行占卜,说明占卜是其共同的一项文化,另外在新石器时期发现的卜骨以及在商代发现的卜甲主要都是出现于北方地区,极有可能说明楚国占卜是从北方中原文化所带来的,是楚文化中的北方因素。 (三)山川神灵 楚共王有五个儿子,都十分宠爱,但是不知道应当立谁为其继任者,于是“望祭群神,请神决之”,在太室地下埋藏了玉璧,让五个儿子进来,大儿子(楚康王)“跨之”,二儿子(楚灵王)“肘加之”,三儿子和四儿子“皆远之”,幼子(楚平王)“压钮”,最终“如其神符”。这里提到了“望祭群神”,望祭就是遥望祭祀的意思,这里的群神应当不是祖先,因为《史记·楚世家》、《国语·楚语》等典籍中都未称先王为神灵的先例,祝融等传说中的祖先帝王,都没有被称为神灵。这里的“望祭群神”应当是对山、川等自然神的崇拜,望祭在古籍中多有出现,如:《尚书孔传》所载“九州名山、大川、五岳、四渎之属,皆一时望祭之”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议封禅望祭山川”,《论衡·吉验》中讲述楚共王这次事件时所述的直接就是“乃望祭山川,请神决之”。但是笔者认为此处应当单指的是江河神灵,不包括山川,因为在楚昭王时,臣下请求祭祀黄河消除病患的时候,昭王回答的是楚国建国以来的历代国君,望祭的对象只是长江和汉水。闫德亮先生的《楚人的华夏观及其神话论略》一文中,对楚国神话进行了研究,也提到楚国祭水多,而祭山较少,认为可能是山在楚人开发和扩张中起到了妨碍的作用。 在山东泰安出土了战国时期六件铜壘和一件三足铁盘,其中两件铜器的口缘外侧刀刻有“楚享”,器盖的边缘上有刀刻“右征尹”,这几件器物东西向排列,与北面泰山的主峰日观峰相对,应当是楚国灭亡鲁国之后祭祀泰山的铜器。 (四)信鬼 关于前文《史记·楚世家》提到的楚灭夔国的事件,《左传》记载了夔国当时对楚国指责不祭祀祖先的回应,“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其中提到了鬼神,《汉书·地理志》曾称楚国人是“信巫鬼”,楚国对鬼的祭祀气息较中原诸国要重,徐文武先生在《楚国宗教概论》一书中用一章的篇幅将楚辞《招魂》与现存的苗族招魂辞进行对比研究,重现了楚国神话中冥界和“巫阳”的形象。长沙子弹库楚墓有一幅“人物御龙帛画”出土,这幅帛画覆于棺上,帛画上的内容为一侧身男子手执缰绳驾驭巨龙,其上有华盖,在右边有直立鹤像,左下角为一鲤鱼。该画普遍被认为是逝者鬼魂乘龙升天的之景,但笔者认为此画应该是描绘的是一艘“龙舟”,泛舟于江上,魂归远方。李炳海先生在《巴蜀古族水中转生观念及伴生的宗教事象》一文中曾指出巴蜀古族有水中转生的信仰,闫德亮先生也提到楚国祭水多。但是不管是水中转生还是乘龙升天,都是楚人鬼魂观念的体现。 这种鬼魂的观念可能是来自于楚国向南扩展而与苗蛮部落的文化交融。鬼神和灵魂是不同的,灵魂崇拜一般是出现葬俗和拜物教(灵物崇拜),而鬼神应当是一种更高级的原始宗教形式,它往往与巫联系在一起,灵魂能与各个物体相结合,而鬼神是在人间之外的,需要利用巫师才能与其进行联系和交流,巫师拥有极大的能力,故而在楚国巫师常见地位较高,《国语·楚语下》记载观射父所述的巫师是百姓中“精爽不携贰者”,能连接上天与人间。 四、礼制性宗教 所谓礼制性宗教,即是在周礼中所规定的礼仪类的祭祀活动,通过对各个等级进行祭祀的区分,达到能准确划分各阶级,巩固其社会秩序,是人为的宗教。如:《史记·楚世家》中记载在楚怀王被秦国所困之后,楚人拥立了楚顷襄王,在通告秦国的时候说道“赖社稷神灵”,楚国又有君王了。《国语·楚语下》在《观射父论祀牲》一文中详细说明了祭祀的仪式和“天子遍祀群神品物,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礼,士、庶人不过其祖”等规定。《国语》的《楚语·屈建祭父不荐芰》一章中屈建认为其父亲遗言要祭祀的东西不符合祭奠,就列出了各级对祖先祭祀的标准,比如说用牛祭祀国君,用羊祭祀大夫,用猪和狗祭祀士,用鱼祭祀平民等。 社稷,原意是指社为土神、稷为谷神,通过考古发现,对土神和谷神的祭祀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有出现了,如在半坡遗址中发现有埋藏在地下的两个盛有粟米的小罐,另外在第二号窖穴的小坑中也发现有盖的这类小陶罐,应是祭祀“粟米之神”的遗迹,以求获得更多的粮食生产。社稷合称便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们越发重视对土地的祭祀,以求获得丰产。到后来,其意义已有所不同,文献《尚书·太甲上》记载“社稷宗庙罔不祗肃”,说明至少在商代已经有社稷合称,而且与宗庙并立;又有《礼记·王制》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礼记·祭义》曰“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周礼·地官·小司徒》中所述“凡建邦国,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社稷”逐渐成为国家的代称,也成为不同阶级之间的差别之处,并将社稷和宗庙并称为建国所需,以上两者使得社稷祭祀成为一种人为宗教仪式、一种政治所设宗教仪式,是一种礼制。楚人所谓的“社稷神灵”既可以分为“社稷”和“神灵”解释,也可以就作为整体解释,但是已经可以体现楚国受中原礼制的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在楚人南下之前就已形成。昭王生病占卜之后,拒绝把病痛转移到臣子身上,也拒绝祭祀黄河,孔子听说之后称赞道“楚昭王通大道矣”。有学者认为这是说楚昭王体恤臣下,笔者认为此处昭王获得孔子的赞扬主要是因为两点:其一,不把灾害转移臣下,具有君王之风;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是楚昭王不祭祀黄河符合周礼,牢牢把握作为诸侯国国君祭祀的范围。说明这个时候宗教祭祀已经远远不是最初的形式,即远古先民对自然的无知和恐惧使得人们对自然事物或现象进行祭祀,而是成为了一种尊卑社会秩序进行礼仪教化的工具。 结语 楚国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界研究对象,楚国是黄帝、祝融的后代,其祖先是中原的重臣,后来中衰,其中季连芈姓一支南下荆蛮之地,筚路蓝蒌,最终强大成为一方霸主,但最终为秦国所灭。楚人从黄河流域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南方的江汉地区,在江汉地区又融合了南方土著人的文化,使得楚文化丰富多彩、发达而有特色。楚国宗教中既有中原因素影响下的占卜、神灵崇拜和社稷礼制,也包含了南方因素影响下的太阳鸟祝融崇拜和鬼神崇拜。 参考文献: [1]徐文武.楚国宗教概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 [2]魏昌.楚国史[M].武漢:武汉出版社,2002. [3]左丘明.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4]崔豹.古今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6]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班固.白虎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编.包山楚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屈谱(1997—),男,汉族,重庆江津人,单位为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先秦史。 (责任编辑:御夫)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