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三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
范文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在“三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有: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切入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现代化的中心地位,推动部队的跨越式发展;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完善落实军事法规制度;扎实推进军队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精兵之路。这些经验,对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具有以下深刻启示:一是依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科学确立“三化”建设重点;二是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是依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提升部队战斗力水平。 关键词:改革开放;三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E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2-0036-04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以下简称“三化”建设)是我军诞生以来长期坚持的建军治军思想。尤其在改革开放历程中有了重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探究这些经验,对于践行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深远意义。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军事家在长期军事实践中逐渐萌生“三化”建设思想,但比较零散,又受我军分散作战、武器落后等条件限制,“三化”建设并未全面展开。直到1953年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我军首次完整提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求必须“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而且“正规化是建设现代化军队的绝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1]481自此,人民军队兴起了新中国成立后“三化”建设的第一次高潮,基本建成海陆空合一的现代军队。然而由于“左”倾和“文革”干扰,军队“三化”建设一度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把“三化”建设重新确立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又强调“必须把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2]395后,“三化”建设又重振旗鼓,蓬勃展开,并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三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切入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虽然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三位一体,但三者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其中革命化是根本,指引着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正确航向。如果航向把握不准,部队建设的大船就有可能倾覆。所以我军始终将革命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矢志不移地坚持黨对军队绝对领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动摇。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领导的制度建设,以完整制度来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落到实处 90多年来我军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而成熟的制度架构: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实行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行支部建在连上。这套制度相互衔接、共同作用,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供了坚强保证。特别是党委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现了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有效结合,保证了党对军队全面有效的领导。而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又保证了“党指挥枪”在基层落地生根。此外,我军还通过颁布政治工作条例等规章制度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譬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等规章就对我军政治工作的内容、任务和方法等都作了细致规定,统一了全军思想。 2.加强军队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前一个时期,我军曾出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但十八大以后,我党狠抓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军,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重点,强化党组织功能。并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和铁腕反腐,查处了一系列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队伍,纯正了基层风气,重塑了军队政治生态和作风形象。这些举措,既提高了军队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又增强了广大官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自觉性。 3.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基层各项建设之首,坚定官兵政治方向 我们始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提高政治自觉和政治能力,使其不忘初心使命;始终用党史军史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官兵,使其熟知我党我军历史、性质和宗旨,自觉抵制“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等谬论;始终强化官兵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①,努力保持思想政治的集中统一。 正是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才从思想政治上建强了部队,才锻造了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威武之师。 (二)坚持现代化的中心地位,推动部队的跨越式发展 现代化建设是军队“三化”建设的中心,也是军队革命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以现代化为中心,既是形势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国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发现人民军队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很不适应。这是由于我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左”倾和“文革”干扰,军队现代化建设曾停滞不前。而同期的世界军事发展迅猛,因而我军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目睹巨大差距,小平同志严肃地说:“现在我们一定要承认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差很长的一截。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2]395这段话就阐明了现代化水平不高是人民军队当时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以现代化为中心,着力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邓小平还认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只有在建设中实现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和人员素质等全方位现代化,人民军队才能提升现代作战能力。习近平也指出,“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3]由于领导人都认识到军队现代化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树牢了现代化在“三化”建设中的中心地位。40多年来,我军现代化建设围绕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展开,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武器装备上,依靠国防科技进步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新型武器装备体系。改革开放前,我军虽能制造各种轻重武器,武器装备基本制式化,但并未形成完备体系。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紧紧依靠国防科技进步,实现了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各军兵种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新型现代武器装备体系。目前,陆军形成了以直升机、装甲突击车辆、防空和火力压制武器为骨干的陆上作战装备体系;海军形成了以新型潜艇、水面舰艇和对海攻击飞机为骨干的海上作战装备体系;空军形成了以新型作战飞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为骨干的制空作战装备体系;火箭军形成了固液并存、核常兼备、近中远程衔接的导弹武器系列等。这些新型武器装备体系的构建,使我军实力迅速增强,更加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作战需要。 在编制体制上,依照“精兵、合成、高效”原则,合理配置兵种资源,建立了航空兵、岸防兵、雷达兵等诸兵种合成的现代军队,基本满足现代战争需要。在新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根据国家安全威胁方向和军事力量走出去要求,调整军种比例,优化军种结构,突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使我军更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在人员素质上,树立人才是兴军之本的理念,多途径多层次培养高素质人才。一方面通过转型院校教育,完善指挥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的培训体制,培养指技合一、军政兼通的人才;另一方面构建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盘活人才培养方式,促使更多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人才培养呈现层次提升、层出不穷的局面。 (三)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完善落实军事法规制度 在军队“三化”建设中,正规化建设是保证革命化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因此,它也被置于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邓小平十分重视军队的正规化。他强调指出,军队现代化水平愈高,军队正规化建设就应愈强;军队建设所有领域、所有方面,都要建立制度,制定法规,纳入法制轨道。他首次将我军正规化建设与法规制度联系在一起,阐述了军队正规化建设要以法治为基础的思想。1990年,我军《内务条令》中首次出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表述。1991年中央军委发布了《“八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其中强调指出:“全军要继续以正规化建设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军的方针”。这不仅标志着“依法治军”方针的正式确立,而且明确了正规化建设必须依法建设、依法管理的原则。 习近平在研究治军规律特点时,也注意到正规化建设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因此他要求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同时必须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他敏锐指出:“军队越是现代化,越是信息化,越是要法治化。在信息网络时代,战争过程日益科学化,军队建设、管理和作战行动更加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这就要对军队各方面进行严格规范,建立一整套符合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体现我军特色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4]44的确,军队现代化水平越高,越需加强部队的正规化管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员的集中统一,才能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最佳效能,实现人与武器的完美结合,提高部队战斗力。因此,习近平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作为“强军之基”,要求必须依法管理、从严管理,要将我军锻造成一支令行禁止、团结有力、敢打必胜的铁军。 而正规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军事法规体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的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特色军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据统计,我军目前的军事法律有18件,军事法规有340余件,相关配套的军事规章有3700多件。[5]789法规体系的完善,使我军正规化建设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道路。 (四)扎实推进军队质量建设,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习近平指出:“兵贵精不贵多。我们讲精兵作战、精兵制胜,关键在一个‘精字。”[4]这一论述,不仅以宽广战略视野揭示了各国军队建设的普遍規律,而且指明了我军建设的基本原则,即减少数量,提高质量,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军多次精兵简政,踏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我军四次裁军,分别精简100万、50万、20万和30万,力图使员额精简至200万左右。在压规模同时又调结构,不断减少一般性部队,而加强新型作战力量。经过多次精简,我军机关和人员更加精干,编制体制更加合理。 加强质量建军,关键在于科技兴军。科技兴军就是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提高军队科技含量,为质量建设提速增质。而要提高军队科技含量,还得依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因为核心军事技术是国之重器,各国都视为机密,花钱也难以买回。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实现由“并跑”到“赶超”,才能在国际军事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幅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4]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军始终抓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带动部队的全面发展,才逐步实现人民军队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这两大跨越式转变,实现了人民军队质的飞跃。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求,“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6]39,推动我军由“精兵”向“强军”的历史性跨越。 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三化”建设的启示 改革开放40多年“三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极有教益。 (一)依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科学确立“三化”建设重点 在不同历史时期,我军“三化”建设重点不同。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而我军刚从“文革”的混乱中走出,又面临着军队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的巨大差距,所以“三化”建设重点放在了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上,尤其强调提高部队现代军事水平,提升部队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现代战争形态已由机械化战争演变为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而我军当时连机械化都未完成,其现代化水平与高技术战争要求很不适应。这成为制约当时军队建设的瓶颈。基于这种判断,我军将“三化”建设重点确立为现代化建设,希望通过提高军队现代化水平而增强其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现代作战能力。进入21世纪后,全球军事都在向信息化发展,一些军事强国也在努力建构信息化军队。这种新形势要求我军把“三化”建设重点放在加强部队信息化建设上,努力把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即信息化军队。 可见,我军“三化”建设重点是依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结合军队建设实际而制定的。即使同为现代化建设,但具体内涵不太一样。历史证明,只有适应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建设重点,才能加快部队发展。 (二)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纵观中外历史可发现,兵不强不足以御敌,国不富不足以养兵。富国与强军互为支撑。改革开放前,我军虽致力于“三化”建设,但由于经济不厚实,“三化”建设始终捉襟见肘。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军队“三化”建设才有质的飞跃。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军基本建成要素齐备、功能完整的武器装备体系,使军队现代化水平有了质的提升,极大夯实了军事实力。而军队实力的剧增,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者相得益彰。因此富国与强军辩证统一。只有推动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军队“三化”建设才能突飞猛进。 而要推动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就必须加强军民融合,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国军民融合取得累累硕果,形成了以现代航空技术领域为代表的一批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应用重点领域,积累了一批以无人驾驶飞行器为代表的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发展了一批以军工技术为背景的高科技园等。尤其是2015年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融合形式更加多样,融合内容更加丰富,融合范围更加宽泛,使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直线上升,对提升军事实力大有裨益。 (三)依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提升部队战斗力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当今世界,随着科技创新成果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科技创新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愈来愈大。习近平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夯实军事力量的重要作用,因而把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放到突出位置,作为提升我军战斗力的新的增长点。他说:“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赛跑,谁见事早、动作快,谁就能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幅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4]58近年来,我军紧紧依靠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研制了一大批高新武器列装部队。2016年11月1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公开亮相;2017年4月26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顺利下水;2017年6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顺利下水等等。这一系列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标志着我军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必须汲取这些有益的经验,继续扭住科技创新不放松,聚焦战场、服务部队,使科技创新与部队建设发展接好轨、对好焦,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三、總结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从思想政治上建强建实了部队,把准了军队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现代化的中心地位,与时俱进更新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推动了部队的跨越式发展;始终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循序渐进地完善各项军事法规,促进了部队建设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始终稳步推进军队质量建设,精简整编、科技兴军,使人民军队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正是由于我们抓住了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主要方面,所以人民军队即使经历了改革开放浪潮和市场经济的洗礼,依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本色,始终充满活力、注重提升核心军事能力,锻造成为一支能全面履行职责使命的素质过硬的部队。当前,我们应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统领,充分汲取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军“三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全面加强部队“三化”建设,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为早日实现我们强国强军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注?释: ①“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参考文献: [1]彭德怀.彭德怀军事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8-01. [4]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习近平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6. [5]郭向军,戎雷.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军事法治建设的突出成就[A].“改革开放4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伟大成就和历史启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军事科学院,2018.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杨玉荣(1976—),女,苗族,湖北来凤人,海军工程大学政治理论系党史军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责任编辑:李直) 基金项目:2018年度海军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研究”,编号:HGDSK2018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