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南洋华侨机工研究:华侨支持中国抗战研究的新领域 |
范文 | 摘要:南洋华侨机工在中国抗战史以及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界有关南侨机工问题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出现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从多角度、多层次对该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同时也存在尚需进一步拓展的研究空间。 关键词:南洋华侨机工;研究现状;述评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华侨对祖国抗日的支援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对祖国抗战的支援,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捐赠,亦体现在为抗日事业输送大批人才。3192名“南洋华侨机工”便是人力支援祖国抗战的典型代表。他们是在中国抗日战争危机时刻,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应国民政府的请求,由陈嘉庚领导下的“南侨总会”所招募的华侨青年组成。他们以自身卓越的汽车驾驶、修理等技术,服务在抗战时期西南大通道——滇缅公路上,承担着国外援助中国军事物质的接转、内运等运输工作。南洋华侨机工之历史,既显示了南洋华侨社会援助祖国抗战的内容、途径、特点,亦反映了二战背景下南洋华人社会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凸显了南洋华侨社会在人类和平事业中所具有的地位。由此,在南洋华侨与中国抗日的研究领域中,有关南洋华侨机工的讨论自然成为南洋华侨与中国抗战研究不可逾越的一个研究范畴,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南洋华侨抗战的研究工作。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当前学界有关南洋华侨机工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思考。 一、 国内外学界对“南侨机工”的研究 (一)中国学界对南侨机工的研究 关于南侨机工的学术著作,首推1989年由云南社会科学院秦峙钦、汤加麟合著的《华侨机工回国抗日史》。[1]作者以当时昆明部分南侨机工口述资料为主,论述了南侨机工回国参战的历史背景、南侨机工在中国的运输活动及其对中国抗战的贡献,该著作是中国国内第一部考察南桥机工的研究专著,作者肯定了南侨机工对中国抗日所做出的贡献,认为“3200名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的壮举,是八百万南洋华侨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 南侨机工回国参战也是一些研究抗日史学者关注的主题。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华侨与中国抗日战争专门著作中,代表学者如曾瑞炎的《华侨与抗日战争》,任贵祥的《华夏向心力: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援》,黄小坚、赵红英、丛月芬合著的《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①等。由于受到整体篇幅及资料所限,这些著作对于南洋华侨机工的论述一般是在对中国的人力支援主题下设立一小节,简单叙述南侨机工的由来和活动等内容。如在黄小坚著作《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中,该书专设“华侨机工抢运军需”一节,简略概述南侨机工应募回国以及在滇缅公路的运输活动等内容,而并未能深入展开具体讨论,且以上著作中对南侨机工的叙述有较多雷同之处。 单篇论文方面。中国华侨大学林少川发表《南侨机工:中国抗战史上英勇悲壮的群体》[2]和《回国抗战功昭日月:纪念南侨机工回国参战50周年(1939-1989)》,[3]两篇文章皆以作者在云南收集口述资料撰写而成,论述了南侨机工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此外,秦钦峙的论文《南侨机工与抗日战争》[4]论述了南侨机工回国原因及其贡献,姚锡琛的论文《抗日战争中国南侨机工对畅通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的贡献》[5]则论述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运输的贡献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二)新加坡学界对南侨机工的研究 新加坡作为南侨机工的出发之地和派送机工最多的国家,因政治方面原因,学界对南侨机工关注较少,研究成果相对不多。出版于1985年的《艰难的行程》[6]是一部研究南侨机工复员南返的专著。该书作者邱新民曾是第五批南侨机工,在中国期间曾任“云南省华侨互助理事会”干事,为救助南侨机工及战后机工复员做了大量的工作。返回新加坡后,作者以亲身经历翔实论述了抗战胜利后机工在昆明的生活、“华侨互助会”与国民政府就复员的交涉以及机工返回南洋艰难过程,该书是研究南侨机工复员南返不可或缺的著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Chan Chou Wah 所著Light on the Lotus Hill: Shuang Lin Monastery and Burma Road ②一书。该书作者是为专门纪念新加坡双林寺主持普亮法师而作。该书简要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加坡双林寺住持普亮法师因向“南侨总会”提供机工训练场地而被日军杀害的事迹。作者认为,作为佛教界代表的普亮法师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普亮法师的行为是为世界和平而反抗日本残暴统治的大爱行为。 单篇论文方面。1985年,崔贵强在《南洋学报》发表论文《还乡心愿夜长梦多:战后初期新马复员机工》,[7]作者主要以当时《南洋商报》、《星洲日报》、《南侨日报》等报刊资料,论述了南侨机工复员南返的艰难过程。 1986年11月6日,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陈共存先生及南洋学会崔贵强、魏维贤、林孝胜学者一行四人组成的访问团抵达云南昆明,在中国侨联副主席郑民的陪同下,访问团先后对居住在滇缅公路城镇的南侨机工进行为期10天走访座谈。返回新加坡后,林孝胜在《南洋学报》发表《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史》。[8]该文主要以在滇缅公路收集的机工口述资料为主,详细论述和考察了南侨机工在中国西南的抗日运输活动及其贡献。 此外,新加坡学者叶钟玲对南侨机工有较多关注,主要体现在其发表的两篇论文方面,一篇是《南洋华侨筹赈总会遣送机工支援祖国抗日史》,[9]作者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华文报章资料为主,详细论述了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及在中国国内的运输活动,肯定了南侨机工对中国抗日的贡献。另一篇论文《槟城华侨机工回国服务纪实》[10]亦是以《南洋商报》、《星洲日报》报刊资料,详细考察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槟城华侨社团招募机工回国的历史进程,是了解槟城地区机工返国的重要研究成果。 (三)日本学者对南侨机工的研究 研究者主要是日本学者东南亚学者Yoji Akashi(明石阳至),1997年,Yoji Akashi出版了关于南洋华侨支援中国抗日的博士论文The boycott and anti-Japanes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of the Nanyang Chinese, 1908-1941。③在其著作中,作者专门列出一节,简要叙述了南侨机工的组织回国概况及人数,其所用主要以当时报刊所载南侨机工回国的资料,因资料缺乏等原因,作者在书中没有提及南侨机工在中国运输工作,但作者推测并断言,南侨机工对“中国抗日运输贡献巨大”。 二、相关机构及学者对南侨机工资料的整理和出版 截止目前,相关机构和学者整理出版的关于南侨机工的资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档案馆出版和整理的南侨机工档案;二是相关机构及学者出版的南侨机工的口述资料。 南侨机工的档案主要保存在两大机构——中国云南省档案馆和台湾国史馆。为便于学者研究南侨机工历史,两大机构均先后出版了关于南侨机工的档案资料汇编。2005年11月,台湾国史馆出版了三卷本《战后遣返华侨史料汇编》。[11]其中第三卷专设一章“战后遣返南侨机工”部分,是研究南侨机工战后南返的重要档案史料。而作为大陆存有南侨机工档案资料最为丰富的馆藏——云南省档案馆,在厦门华侨博物院和云南省档案馆的共同努力下,于2009年8月共同整理出版了《南侨机工档案史料选编——云南省档案馆藏部分》。[12]与该馆存有数量庞大的南侨机工档案相比,尽管《南侨机工档案史料选编——云南省档案馆藏部分》的机工档案仅是部分内容,但该档案汇编的出版为学者研究南侨机工提供了部分原始档案资料,也是深入研究南侨机工的重要线索。 关于整理和出版的南侨机工的口述资料,主要是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两地的相关机构。中国方面,较早关注南侨机工事迹及其生活状况的是福建省汽车运输公司泉州分公司的蔡若水④先生。出于对南侨机工生活的关怀,蔡若水在对福建部分南侨机工多年调查访问基础上,于1985年写成《“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部分调查资料》一文。该文经泉州市政协文史办陈盛名的指导后,发表在《泉州华侨资料》第一辑。之后蔡若水又于1986年、1987年在《泉州鲤城文史资料》的第一辑和第二辑发表《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纪要》的《补遗》之一、之二。不过,其写文章的目的是“引起中央关注以促使解决大陆南侨机工的生活问题”。1988年该文修改后以《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13]为题刊登于《历史教学》。 20世纪90年代,华侨大学教师陈宪光发表《蔡若水先生对“南侨机工”的调查研究》[14]和《“南侨机工服务团”的一段史实》。[15]这两篇文章皆以居住在福建泉州的南侨机工蔡联壁、汪延生、蔡汉良、叶天来、陈武列、郑天赐等人口述访谈资料为基础,叙述了南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战的经历、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及其南侨机工运输贡献。 1994年,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林少川所著《陈嘉庚与南侨机工》[16]一书。该书内容共有四部分:包括南侨机工图片、档案摘录、口述资料、附录等四部分。其中的“南侨机工采访录”,是作者在对南侨机工采访⑤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其中,第二部分“南侨机工采访录”收录了作者根据实地采访写成的45名南侨机工的个人口述经历,是研究南侨机工重要的口述资料,对研究南侨机工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2010年南洋华侨机工云南联谊会编写出版了《赤子功勋:南侨机工抗日回国史料汇编》,[17]该书资料翔实,汇集了部分档案记载、机工家属回忆、机工名录等资料,该著作的出版是参考林少川所著的《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编写而成,是研究南侨机工的重要资料。2009年,海南日报社组织部分记者两次重走滇缅路,通过实地走访南侨机工,于2010年编辑出版《铁血滇缅路:重走滇缅寻访南侨机工事迹》。[18]该回忆录主要以滇缅路沿线的少数在世机工及机工后代的采访记录为资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于缅怀父辈及个人爱好等原因,在中国的南洋华侨机工后人收集整理并出版一批口述资料。其中,昆明的陈达娅、北京的陈勇共同编著出版了《再会吧,南洋》[19]和《1939年南洋》。[20]《再会吧,南洋》是一部海南华侨机工的口述资料汇编,分为上下两篇。因其父辈皆为海南籍机工,上篇主要内容是在对海南机工家乡调研的基础上写成的纪念其父辈的回忆文章,下篇附有根据云南省档案馆档案整理的海南籍南侨机工名单。 此外,有居住在昆明的南侨机工后代汤璐聪与华侨博物院陈毅明合作编辑出版的《南侨机工抗战纪实》。[21]该书是汤璐聪在实地采访云南南侨机工及其后代的口述资料基础上撰写的机工个人口述汇编,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以个案形式论述了南侨机工在抗战的贡献及在“文革”期间受到的政治冲击和不公待遇。 新加坡方面,首先是新加坡国家档案馆对南侨机工口述资料的出版。主要成果是出版于2010年10月的《新加坡的南侨机工:一批热血华侨回中国抗日的不平凡故事》。[22]该书主要内容是由复员南返后居住在新加坡的南侨机工口述资料汇编,是研究新加坡南侨机工不可多得的口述资料。其次,新加坡口述历史馆保存了部分新加坡南返机工口述记录,其保存方式主要是录音记录。 三、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思考 综观前述有关南洋华侨机工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界对于南侨机工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就学者的研究内容而言,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对南侨机工当代生活现状的研究;二是对“机工南返”问题的研究;三是对南侨机工在中国运输工作的研究。可见,学者的研究内容仅是涉及南侨机工的“南返复员”、“当地生活”等几个方面,而且偏重于概述性分析且相对简单,缺乏深入探讨和分析。因此,南侨机工研究仍有拓展的空间,如南侨筹赈总会动员招募机工及机工南返的具体内容,国民政府对南侨机工的组织管理,南侨机工在中国的生活,南侨机工与南洋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尚未有学者研究和探讨。迄今为止,尚未有一部以档案资料撰写而成的关于南侨机工的研究专著。⑥ 从研究者所用资料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报刊资料,例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学者对机工复员南返的研究。二是南侨机工口述资料,例如,云南社会科学院秦峙钦、汤加麟合著的《华侨机工回国抗日史》。而学者对大陆和台湾两地南侨机工原始档案使用极为有限,利用档案资料对南侨机工研究成果尚属空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南侨机工历史事件的全面客观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保存于云南省档案馆大批关于“南洋机工”的历史档案相继开放,从而为该研究的深入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更充分地挖掘、使用机工的档案文献进行机工研究应该成为研究南侨机工的一个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任贵祥:《华夏向心力:华侨对祖国抗战的支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曾瑞炎:《华侨与抗日战争》,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黄小坚,赵洪 生,丛月芬:《海外华侨与抗日战争》,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年。 ②Chan Chou Wah.Light on the Lotus Hill: Shuang Lin Monastery and Burma Road.2009. ③Akashi, Yoji.Nanyang Chines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1937-1941 University of Kansas,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1997。 ④蔡若水:1943年担任福建华侨侨兴公司运输部经理。其公司曾收留祖籍为福建 的南桥机工工作,1952年将自己的100多部汽车进入国营企业。70年代被下放 到福建永春汽车公司,通过和司机接触他得知南侨机工在滇缅路上的事迹。后 蔡若水1979年提前退休专注于华侨机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后旅居美国。 ⑤在海外知名人士陈共存先生(陈嘉庚之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和华侨大 学校长陈觉万、庄善裕的支持下,林少川沿着滇缅公路考察南侨机工史迹,深 入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及海南岛等8省60多个县市, 寻踪觅迹,对当时国内幸存的100多位南侨机工及部分遗属作了比较详细的专 题采访,收集、抢救和整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口述资料、历史证件及 现状实录) ⑥1989年,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秦峙钦、汤加麟合著《华侨机工回国抗日史》。该 专著是根据侨办要求匆忙完成,其主要以当时在昆明南侨机工的口述资料撰 写。 参考文献: [1]秦峙钦,汤加麟.华侨机工回国抗日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2]林少川.南侨机工:中国抗战史上英勇悲壮的群体[J].福建党史月刊,2005(10). [3]林少川.回国抗战功昭日月:纪念南侨机工回国参战50周年(1939-1989)[J].南洋 问题研究,1989(4). [4]秦钦峙.南侨机工与抗日战争[C]//华侨与抗战论文集,华侨协会总会主编.台湾: 正中海外分局,1999. [5]姚锡琛.抗日战争中国南侨机工对畅通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的贡献[C]//华侨与抗 战论文集,华侨协会总会主编.台湾:正中海外分局,1999. [6]邱新民.艰难的行程[M].新加坡:新加坡文学书屋,1985. [7]崔贵强.还乡心愿夜长梦多:战后初期新马复员机工[J].南洋学报,1985(42). [8]林孝胜.华侨机工回国服务记史[J].南洋学报,1989(44). [9]叶钟玲.南洋华侨筹赈总会遣送机工支援祖国抗日史[J].南洋学报,1989(44). [10]叶钟玲.槟城华侨机工回国服务纪实[J]//斌榔榆华人研究.陈剑虹,黄贤强编.韩 江学院华人文化馆,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2005. [11]谢培屏.战后遣返华侨史料汇编[M].台北国史馆印行,2005. [12]吴强,陈毅明,汤晓梅编著.南侨机工档案史料选编——云南省档案馆藏部分 [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13]蔡若水,陈自强.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J].历史教学,1988(2). [14]陈宪光.蔡若水先生对“南侨机工”的调查研究[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1). [15]陈宪光.“南侨机工服务团”的一段史实[J].华侨大学学报,1996(2). [16]林少川.陈嘉庚与南侨机工[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 [17]南洋华侨机工云南联谊会编.赤子功勋:南侨机工抗日回国史料汇编(非卖 品)[M].昆明康达印务,2010. [18]钟业昌编.铁血滇缅路:重走滇缅寻访南侨机工事迹[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 社,2010. [19]陈达娅,陈勇编.再会吧,南洋[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20]陈达娅编.1939南洋[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21]汤璐聪,陈毅明编.南侨机工抗战纪实[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5. [22]新加坡国家档案馆.新加坡的南侨机工:一批热血华侨回中国抗日的不平凡故 事[M].新加坡:新加坡国家档案馆,2010. 作者简介:夏玉清(1970-),历史学博士,讲师,新加坡南洋孔教会会员,新加坡南洋机工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李直) 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南洋华侨机工研究(1939-1946年)》项目编号(2014YNSD018)阶段性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