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专业课程网络教学实践与探索 |
范文 | 马龙 杨永志 罗凯 突如其来的新型疫情,延缓了2020年春季学期的开学,按照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开展网络教学,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笔者及教学团队首次开展专业课网络教学,并完成了16个教学期班的授课任务,本文梳理了线上专业课程网络教学的方法步骤,总结了实践经验,并提出了后续课程改革的思考建议。 1.组建网络教学团队 教育部宣布延期开学,同时提倡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一时间使得传统线下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措手不及”,本着优势资源共享的原则,在确保教学目标有效完成、教学计划合理实施的前提下,组建网络教学团队是首要任务。按照前期的网络教学需求评估,我们组建了由5名主讲教师、2名助教组成的网络教学团队,成员分工如下:2名副教授完成课程资源库建设,包括直播课PPT、教学案例、教学计划、知识点梳理、相关领域文献及文字资源;3名讲师负责自主学习任务单、课程单元建设,包括视频录制、线上培训、批改网络作业、网上辅导答疑;2名助教经过专业培训后,负责平台日常维护、平台使用问题答疑等。 2.细化网络教学任务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我们的专业课程直播授课可依托超星学习通、钉钉、腾讯会议、QQ群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经教学团队反复测试直播课效果,最终确定超星学习通作为首选直播平台,腾讯会议作为备份直播平台。结合专业课的教学特点,细化各平台资源任务:(1)超星学习通,利用平台功能构建线上资源。包括课程信息、知识章节、讨论、资料、通知、作业及题库资源等多个模块。每次课前,教师 将授课计划及学习任务以通知的方式发布。知识章节由课程的9个章节模块构成,分为87个知识点,学习任务以知识点为单位,每个知识点为5~8 min,每章有5~10个视频,围绕知识点,形成体现知识框架的视频模块集。作业及题库资源模块,具有学生课后作业、阶段性测试等功能,阶段性测试题库建设约为500道题,可随机组卷进行测试,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进度进行阶段测试,测试后系统会自动统计,测试错误的试题自动进入学生笔记。(2)微信群,利用小程序完成线上学习打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清单,通过微信群完成学习打卡,有计划的按照学习清单顺序去学习,助教可根据程序统计每周进行打卡积分晒单。(3)QQ群,利用群课堂开展线上多人讨论,群内的学生都可以分组发起主题讨论,也可利用“屏幕共享”功能,将屏幕当作黑板来进行讨论、演示,完成班级多人线上语音讨论互动。 3.实践多元化平台网络教学 我们的教学团队首次实施网络教学,本着教学相长的原则,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主旨,相比传统的线下面对面教学方式,线上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运行,动态采用直播教学、线上讨论、辅导答疑,静态包括授课教案、作业习题、参考资料等。既发挥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做到了个性化学习,让学习过程“活”了起来,产生1+1>2的教学效果。 (1)教师任务:①授课前:根據教学计划,提前制定教学案例,将课程知识点划分一类、二类及三类,每个案例中包含1~3个小问题及知识点应用例题,使知识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师提前发布学习任务,指导学生提前预习。②授课中(网络直播课):教师通过平台进行签到、抢答、选人、讨论等教学活动。直播授课时,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梳理一类、二类及三类知识点。分析教学案例,讲解教学案例中的小问题及知识应用题,将重点、难点内容融入讲解,巩固知识点学习。③授课后:布置课后作业及预习作业,在线上完成辅导答疑的工作。辅导答疑时,教师借助“在线讨论区”、“微信多人视频”针对学生在直播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答疑。 (2)学生任务:①授课前:创立学习小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高质量,自主学习”为主题,5~7名学生自发组队。直播课前一天,组长督促组员应用网络平台完成课前预习并打卡。②授课中(网络直播课):教师随机抽取各组1~2名同学,通过“视频共享”、“连麦”等方式汇报预习及自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并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③授课后:整理学习笔记,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复习,完成作业及知识点测试。 4.收获与思考 (1)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但是综合考评成绩两级化较明显。通过对16个教学期班的网络教学问卷调查反馈可知,现代化的教学信息手段结合网络直播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但是课终成绩的两级分化比较明显,原因可能在于,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不够,加之专业课程所学知识相对较难,部分学生的线下笔试考核成绩不理想。 (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但全教学流程的工作量过大。虽然教学团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资源建设、教学案例的工作量逐步增多,给教学团队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还要分配大量的精力为学生线上答疑,这种激增的额外工作量又不宜量化,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由于运行周期及学时比例较少,其远期效果及在其他专业课程网络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可作后续研究。 作者简介:马龙(1980-),男,汉族,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固体力学。 空军航空大学? ? 吉林长春? ? 1300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