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的思路
范文

    赵放辉 毛剑 于梦飞

    摘要:网络育人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高 校要高度重视网络育人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厘清网络育人的内涵和目标;丰富网络育人的内容与方法;加强网 络育人的组织与保障;将育人目标、内容、组织、管理、保障和评价统筹考虑,一体化实施,确保网络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网络育人;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6-0110-03

    互联网络已经深刻改变各行各业,深度融入经济社 会发展、渗透进人民生活,推动了科技和人类社会的发 展,同样也改变着高等教育模式,网络育人已经成为培养 人才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 形势和新要求,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育人工作,加强顶层 设计,厘清网络育人的内涵和目标、丰富网络育人的内容 与方法、加强网络育人的组织与保障,将育人目标、内容、 组织、管理、保障和评价统筹考虑、一体化实施,以技术进 步支撑人才培养,促进育人质量提升,为构建一体化育人 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一、厘清网络育人的内涵和目标

    目前,学术界对网络育人内涵的界定众说纷纭,绝大 多数研究者将网络育人等同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 络文化育人”或“通过网络平台育人”,存在着误区,科 学界定网络育人的概念决定着网络育人的研究和实践。 笔者认为:网络育人是育人工作者在网络环境下以网络 为平台,在把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网络传播 特点及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思维模式和方法推进网 络及其相关技術与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 作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教 育过程。

    网络是环境,是平台,是思维,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网络育人不但是网络及其相关技术在育人上的应用,也 是信息时代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 发展崛起的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 新方式。而且网络育人是网络及其相关技术与教育的深 度融合,是网络和育人的结合体,使育人更具灵活性和有 效性。更重要的是,网络育人构建了新的教育生态和育 人模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以“互联网 +”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发展。

    网络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 德智体美劳诸育有机结合成的整体,德育、智育、体育、美 育、劳育都要体现,是系统性的育人工程,并非仅仅局限 于德育工作这个范畴之内。网络育人的主体不仅要有学 校的教师、干部、职工,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 人,推动网络育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还要包括家长、 社会力量等,实现资源共享,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 会教育相融合,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全方位的网络育人格 局,常态化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

    网络虽然创造了新的环境,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育人要发挥网络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正面 作用,避免网络可能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充分发挥网 络育人的优势,要注重线上和线下的融合,突出合作与共 享,应当从全局出发,总体统筹协调线上线下、课内课外、 校内校外,实现虚实同频共振。要根据新的网络环境的 特点,并结合互联网的特点以及青年人思想特点、思维特 点,基于时代特征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着眼于信 息时代给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根据育人工作总 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探索网络育人的工 作机制与实现路径,构建针对性强、吸引力大、富有灵活 性和创新性的网络育人实施方法。

    教育体系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学校的各项工 作都要坚定不移地围绕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个大 目标。为做好网络育人工作,构建网络育人体系十分必 要。构建网络育人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以人才培养为 核心,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突出学生主体性,从育人 目标、育人内容、组织管理、保障和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统筹考虑、一体化实施,实现各环节工作的协同协 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 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 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探索形成多方面多环节多角度有 机融合的网络育人新方法,确保网络育人的效果惠及方 方面面。

    二、加强网络育人的组织与保障

    我国的在线教育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兴起 的,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2012 年各大高校上线 MOOC(慕课)系统,为行业提供了范例,让在线教育走 向正规化。2020 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 情的暴发导致全国大中小学线下课程被迫中断,教育部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倒逼着广大学生和教 育工作者选择了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 学生、教师及家长快速适应,在线教育成为当前阶段教育 行业的“刚需”。同时资本抓住在线教育大规模普及的 机会大规模涌入,补齐平台提供商短板,做大做强内容提 供商和技术提供商,在线教育迎来一波高速增长期。在教 育部等十一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 导意见》基础上,要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 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在线教育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高校要加强网络育人的组织与管理。以领导体制为 基础,以工作机制为保障,健全组织机构,优化治理结构, 发挥高校育人主体作用。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统筹布 局、全面领导网络育人工作,要职责明确、界面清晰。注 重制度建设,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单位,高效落实任 务。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工作,解决工作中 出现的实际问题。建立网络素养教育长效机制,开展网 络文化建设活动,为网络育人走上制度化、正规化道路奠 定基础。院系也要统筹、规划本单位网络育人工作,建立 负责制度和工作推进及检查制度,明确具体负责人,确保 相关工作贯彻落实。要构建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加 强网络育人力量整合、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凝聚共识, 协调行动,从“条块分割”到“协同育人”,真正做到“心 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不断增强网络育人的整体 合力。

    高校要优化网络育人的环境与保障。网络育人环境 建设的内容包含有物质建设、制度建设、精神建设等三个 方面,要重点推进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优化 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网络人才保障和平台保障,构建全 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保障体系,稳固、持续地保障 网络育人目标的实现。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 位育人的“三全”网络育人工作机制,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形成多向联动、上 下互动的网络育人局面。要制订相关规章制度,打造“安 全网络、文明网络、知识网络、阳光网络”,以确保网络育 人安全严谨、规范有序地进行。健全网络育人成果评价 认定制度,将成果纳入院系科研成果统计、列入教师职务 职称评聘条件、作为师生评奖评优依据,把网络育人工作 计入工作量,增强教职员工网络育人工作的动力。引导 教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 度融合,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与网络相关的教学改革 与创新。举办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教师线上教学比赛等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彰显网络育人成果,展 现师生紧跟时代、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正能量。

    高校要完善网络育人的考核与评价。加强督导考核, 以评价反馈为过程控制,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确保网络育人的质量。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 课程特点,建立包括评价目标、组织、指标和方法为内容 的网络育人评价体系,建立一个自适应的闭环过程控制 系统,通过纠正偏差、调整计划和修订标准不断完善控制 系统,保持动态适应,常建常用、常用常新。评价方法可 以采用主管部门人员评、教职员工互评、学生评,通过网 评或会评等方式,取得第一手资料,结合线上平台数据统 计,经过软件分析形成咨询报告和评价结果。个人报告 应及时反馈给本人,用于问题反思和整改提高。还应反 馈给部门领导,以便所在单位掌握确切情况,有针对性地 督促整改。总体报告反馈给主管部门,以便及时、客观地 总结经验和教训,适时调整内容和手段。必要时,可以聘 请专业的第三方进行评价。

    三、丰富网络育人的内容与方法

    近年来,网络育人发展取得了积极成就:网络育人资 源逐渐丰富、网络育人载体日益多样、教育手段日益多 元,但也存在着网络平台建设难以满足学生需要、平台承 载总体受限、网络育人形式单一、内容单薄、育人内容缺 乏深度、师生缺乏互动、育人平台亟需统筹、网络素养有 待提高、激励机制尚欠完善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高 校要把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建设和教学资源的信息化整合 作为重中之重,促进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扩大优 质资源供给,丰富网络育人的内容与方法,统筹协调推 进,推动网络育人取得扎实成效。

    网络育人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扩展了教育途径,而 且创新了教育模式,其优势在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平民 化,不断消弭数字鸿沟、知识鸿沟。高校要以开放的心态, 应对互联网的挑战,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合 力,如借助网络方式实现“家校通”全员育人,也要有组 织、有投入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发展在线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改革内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 段,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增加教育资源有效供给,创新教 育组织形态,丰富现代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借 助现代网络技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都可以通 过网络实现,这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探索实践。课程育 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要同网络育人充分结合,形 成立体交织的育人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一体化构 建育人体系,根据时间和空间的改变,实现线上、线下教育 模式的融合,推进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适应性转变。

    网络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大舞台,谁唱主角是关 键。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 一主阵地。目前,教育部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 其中国家一流课程要建设 3000 门左右线上“金课 ”、7000 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线下“金课”。 各高校要抓住“金课”建设契机,打造一大批学校“金课”, 为教师提供教学平台及软件支持服务,鼓励、引导教师开 展在线教学,组织开展网上在线教学相关技能培训,帮助 广大教师适应新型教学环境、掌握在线教学技能、提高在 线教学效果。同时,要以“需求”和“供给”协同联动, 以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创新性加强教学资源配置的供 给侧改革。教育方法的新颖性和创新性是网络育人的重 要突破口,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和生活化是提高学生接纳 和消化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网络育人中,师生之间更多的是进行知识和信息 层面的交互,教育的育人功能面临被弱化的危险,这就要 求教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网络育人全过 程,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大学生道德水 平和网络素养。各二级院系在解决好共性问题的基础上, 要发挥好“亲近本专业学生、了解本专业学生的优势、把 握好学生个性需求”这个基本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 拟与现实相衔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近年来,高 校层出不穷的网络借贷陷阱、电信诈骗、网络成瘾等问题 充分暴露出我国大学生网络素养有待提高,学校要积极 推進网络素养认知提升行动、情感内化行动和行为养成 行动,不断强化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高校要加强办公系统、信息平台、教务系统、电子资 源、精品课程、在线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和整合,运用系 统思维,多点着力,打造立体多样的网络育人阵地,推进 智慧校园建设,提升信息和数据共享度,实现教务、学工、 财务、人事等与师生事务相关的核心网络共融、共通、共 享,为师生提供入学离校、奖助贷、后勤保障、自助缴费、 就业服务、选课学习、职称评审、业绩考核等便利、快捷、高效、智能的服务,让人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探索搭 建专业知识网络平台,如现代教学资源库等,师生可以在 平台上传文本、课件、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料,可以实现资 源共享、交流互通等目标,改变一次性的传统学习方式, 摒弃师生“灌输——接受”式的刻板教学模式,既满足 了学生上网的需求,又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我国已正式进入了 5G 时代。5G 环境下人与人、人 与物、物与物的互联构建,将突破时间、空间、内容、媒介 的限制,为解决高等教育领域的技术性难题提供有效方 案,必将会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高校可以 在推动教学方式互动化、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 特色化,教育资源公平化、一体化,教育生态网格化、智能 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 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 可学”的学习型校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发布《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 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 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0-02-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 08/s7056/202002/ t20200205_418138.html.

    [2]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09-25.http:// www. moe. gov. cn/ srcsite/ A03 / moe_ 1892 / moe_ 630/201909/t20190930_401825.html.

    [3] 祝成 . 勇于探索,努力创造“互联网 + 教育”的宁夏经验 [J].宁夏教育 ,2019(2).

    [4] 李虎成 . 高校网络育人体系构建的路径探索 [J]. 长春大学 学报 ,2019(4).

    作者简介:赵放辉(1970—),男,辽宁新宾人,博士,中国 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研 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党建与思想政治、 大学生就业。 毛剑(1984—),男,汉族,浙江江山人,中国石 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于梦飞(1989—),女,汉族,山东茌平人,单位 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研究 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42:39