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民办高职院校教育生态的困境和策略 |
范文 |
摘要: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中被赋予更大的期望和责任。然而民办高职在经历了多年 的改革调整后,仍然面临教育生态困境,譬如社会普遍存在的贬斥工匠的传统观念、学术型和应用型割裂的教育 理念、学科专业缺乏底蕴、学生的深造与发展空间不足以及“双师型”师资匮乏等问题。解决民办高职院校教 育生态困境的应对策略是:(一)加强思想建设,破除贬斥工匠的传统观念;(二)与本科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提 高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找准定位,优先横向发展学科专业;(四)摆脱“断头式”教育,给予高职毕业生 深造的空间;(五)借助网络教育资源,解决师生比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生态;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6-0107-03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之《孟子·尽心上》中。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一词进行了界定:“教,上 所施,下所教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杜威表示:“教 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的本质就 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 的能力。”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进入文明 时代的标志符号,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最宝贵行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就与政治、经 济和人文因素联系。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教育。 2019 年 2 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文件《中国教育 现代化 2035》中,再次强调“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 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 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他还强调,培 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特定人才,实际上就 是教育对象社会化的实践活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对 象的社会化方向比其他各个层次的教育都要更加明确, 其社会服务功能也更加直接有效。所以,高等教育发展 与国家强势紧密联系。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发展高等职业教 育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 等教育日益增长的内在需求的必然手段。[1]234 一、民办高职教育的现状 民办教育,历史悠久。纵向历史角度来看,我国民办 教育可追溯至孔子设学授徒。[2] 中国有良好的私人办学 传统和社会基础。官学出现之前,私学对文化发展、社会 进步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我 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在割裂中国的同时,也 撕开了传统守旧的闭塞思想,进步人士和进步社会团体接触到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变法革新、图强救亡 的爱国开明人士、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新型知识分子、海外 歸国学生等,不仅认识到筹办近代高等教育的意义,提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主旨,还延伸出近代职业 教育萌芽。20 世纪初,黄炎培等著名教育家积极推广职 业教育,黄炎培认为,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振兴社会的手 段,更是中国教育的需要。[3]644 新中国成立后,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 发展。1950 年民办高等学校全部停办,1982 年全国第 一所民办大学创立,1984 年 3 月,第一所具备独立颁发 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学校,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现名北 京城市学院)成立。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 改革的决定》、1991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 教育的决定》、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决定》、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4 ?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8 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双高计划” 等。国家对民办教育,尤其民办高等教育的态度从谨慎 转变为鼓励。职业教育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 支持,推动了建设教育强国的进度。民办高等教育通过 自身特点,发展成为多样的教育形式,增加了全民接受高 等教育的机会,缓解了公办高等教育资源的压力,通过全 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看出(图 1),在高中阶段 教育毕业生人数逐年略有下降的情况下,民办高校的招 生人数逐年稳定上升,民办高校从 2001 年 89 所 [4]13 ? 增长至 2019 年 757 所。民办高校正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和教育职能。 二、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生态困境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架逐步完善,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距离培育“大国工 匠”的要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 计划在 2020 年高职院校要扩招 200 万人,职业教育的发 展空间更为广阔。民办教育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尝试, 在国家支持下,民办高职院校在办学规范性和产权、回报 等方面正在与公办高校看齐,资金的筹集渠道更加广阔, 教育管理手段也在进行现代化转变。列宁说过:“人的认 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式 的曲线。”民办高职院校在物质条件和运作机制不断调 整完善的同时,应当注意内部条件和内部矛盾的处理,尤 其是教育生态问题(图 2)。 (一)我国民办高职教育中存在的贬斥工匠的传统 观念问题 成思危说过,中国的教育就像雄鹰,有两只翅膀,一 只是普通教育,一只是职业教育;有两条腿,一条是公办 教育,一条是民办教育,两只翅膀硬就能高飞,两条腿粗 壮就能快跑。《管子·小匡》最早提到:“士农工商”。“工” 是对手工业者和技术人员的统称,很多神话体系中,都有 “技术神”的存在,山海经中的盘古、有巢氏、燧人氏;古 希腊的赫菲斯托、古埃及的普塌、古印度的毘首羯磨等, 都是将工匠形象神性化,除了反应艺术和美学外,还能表 现出对工匠的尊崇。虽然社会发展历史中,工匠发挥着 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社会阶级的出现,剥削阶级的形 成,有产者立场的判定,让工匠阶级的地位一落千丈。北 宋诗人汪洙所著的《神童诗》中,将鄙夷工匠的态度和理由说得明白透彻:“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 紫贵,尽是读书人”。2016 年国家提出应用转型后,很多 本科高校却加大了学术科研的投入,以此方式“拒绝转 型”,其实还是对于职业技术贬斥的传统观念所导致的。 如今很多民办高职的从业人员,也被这种思想左右,潜意 识中也有自卑心理。 (二)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问题 在我国,学术型教育理念和应用型教育理念有着明 显的界限,社会阶级结构原因造成了两者水平不同的传 统思维定势。这里要强调,并不是说将学术型和应用型 学科专业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不对,这种做法是人们在教 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不应该就此停 滞,把繁杂的学科专业梳理分开,只是第一步;第二步目 标应当是交叉互补。从教育意义来说,两者具备同一性, 是矛盾的统一体,都强调成果。现今的学科专业交叉非 常频繁、协助互补,其中不乏有学科已经率先迈出学术型 和应用型交互式合作的尝试。马克思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强调:理性认识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高 级实践—高级认识。单纯强调应用和技术,不重视理论 和逻辑培养,就不具备从实践活动中转变成理论认识的 能力。波兰尼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缄默知识”,实际上, 缄默知识就是“个人无法用言语文字进行概括总结的行 为活动”,基于这个概念,迈克尔·波兰尼认为:“一种工艺 一代人不会用就会全部失传”[5]78 ?其实,工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数量的增加,从这个角度已经证明以行为活动为 媒介去保存,是无法长久的;只有具备良好的文化水平和 逻辑思考能力,用文字为媒介去保存,才能长久。现代技 术的效果很多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将科学理论 转化为现实产品,这是重要的实际成果。 (三)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问题 长久以来,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为主导、 以服务社会为目标,来推动专业课程的设计。改变转型 的速度是民办高职教育的优势所在,许多公办高校在这 块上缺乏灵活性。但是很多民办高校为了抓住市场行业 内的前沿动态,结果仓促决策,使得学科专业缺乏底蕴, 以至于尽管专业课程符合市场需求,但是因为时间短、经 验少、团队组织不全、教育目标不明确,花了几年的时间, 培養了一批差强人意的毕业生。另外,有些专业课程太新,学生和家长完全不了解,导致学生和家长不敢报考, 产生不良影响(图 3)。所以给人“成绩差的、考不上的 才来读职校”这个印象。 (四)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深造与发展问题 高职教育曾经吸引学生的三点:“学制短、上手快、就 业广”已经随着现今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转化为缺点了。 首先是学制问题,短学制不利于在校学生打牢学习基础, 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得到继续深造的学生会 因此受到极大地限制和拖累。1997 年《国际教育标准 分类法》[6]41 ?和我国的现行学制 [7]233 ?在理论上支持高职 毕业生继续研究生教育,但是实际情况是应届职校毕业 生想要“专升硕”需要达到一系列条件,十分困难。其次, 教育周期有自身的规律,上手快变相说明学习内容浅、难 度低,学成后不可替代性低,所以竞争力也不够。最后, 我国计划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岗位需求不断增 加,然而 2016 年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 报告显示,技能劳动者数量只占中国就业人员总量约 19%,高技能人才则占 5%。表明现在的职校毕业生大部 分没法转化成技能劳动者。 (五)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问题 教师资源一直是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民办高职教 育的师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职业教育(1+X) 文件出台后,对“双师型”的教师需求迫切。“双师型” 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水平,又要有应用教学的能力。 这种类型的教师培养需要时间,但是现在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够,为了补充缺口,只能招募一些专业不对口,或者 沾边的教师,这样直接导致专业能力不足,影响专业教学 质量。第二,师生比问题是困扰各个阶段教育的问题,公 办高职院校师生比才 19.24:1[8]。尽管没有全国统计数据, 但是通过抽样统计能看出民办高职院校师生比也不乐观。 三、民办高职院校教育生态困境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思想建设,破除贬斥工匠的传统观念 传播科学的职业教育观和职业技术观,不要把学术 和技术分高低,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本科教育和职业教 育,端正思想观念。尤其是民办职业高校的教师和从业 者,除了提高业务能力外,要加强思想建设,破除贬斥工 匠的传统观念,弘扬“工匠精神”,教育学生争做新时代 工匠型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出更多适合当下时代的“大 国工匠”。 (二)与本科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职校学生的综 合素质 狠抓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结构和毕业 生衡量标准。加重文化教育的比重。可以学习德国职业 教育的经验,加强与本科高校的合作,做到教育资源共 享,利用本科高校的文化教育强项。加大对高职学生通 识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力度,从根本上提高职校学生的综 合素质。 (三)找准定位,优先横向发展学科专业 在“产学研”基础上,成立专门的预估团队,找准定 位,结合特色,建立基础学科专业,在保存本校底蕴的同 时,优先横向发展学科专业。 (四)摆脱“断头式”教育,给予高职毕业生深造的 空间 配合国家政策,努力摆脱“断头式”教育;要符合学 生和社会家庭对于教育培养的期望。给予高职高专毕业 生有继续深造的路径和空间,实现教育殊途同归的目的。 (五)解决师生比问题,借助网络教育资源 解决民办职校师生比的问题,除了继续培养“双师” 教师外,还要将眼光放到网络教育资源。目前我国发展 状态下,国家政策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和宽带网络的 全面覆盖为目标,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逐步 提高。用在线教育的方式,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实现优质 教育资源的公平共享,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 . 高等教育学概论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 于述胜 , 张书丰 . 中国古代民办教育的历史考察 [J]. 山东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1994(6). [3] 郭家齐 . 中国教育史 [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4] 胡大白 , 张锡侯 , 汤保梅 .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迅速崛起和 发展趋势 [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4(3). [5] ( 英 ) 迈克尔·波兰尼 . 个人知识 [M]. 许泽民译 . 贵阳 : 贵州 人民出版社 , 2000. [6] 余祖光 . 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与职业教育学制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998(11). [7] 黄济 , 王策三 . 现代教育论 [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12. [8]201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DB/OL].https://www.tech.net.cn/news/show-91250.html. 作者简介:李书苇(198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单位 为上海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影视、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